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和“三季人”交往,練就你百變金鋼的性格

“三季人”是一個典故,瞭解完這個故事,你不會再為一些人的行為而生氣,可以多活十年。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

你是誰啊?

他很自豪地說:

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說,

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

學生很高興的說:

可以啊!

客人問:

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於是便回答道:

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

砍下來

。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於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

正巧這時孔子從屋裡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

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

一年有三季。

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

客人馬上說:

磕頭磕頭!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

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

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

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

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如果他

吃虧

的是一條命。

故事的

真假

無法考證,裡面的內容值得我們深思。

從故事中我們大概瞭解了

“三季人”,生活中的“三季人”是怎樣的?

一種是”夏蟲不可以語冰“

天的蟲子,他看不到冬天,不能理解冬天的情景。

三季人是指持一己之見的人,與他溝通很難。他無法認同你的觀點,和你爭論不休,毫無理性,他們是無理也要爭三分。

這種人思想固化,自己認定的事,很難改變,也不想去改變。

“三季人”就是他的學識知識和你有差別,不在一個層次上。

另一種是無明的人

是一句佛語

指的是,

沒有覺察自己是無知的

甚至相信自己是對的

聽不進去別人的苦勸

無明的人,他不知道自己錯了,做事我行我素。覺得自己做的事,別人不一定知道,

掩耳盜鈴式的自我安慰。

現實生活中這種人很多:一家有幾姐妹,婚後最小的妹妹,每次回孃家,都是空著手來。回家的時候,大包小包拿回家,甚至把其他姐妹拿過來給父母的東西,也一起拿走,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別人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其他姐妹看到了不好吧,她的回答是:他們有錢,這點東西不算什麼,她們也不一定知道。

在他們看來,什麼事都是小事,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對。做的心安理得,和他們爭辯,只會浪費時間,不會有結果。

“三季人”思維,他們不願意改變,也不想採取別人的建議,覺得自己是對的。自我感覺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固化的思維,也阻礙了他們自身的發展,仔細觀察周圍

的人,說不一定你旁邊就有一位。

記住一句話:

不要試圖和豬摔跤,這樣會弄的滿身是泥,而它卻享受在泥裡打滾,樂此不疲。

之所以爭論,主要是各自所佔立足點、知識背景、視野、看問題的角度,生活閱歷不同,所得出的結論各有千秋。

和這樣的人相處,少和他爭論,不認同他的觀點,不需要說太多。最好順著他們的話說,沒有爭論的必要。

這不是沒有原則、阿諛奉承,而是一種審時度勢、識時務。其實在生活中,特定場合有必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人不說人話,見鬼不說鬼話,他們怎麼能聽得懂呢?

正如臺灣大學曾仕強教授說

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我會生氣,現在我不會了,我心裡這樣想,三季人,我就沒事了。

任何事情當你要發脾氣,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三季人,你就心平氣和了。

當你碰到

“三季人”不用生氣,遇到他們,才能把你的性格錘鍊成百毒不侵,你也可以百鍊成鋼,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