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耕雲解惑】六祖慧能為何在《金剛經》中開悟?其實根本原因是這個

很久以前,我曾上過一堂佛課,由一位老居士開講,講的是六祖慧能的故事。

課後,有學員感慨地說:“六祖慧能因為聽五祖弘忍法師講解《金剛經》裡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為什麼自己聽了沒有開悟呢?”其它學員也面面相覷,大概沒有一個聽了老居士這堂課開悟的。

到底是老師講得不夠好,還是自己根性不足呢?學員們繼而向老居士請教起來。老居士深思良久,告訴大家說:“非也,非也,釋迦牟尼悟道成佛時就曾經說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人人都自有佛性,個個都有機會成佛,如果將來你們有機會從長江的入海口往源頭走一趟,你們大概就會開悟了。”

這些年來,儘管我有機會到過長江一帶的許多城市,卻也總是想不明白老居士這句話裡的深意。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報道,說有一支科考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長江的源頭在崑崙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的沱沱河,那裡的水源高寒且無比清澈。

在《壇經》裡,六祖慧能以十六個字開門見山:“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長江源頭的水本來清澈無比,但如果站在重慶、武漢、上海三地看長江就一段比一段渾濁,那是因為越下游受到的汙染就越甚的緣故。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若恢復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便可“直了成佛”。

我們平時學佛,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個法門,都是佛的應化說法,不過是《金剛經》筏喻裡的“筏”而已;正所謂大道至簡,道理千萬條,目的都是為了消除妄想執著,就像回溯長江水源的本來清澈,恢復自性本來清淨啊。

若能一門深入,長時燻修,就像沿著長江河段往回溯,總有一天會到達源頭見到清淨本心的啊。

再說三藏十二部就在我們面前,佛之說法早已說得清清楚楚,沒有絲毫隱瞞,奈何世人不願意上船,又怎能到達得了彼岸呢?

畢竟佛不度人,唯人自度。恢復自性本來清淨,就像回溯長江之水本來清澈,一點點將雜質去除。老居士等於告訴了我們方法,但修行還得靠個人,就像師父吃得再飽也不能解決你餓肚子的問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吃。就連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都是經過苦修十幾年才悟道成佛的,同樣道理,修行就像回溯長江源頭,要一步步去走才有可能到達。

六祖慧能因為聽講《金剛經》裡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而《壇經》是他說自己求法的經歷和心得,他提到:“五祖弘忍法師常常勸導大家,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佛在《金剛經》裡說:

這個須菩提乃是我們大家的代表,這段話的意思是勸誡我們不應該固持“六塵”(聲、色、香、味、觸、法)而生清淨心。簡單來講就是要一切不住,都不應該執著其中,就像去除長江水裡的雜質,恢復自性本來清淨。

如果內心還有妄想執著,就像長江的水裡還有雜質,就很難自見本性。所以必須放下一切,一切不住,就像長江源頭的水那般無比清澈,“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有些同修常常糾結於六祖慧能開悟的這句話裡的“而生其心”到底生個什麼心?其實《金剛經》裡已經說得明明白白,這個“生心”就是生清淨心。

清淨心是無塵無垢的,就像長江源頭的水那般清澈無比,一絲毫的妄想執著都不能有。如果有就像長江下游的水,越是下游就越渾濁,那就不是清淨心。但用清淨心,“直了成佛”,說到底,其實還是因為心地清淨的緣故。

當恢復自性本來清淨的時候,就像回溯到了長江水的源頭,那裡清澈無比,那麼自己也就和佛沒什麼差別了。

所謂“明心見性”,心清淨了就容易開悟了。若心不清淨,一邊唸佛一邊想是非,又怎能有所悟呢?學佛無他,唯有放下一切妄想執著,恢復自性本來清淨,才能與佛法相應。

有人說,要恢復長江的水本來清淨是不可能的,同樣,想要擺脫塵世的染習也是不可能的。其實未必,君不見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在內的長江流域總是生長著許多蓮,水是長江的水,根還在汙泥裡,但蓮花卻開在水面之上,無所染著。

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一切都要不住,連那個“生心”都是“無住心”,如此方合佛祖之本懷啊……

後來,每當我想起老居士的那句話時,雖不至於開悟,但也時常都有些感悟。當我一個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時,常常都有一種內心很平靜的感覺;我想,人間無論有多少紛紛擾擾,只要不為所染,那麼我就不會有煩惱,就可以每天都可以過得很開心了。

編撰: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