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美麗鄉村】崔珍平:愛故鄉發現美書寫美傳播美我的家在上北漳崔珍

愛故鄉 發現美 書寫美 傳播美

我的家在上北漳

崔 珍 平

我是上北漳村人。

在我心中,我們村很大,有十一個生產隊,一千多口人;我們村很富,有林業隊,副業隊,一工能開一塊一毛錢;我們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上下趕集十里;我們村還是個文化村,出了許多文化人,有初中學校,方圓幾里的孩子都來我村上學。我們村有兩個中心,一個是以三官廟、戲臺為中心的文化中心,在靠近南頭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以合作社、翻砂廠、副業隊為主的經濟中心,它坐落在北頭。我就生長在這個了不起的村子裡,我是她的孩子。

崇尚教育是我們村的傳統。每天,渾厚而悠揚的鐘聲劃破黎明的寂靜,於是坡兒上下,溝溝嶺嶺,各家各戶的燈光次第亮了起來,然後隨著吱吱呀呀的開門聲,跑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他們呼朋引伴,三五成群的,從不同的方向向三官廟——我們的學校跑來。山村的一天就這樣在揹著書包,追逐打鬧著的孩子們的說笑聲中開始了。記憶中,三官廟裡沒有神像,有的是我們的老師和校長,嚴厲的、和氣的、幽默的、刻板的、本村的、外鄉的……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來了又去了——他們雖然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但都盡心盡力,啟迪了懵懂無知的山村孩子,把夢想的種子撒在了孩子們心裡,也把文化的根紮在了這塊土地上。

村裡人對老師更是尊敬有加,逢年過節,總是把家裡最好吃的送給老師嚐嚐,他們送去的不僅僅是三個月餅兩個粽子,更是對先生的敬意,對文化的敬畏,是他們淳樸善良的心。儘管他們從來不刻意表達。即使到了八十年代後期,好多地方早已沒有了學校,我們村仍然辦著初中;即使只有七個初三學生的時候,村民也捨不得撤了學校。因為他們總是驕傲的記得,上北漳村是出人才的地方,“合作社那裡能坐一排秀才呢!”;因為他們堅信:有學校的村莊才有文化,有文化的村莊才有希望!我很驕傲,我就是在這裡上的學,考的師範,我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上北漳的孩子。

學校的下面便是戲臺,在我們的眼裡戲臺很大,戲場很開闊,最值得一提的是村裡人因地制宜,依山而建的幾十個石頭臺階,那是我見過的最早的露天劇場。看戲的時候,階梯式的臺階上坐滿了人,一覽無遺,誰也不會遮擋誰,那種舒適,那種愜意,只有坐在那裡的北漳人才能感受得到。直到現在走過了許多地方,去過了無數鄉村,我都覺得我村的劇場是最值得驕傲的最具人文情懷的智慧設計。在那個極度缺少文藝的年代裡,我們村裡一年總會唱那麼幾臺戲。有一年,甚至唱了十一臺。別驚訝!這絕不是亂花錢,而是村幹部的胸懷和能力。他們心裡裝著村民,所以總能把寫不出去,暫時沒有臺口的劇團攬回村子裡,只管飯和化妝錢,用最少的開支滿足村裡人對文化生活的最大渴求。有時,可能在一個午休過後,村裡就突然來了一場戲,那種驚喜無異於過大年。孩子們奔走相告,大人們也放下手中的活計,早早地就坐滿了戲場。於是我們就在戲臺上認識了山西名角張愛珍,就在各式臉譜中瞭解了生旦淨末醜,從咿咿呀呀的唱腔中懂得了善惡忠奸,慢慢的我們知道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現在想起來,才佩服村幹部的眼光和睿智。難道那個時候他們就知道唱戲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生活,還能傳播文化?難道那個時候他們就知道文化那麼有用?

因為有文化,所以眼界就不一樣,思想就不一樣,生活當然也就不一樣。我們村有翻砂廠,能造出各種各樣的鍋具,當時村裡的年輕人大都在翻砂廠上班。他們意氣奮發,心氣兒十足,相跟出門趕會就是上北漳村最亮的名片。上北漳村的年輕人是不愁娶媳婦的。我們村有副業隊,各種副食應有盡有,還有林業隊,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能分到多少不等的水果,那香甜可口的笨梨是我在以後的日子裡再沒有吃到過的。有事情幹有工分掙有食物享用,上北漳人的那個揚眉吐氣呀,是十里八村都豔羨的。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裡,上北漳人肚子是不餓的,臉上是洋溢著笑容的。我很自豪,我就生活在這塊幸福的土地上,我是在這裡長大的上北漳人。

長大後我就離開了家鄉,但無論我走到哪裡,我的根都在上北漳,我永遠流淌著老祖宗的血脈。漸漸的,故鄉就成了珍藏在我內心深處的一幅厚重而滄桑的油畫。那裡有時時縈繞在耳邊的三官廟裡的讀書聲,有戲臺上張愛珍悠揚婉轉的梆子腔,有善良的鄰家大娘和隔壁嫂嫂,有疼我愛我的父老鄉親,我是在他們的幫助下長大的上北漳女兒。

如今,新學校仍然是我們村最豪華的建築,我希望無論世事怎樣變遷,我村都能重視文化傳承,把根留住。新時代新農村,我衷心祝福我的家鄉在黨的好政策的指引下,煥發新的活力,做強文化興村的品牌,讓上北漳村永遠是最大最富最好的!讓我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永遠意氣奮發的走在幸福的大道上!!

我永遠熱愛生我養我的家鄉——上北漳。

作者簡介:

崔珍平,山西武鄉人,擔任初中語文教師22年,現就職於武鄉縣教育局教研室。

主 編: 採 禾

小 編: 君 鈺

蜀 葵 花 開

讓我們一起用文字記錄家鄉之美

投稿郵箱:mlmlwxy@163。com

原創作品,未授權勿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