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人過中年,少解釋自己

俗話說:“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人只要生活在社會之中,只要和他人接觸,就都有可能被他人評說、議論。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永遠不要向別人解釋自己。

1.層次不同,不解釋

俗話說:“寧與同好爭天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認知不同的人,你和他解釋再多也是浪費時間。

稻盛和夫說得好:“我從不做無意義的爭執和糾結,有那個時間我還不如好好睡一覺。”

丘吉爾也說過:“如果你對每隻向你吠的狗,都停下來扔石頭,你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蘇珊,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隨身攜帶一本小冊子。

每次遇到故意找麻煩的人,她立即開啟小冊子看一眼,然後心平氣和地離開。

朋友以為冊子上面,記著讓人情緒穩定的秘訣,開啟後發現只是當天緊急要做的事。

周國平說:“成功的人會在閒人面前認慫。並不是成功的人懦弱無能,而是因為他們的時間更加值錢。”

不要浪費光陰去和根本沒有信仰的人爭辯,至少在他們一味固執,不願意相信的時候。

不會使對方得益,反而有把自己也弄糊塗了的危險。

與其多嘴多事,招惹一地雞毛,不如靜心寡言,收穫一方淨土。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保持沉默,讓自己遠離紛擾,默默積澱自己。

2.清者自清,沒必要解釋

有一句話說:“對不相信你的人,你磨破嘴皮子都沒用,對相信你的人,即便不開口也懂你的全部。”

有人問余光中:“該怎樣應對那些天天找你茬,追著罵你的人?”

余光中說:“他天天罵我,證明他生活中不能沒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有人問作家蔡瀾:“如何看待別人的議論?”

蔡瀾回答了四個字:“

不理

沒事。”

說人是非的人往往都有一顆搬弄是非的心,如果每一個都相信,那你的生活中就永遠不得安寧。

面對他人的毀謗和批評,曾國藩有自己的做法:那就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應該平靜地對待此事,不去直接對抗,而是反過來加強自身修養,這樣一來誹謗的聲音就會逐漸平息了。

他人的評價無論好壞,對我們都是一面鏡子,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

真正優秀的人

遭到

他人批評指責時,不會意氣用事不顧一切去爭辯。

也不會清者自清置之不理,而是靜下來反思自身,使自己變得更好。

3.解釋,只會徒增煩惱

季羨林曾說:”好多年來,我曾有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

最近我才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詆譭和謾罵也隨之而來。

有人說他在名利中迷失了,有人懷疑他江郎才盡,但對於外界的評論,他向來是置之不理。

他把自己

當作

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看著自己身上落滿花朵,也被擲滿了石塊。

他有自己的清醒:“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物件是我。

漸漸地,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物件,是一個與我毫不相干的人。”

吳昕在一個節目上也曾說到:“看不上你的人他永遠看不上你。他不會因為你今天怎麼樣了,他就會覺得你有了不一樣。”

陳丹青說得好:“沒必要讓所有人知道真實的你,或者是不停地向別人解釋,其實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

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對不相信你的人,你磨破嘴皮子都沒用,對相信你的人,即便不開口也懂你的全部。

寫到最後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句話:

“即使你躺倒讓別人踩在你身上走,別人還是會抱怨你踩著不夠舒服。”

眾口難調,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與其花時間解釋,不如花時間取悅自己。

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活在他人的嘴中,更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