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家庭教育】中國勞動婦女的忍耐,值得中國男性學習!| ?育兒

近日有不少關於家暴的新聞,比如女子在電梯裡被丈夫打,連孩子也被打受傷了;女子因辱罵婆婆被丈夫連續掌摑23次,孩子就在身後目睹這一過程;孩子用媽媽微信到班群裡求助老師:說媽媽被爸爸打了,女子卻解釋說:不嚴重,只是扇了兩巴掌。

關於頑強的忍耐力,自古以來都有不少典範,如越王勾踐、韓信、司馬遷等。他們的忍耐,是為了積蓄力量,一雪前恥。

而中國勞動婦女的忍耐,為了“家庭和睦”。

家庭的和睦,以她們的犧牲為代價,此種奉獻精神實在值得中國男性學習。

當暴力與家庭掛鉤,它的性質悄悄發生了改變,被稱為夫妻之間正常的矛盾、小打小鬧。在家庭面前,女性的個人利益、人身安全被排除在外,最可怕的是,她們自己也甘願如此。

不少女性遭受丈夫的暴力,卻選擇忍氣吞聲,說是為了家庭的和睦。

若有旁人發現她遭受暴行,勸她勇敢地反抗,離婚甚至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她們卻選擇息事寧人。一個充斥著暴力的家庭,怎麼算是一個和睦的家庭?家庭中有人習慣於使用暴力,怎麼算是一個和睦的家庭?

更可怕的是,一些暴力行為在孩子面前發生,目睹這一切的孩子,會形成怎樣的人格?這些使用暴力的父親和默默忍受的母親,絲毫沒有考慮到。時至今日,還在用粗暴的方式育兒——只要孩子吃飽就行了,絲毫不顧及心理狀況!

這些女性,大概沒有完全明白,“和睦”到底是什麼定義?她們所認為的和睦,是有孩子,孩子有爸爸媽媽,而不是一家人和諧相處、相信相愛。她們所認為的和睦,是允許暴力,但不允許反抗。丈夫打妻子,可以;但妻子不能反抗,不能狀告,否則就是把家庭攪和得雞犬不寧的罪魁禍首。就像女性被強姦,她應該默默忍受,聲張出來就是她的錯!

有些女性自己願意忍受,有一些則是被家人勸著忍受,其中甚至有她的父母。什麼樣的父母,就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女兒被丈夫打了,做父母的苦口婆心勸她:為了孩子忍忍吧,夫妻倆過日子怎麼會沒有小吵小鬧,小磕小碰呢?既然父母這樣勸了,懦弱、沒有主見的女兒,自然只能聽之從之忍耐之了。於是,陷入暴力、痛苦的迴圈之中。

對於甘願忍受的女人,只能說自作自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可是在這種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實在可憐。女人可以自己選擇丈夫,孩子卻不能自己選擇父母。暴力的父親、軟弱的母親,窒息、恐怖的氛圍,孩子很難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女人啊,如果你要忍受,別找藉口說為了家庭和睦,為了孩子,這前後之間根本不成等號。直接說你們沒有勇氣掙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