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薦讀】一個小孩子,改了個名字,竟然成了一個神話故事!太有才了

上中學時候,有個同學突然有一天,自己為自己改了個名字,新名字叫鯤鵬,當時我們覺得奇怪,好好的改什麼名字呢?也太有個性了吧。一個女孩子叫這麼個名,更是奇怪。

直到很久之後,讀到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這段話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說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變化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這隻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明白了這段話的意思,才明白我那位同學的大志向。

此同學跟我從小一起長大,從懂事起我們就認識,整個小學都在一起,我們倆家相隔的不遠,總去對方家串門。一起長大的還有兩個好友,四個人在整個小學時期,組成了親密的死黨四人組,除了在學校,其它的時間我們幾個幾乎都在一起。

夏天時候,我們趁大人不在家,會聚到一個夥伴家裡,又吃又喝,大肆喧譁,甚至徹夜歡歌,簡直就是幾個小瘋子,那時候,玩得真開心啊!

小學時候,我們幾個學習都差不多,但到了中學,分水嶺就出現了。等中學畢業,人生更是開始走向不同的軌道。有的結婚,有的開始混日子,有的繼續深造。那個改名字的同學,就是繼續深造的唯一一個,她後來果然沒有辜負鯤鵬這個名字,考上了很好的大學,之後也在省會城市安家落戶,有了自己很好的事業和美滿的家庭。似乎生活相對我們其他幾個人來說,更逍遙一些。

因了同學的這個經歷,我對於莊子的《逍遙遊》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原來有些緣起可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逍遙遊》是整部《莊子》的開宗明義之作,討論了一個很大的話題:何為理想人生?或者說生而為人,應該追求怎樣的人生境界?

最早聽莊子解讀是林光華老師講的,通俗易懂講逍遙遊怎麼遊?大鵬孤獨嗎?對不理解的理解又是什麼?別人的點贊沒那麼重要,什麼是中國式超人?加法生活,減法修心,無用真有用,放下手機立地成佛;我們不一樣,吾喪我,不用刷的存在感,等等。

當時聽的時候,很靜心,很多道理聽的當下似乎懂了,但是過了很久之後,這些知識又淡忘了,又開始有了自己心中的“尺子”,去衡量和對比某些事情,讓自己陷入比較的硝煙中;讓自己去追求超過60分的人設,讓自己在某種場合變成了槓精,讓自己變得有些焦慮。

《逍遙遊》是《莊子》的首篇,它的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莊子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章裡用大鵬與幾種小動物做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更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文章最後更是透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字裡行間裡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有絕對的自由嗎?我想是沒有的。因為“有所待”,所以不自由。

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可是我們現在心心念念追求的,教導孩子的,自己奮力拼搏的卻是有用啊!

誰願意被人說是無用的人呢?莊子在面對做大官邀請的時候,可以從容拒絕,只願意做一條爛泥裡游來游去的泥鰍,也不願意被體制內的某些東西束縛。這樣的人生境界,實屬不易。

我們現在追求名,追求利,希望自己的功績被後世記住。在莊子看來,我們都是傻掉了,我們太被這些評價標準束縛,這些評價標準都是依賴於外在的,我們越是追逐這些外在的物質,就越會蠅營狗苟地活著,會一直被某些東西牽著鼻子走,我們的人生會被完全束縛住,那這樣的人生,我們會感覺是好的麼?

那假如我們不在意這些,我們只活得開心呢?像曹操一樣“寧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就真的開心嗎?當曹操權傾天下的時候,他真的開心嗎?

我們不是孤立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如果我們只看到我們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也會很容易把自己跟別人對立起來。如此一來,外界的一切就成了某種牽絆,我們也感受不到高層次的精神愉悅。

如果以上都不是理想的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理想人生呢?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羨慕朋友圈裡一部分人的人生,看她們曬美食,曬美服,曬美景,曬恩愛,看她們飛來飛去感受各個地方不同的風俗人情,似乎活得異常瀟灑。

後來有一天,一個好友告訴我,我們都熟悉的一個成功女士失蹤了。這個成功人士曾經是我們的領導,受上萬人追捧,有很大的團隊,有持續穩定的高“睡後”收入。可是她突然就消失了,一點痕跡沒有的就消失了。有人猜測說她出家了,但不管如何,她從此之後再也沒出現過,留下家人和孩子,自己一個人“逍遙”去了。她擁有我們很多人羨慕的地位、收入和好生活,為什麼選擇了遁世呢?

朋友圈裡還有個好友,喜歡到處去旅遊,雖然收入一般,但只要放假,就會帶著孩子去各個地方遊玩,有時候開車,有時候飛行,有時候出國,有一次全家人出行,一直走到了俄羅斯。當時的我,很羨慕她的生活。

還好,這種羨慕沒有持續多久,我開始把目光和心情收回來,收回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來。

開始讀讀書,聽聽課,畫畫圖,散散步,開始讓自己適應一個人的孤獨。

一個人在黃昏裡,在驕陽下,在樹林裡,在廊道里,靜靜感受自己的心跳。

慢慢去思考自己該過什麼樣的人生?自己喜歡什麼樣的日子?自己的未來應該呈現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一天想不明白,就兩天,慢慢的,慢慢的開始開竅,開始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方式,在刷鍋洗碗的瑣碎日子裡,發現生活的美好;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重複日子裡,找到更多的樂趣;在家人固定的生活習慣裡磨合掉自己的壞脾氣;在一頁一頁文字的美好中,讓自己變的再冷靜一些;在一字一字的書寫中,把自己的驕傲、自卑、陰暗和夢想,一點一點整理清晰,放下一些執念,加入一些淡然。

林光華老師講莊子,裡面有一段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關於“人生境界”的講述。

馮先生講,“人生境界”這四個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且特殊的概念。他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把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澄淨的如同嬰兒,渴了餓了,自然去提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會失望、會哭泣,一切自然而然,沒有勾心鬥角,沒有虛偽狡詐和算計。世界在他們眼裡,就是獲取生存必需品的地方。當生存資料有限、必須爭搶的時候,自然境界就上升到了功利境界,有了爾虞我詐,有了你死我活,更有了優勝劣汰。

當有一天,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之間,有一部分人選擇了後者,這些人就進入了道德境界,古今中外的英雄、賢者就是代表,世界之於他們是一種責任。當一個人的視野超越了凡人目力之所及,上升到萬事萬物、上升到宇宙整體,那麼他就達到了最高的人生境界,也就是天地境界。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太少了,莊子就在這一層。

我們凡夫俗子,只能在其它幾個境界裡掙扎、徘徊、猶疑和墮落。

一章《逍遙遊》,幾篇寓言故事,看似荒謬,實則是人生大智慧。慢慢讀,慢慢悟吧。

今天是陰天,已經下了一夜雨,現在雲層裡還在醞釀下場雨,靜靜等待,等下場雨的酣暢淋漓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