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親密關係中,為什麼你總感覺沒有安全感、缺愛?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學開始就談戀愛,幾乎沒有什麼空窗期。現在,她已經26歲了,但竟然有與年齡相當數量的前任:25個。我問她,你是怎麼做到的?

她撅嘴委屈的說:

“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希望有一段從一而終的愛情。但可能是覺得一個人給的愛不夠,所以即使在戀愛,我也會很快就喜歡上另一個人。”

於是,她跟我說,有的時候她會選擇

“一腳踏兩船”

。當一個男孩沒空的時候,就讓另一個陪她。好像透過這樣,她就能時常感覺到

心裡的愛是在的,是滿的。

為什麼一個人有伴侶了,還是會感覺到缺愛呢?一開始我雖不明白,但後來發現,

這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01 現象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其實很難忍受對方在某一刻“不愛”自己。

而僅僅是某一刻的“不愛”,就會造成缺愛。

例如:

對方忙著打遊戲沒有回覆 自己的資訊

對方選擇參加朋友聚會而沒有和自己一起慶祝週年紀念

對方答應自己的事情沒有做到等等……

很多時候,

所謂的“不愛”都不觸及原則性的問題。

而只是對方更關注自己,而不那麼關注我們的時候。

為什麼對我們而言,一刻的不在乎就是不愛,並且這種不愛會造成缺愛呢?

這或許和我們內心對愛的認識、對愛的需要、和愛的意義有關。

如果你想更深入、針對性地瞭解自己總感覺缺愛的問題,可以隨時評論或私信我。

02 愛的認識:一刻的不愛就是從來都不愛?

我們都需要愛,但每個人識別和判斷愛的標準並不相同。

對於總感覺缺愛的人來說,判斷的標準永遠在當下的這一刻

無論之前對方對我們怎麼好,如果這一刻沒有做出愛我們的選擇,那這段關係之前帶給我們的所有好的感覺都會一下子全消失。

昨天收的禮物、前天一起做的飯、上個月一起去的旅遊,都不再能讓我們感到甜蜜和幸福。

這意味著,當下的這一刻,不僅影響著我們即時的感受、還會對我們過往那些曾被愛的經驗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換句話說,現在對方愛不愛我們,足以決定我們在過去有沒有被他好好地愛過。

我們都知道,此刻是此刻,過去是過去,這樣的想法顯然是混沌且不合理的。雖然這樣的思維方式讓人感覺荒謬,可這樣的感受卻是真實存在的。

這是因為,曾經被愛的那些經歷,其實並沒有轉化成我們被愛的經驗。

就像是一個無法存檔的遊戲,我們在親密關係中,並不能留住踏踏實實地被愛過時的好的感覺。

03 愛的需要——不現實的需要讓我們無法感受愛

那麼,為什麼我們認為只有對方每時每刻都做出在乎自己、愛自己的選擇才算是愛呢?

這是因為,我們對愛的需要是一種理想化的需要。

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人為我們付出他所有的愛。而在我們看來,愛自己和愛別人是衝突的。

所以,我們並不喜歡我們的伴侶照顧他們自己的需要,這會被我們視作是對自己的一種忽視與拋棄。

就像張信哲的歌那樣,我們對愛的期望是“做你的男人,24個小時不睡覺”。我們的內心希望對方把我們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比他們自身還要重要,甚至需要他們犧牲自己來愛我們。

這些便是我們對愛的理想化的需要,

在這樣的需要裡,彷彿只有透過證明對方願意放下自己來關照我們,我們才能感受到被重視和被愛。

這樣理想化的需要,讓我們失去了感受愛的能力。

我們的內心雖然需要這樣的愛,認為這樣的愛才叫做愛;但當真的有人願意割捨掉自己、全心全意來愛我們的時候,又只會讓我們感到懷疑。

這是因為,我們渴望得到的愛,自己卻並不相信它真正存在。

所以即使被愛,也沒有轉化成我們自身的經驗而留存。即使永遠被愛,也永遠缺愛。

如果你也陷入了相似的情感困境中,可以評論區留言或私信我。我會根據你的情況進行一對一的專業分析。

04 愛的意義——透過被愛,來感受自己的存在

把愛理想化,是一件非常不現實的事情,但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其實,這是因為

我們在藉助愛,來實現自己一些更為根本的需要——存在感。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伯特·納伯格

曾在《缺愛》一書中解釋道,現代人的

“缺愛”

其實是一種存在感的缺失。

存在感並非與生俱來,它需要我們不斷的建構,並且存在感只能從我們在與他人的關聯中產生。

因此,許多人建立存在感的方式,便是藉助愛

——透過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我們可以將自己與伴侶連線在一起,以此來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

缺愛的人的存在感非常的匱乏。對於存在感的缺失,我們往往嘗試把自己投注在一個被認為能填滿所有空虛的人身上。

我們會感受到,只有透過另外一個人對自己的持續關注,對自己愛的持續投注,才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遺憾的是,並不存在一個可以填滿自己所有空虛的人。如果我們把存在感全盤地建構在與伴侶的關係上,會使我們感覺到非常不穩定:

對方愛我們,就是給予我們滋養,自己的存在被證實;但對方一旦“不愛”我們,就是將我們毀滅,我們將不復存在,我們的內在世界會經歷如同被抹殺般的非常糟糕的感受。

05 結尾

有時候,一段好的親密關係確實能治癒我們內心的傷痕。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未被滿足的需要,都可以在親密關係中得到解決。

缺愛的問題,看似是伴侶沒有給到足夠的愛,但卻是我們內在世界一直存在的複雜議題。

看見自己、理解自己對愛的認識、需要和它所扮演的角色,是我們可以為自己做的第一步。

剩下的,我們可以交給一位專業的諮詢師。在諮詢師的陪伴下,走向療愈、走向成長、走向綻放。

我是爭渡心理諮詢的小渡老師,如果你有任何困擾,都可以評論區留言,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