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溪壁畫 代表性傳承人吳義廷: 創作不忘追求美麗

創作中的吳義廷。張偉煒 攝

從工地回到工作室,吳義廷第一件事不是泡茶歇息,而是先打個電話“囉嗦”一下——“村頭牌樓的彩繪顏色要濃厚一些,不宜太淡,要多考慮風吹日曬等外力影響……”

吳義廷今年52歲,是汕頭市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專案“臚溪壁畫”代表性傳承人、首屆廣東省九大建築名匠(臚溪壁畫),“吳烈波”是他常用的筆名。深耕壁畫技藝已有30餘年的他,創作的壁畫作品遍佈省內各地,且多次參加各地舉辦的文化展覽屢屢獲獎。如今,吳義廷依然奔走在壁畫技藝一線。

自幼耳濡目染習字練畫

無論寒暑,每天用毛筆蘸清水在地磚上習字練畫,是吳義廷5歲時就開始的“遊戲”。

“那時候每個家庭的生活都比較艱苦,爺爺和父親總是起早貪黑忙活,既要顧著家裡的農田家計,又要為鄰村祠堂或富人家畫壁畫彩繪。”

放學後,吳義廷經常跟在爺爺和父親的後頭似模似樣地學習調色、彩繪等技藝,看到附近祠堂廟宇很多精美的壁畫均出自爺爺和父親之手,懂事的吳義廷不僅感到自豪,而且暗自立志要學好這門手藝,減輕父輩的家庭負擔。

19歲那年,吳義廷在父親的支援下獨自到北京、上海、天津遊歷學習,專門觀察、臨摹、研究宮殿、廟宇、宗祠、亭臺閣樓等古建築的年畫,學會比較北方和南方在色彩運用上的不同之處,從中汲取了不少壁畫彩繪藝術營養。

數十年勤懇耕耘壁畫藝術

從20歲開始,吳義廷已能夠獨當一面承包壁畫工程,常常架著梯子爬上木架,在屋樑上進行作畫。他記得,當時他接了個工程,用3天勞動賺得36元,這是他收穫的“第一桶金”。

其實,高中畢業後幾年,當吳義廷看到周圍有幾名同學經營生意賺得盆滿缽滿,他也曾投以羨慕的眼神,好在父親的諄諄教誨讓他沒有忘記初心:“父親屢次教育我,人窮志不窮,雖然沒有別人賺得多,不過只要做好自己、品行端正,以後一定前途無限。”

銘記著父親那句話,吳義廷數十年來勤勤懇懇耕耘在壁畫藝術之田,技藝日益精湛,臚溪壁畫也在他的努力下聲名遠播,許多人慕名前來求畫。

將傳統藝術應用到現代空間

吳義廷創作的壁畫有祠堂門神,還有民居門楣、壁肚簷牆、大廳門扇屏風上的人物故事、山水畫作、奇花瑞果等。

在所有壁畫作品中,人物畫作居多,他尤其喜歡畫鍾馗。有一次,他心血來潮創作了《鍾馗百態圖》,手卷長達100多米。在他的筆下,幾十個神情各異的鐘馗有的飲酒,有的捉妖,有的賞花,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隨著老一輩藝人相繼離世,“如何透過‘活化’,讓這門技藝走得更遠”成為吳義廷思索的重要課題。

“家居裝飾不只是懸掛宣紙作品,也可以將壁畫創作成一種裝飾性掛屏,輕便的木板掛畫同樣也稱得上是壁畫作品。壁畫早已應用到現代空間來了。”他認為,傳承人應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市場化發展,為非遺在延續著生息的同時尋覓新的生活土壤,帶來新的審美感受,從而在新時代綻放第二春。

南方日報記者 張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