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我們該如何掙脫?

當愛變成了“情感操縱”,我們該如何掙脫?人類交戰最基本的規則是由攻擊者制定的。這是因為一旦被襲,地位弱化,內心失守,任何攻擊形式(包括隱性—攻擊)的受害者總是忙於建立有利於自身的力量平衡。所以,似乎是任何願意“先發制人”的一方,制定了交戰的初始條款。如果你開始就處於弱勢,就不可能有效地應對對手。

所以,如果你想避免成為隱性—攻擊者的受害者,你必須迅速採取行動,重新制定交戰條款。要確保生活中的頻繁競爭是公平的,為了避免受害,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避免對人性的錯誤解讀;知道如何正確評價他人的性格;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尤其是認識性格中更容易被操控者利用的弱點;正確識別和標註操控策略,恰當地做出反應;避免必敗之戰;把精力用在力量之源上;自主生活;公平鬥爭。

不管攻擊者或隱性—攻擊者使用何種有力策略,遵守這些指南有助於你在人際關係中處於更強勢的地位。避免對人性的錯誤解讀隱性—攻擊者擅長使用各種手段,毫不費力地將我們矇在鼓裡。正如之前多次提到的,許多傳統的關於人性的觀點,很容易讓我們陷入操縱和利用的陷阱當中。其中一個重要的誤解是,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這一誤解被普遍接受是因為傳統理論(神經官能症理論)的廣泛影響,該理論的前提是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有神經症的。重要的一點是,性格障礙與一般的、功能性的神經症有很大區別。

就像前面提到的,兩者的行為表現方式不同,多年的研究也證實,甚至兩者的思考方式都不同。攻擊型人格者與其他多數人格型別者也大不相同,他們的世界觀和行為準則不同,受到不同動機的驅動,受到相同事件的影響結果不同。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會被教導為什麼這樣做、如何做,但是這些常識並不適用於攻擊型人格者。知道如何正確評價他人的性格要想真正避免受害,就要識別生活中那些具有攻擊型和隱性—攻擊特質的人。現在,沒必要用一個複雜的臨床分析來了解人的基本性格。跟這本文的標題裡的寓意一樣,耶穌說:“看樹看果實,看人看作為。”

人與人之間慣常性的互動方式定義了攻擊型人格和隱性—攻擊型人格。所以,如果你應對的人總是強迫你按照他們的方式行事,總是想“贏”,總是想佔上風,不接受“不”的答案等,你完全有把握推斷出你正在應對一個顯性的攻擊型人格者。如果你正在應對的人很少給你一個直接的回答,總是在為傷害別人找藉口,試圖讓你感到內疚,或使用其他手段讓你處於守勢,讓你遵循他們的方式行事,你就可以斷定這個人——不管他可能會怎麼說——就是隱性—攻擊者。

有清晰的自我認知攻擊者的真正優勢是足夠了解受害者的性格,知道受害者可能會對使用的策略做出怎樣的反應。他可能知道受害者會因為證據不足而假定操控者是對的,相信他的藉口,不確定他是否意圖險惡。他可能知道對方的責任心,知道如何有效使用羞恥和內疚讓其讓步。操控者通常會花時間找到受害者的特徵和弱點。如果操控者足夠了解你,自然就會獲得操控的優勢。也說明你越瞭解你自己,就越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這樣你在交戰中獲得的優勢才會更多。當你審視自己的性格時,有幾點要注意:· 天真。

有些人很難接受別人是狡猾的、奸詐的、無情的,你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儘管直覺告訴你操控者存在於你的生活當中,你還是難以接受,也就是說,你甚至可能傾向於像“神經症”般地否認操控者的存在。如果你是一個天真的人,大量證據擺在你面前,證明你正在應對一個無情的聰明人,你還是會拒絕相信,不願接受現實,直到多次成為受害者之後,你才有所覺醒。· 太過盡責。問問你自己,你是否是一個對自己更嚴格的人。

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你可能更傾向於信任操控者。當他們做了一些傷害你的事,讓你處於防守狀態,你可能會去責備自己。缺乏自信。你可能是一個過於自我懷疑,經常不確定是否有權利去追求合法需求,你可能對自己直接和有效地解決衝突的能力缺乏自信。如果你是這樣的,可能會過早放棄維護自己,受到攻擊型人格挑戰時,也很容易處於被動防守狀態。

過於理智。你可能是一個努力去理解別人但是又什麼都理解不了的人,如果你還是一個假定人們只在有合理可信的理由的情況下才會傷害別人的人,你可能會讓自己相信,只要瞭解和理解操控者行為的所有原因,對他的看法就會有所改觀。有時候,過於關注某一行為的原因,你可能不經意間就原諒了他。還有些時候,你可能會集中精力瞭解正在發生什麼,而忘了有人只不過想要獲得優勢,你應該投入時間和精力採取必要措施保護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如果你過於理智,可能會很難接受一種簡單的哲學,即這個世界裡有些人就是好鬥,就是想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理由。

情感上的依賴。你可能會是順從型性格,這源自內心深處對獨立和自主權的恐懼。如果是這樣,一開始,你就可能會被那些看上去更自信的、獨立的攻擊型人格吸引。在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你可能傾向於讓這些人支配你,因為你害怕,一旦站起來反抗就意味著被“拋棄”了。你對別人情感上越依賴,你就會越脆弱,會更容易被別人剝削和控制。即使你沒有處於操控關係中,認識和克服上述性格缺陷也是有價值的。

但是,如果你正處於操控關係中,改掉缺點會使你減少受害的風險。正確識別和標註操控策略你要預期操控者為了獲得優勢會對你做什麼,用心瞭解所有的策略,仔細觀察和傾聽,要堅持不懈地觀察和分析,一旦檢測到它們,立即給策略貼上標籤。不管操控者使用什麼樣的策略,記住幾條基本規則:首先,不要讓策略動搖了自己。頭腦中要強化一個觀點,操控者就是為了某事而鬥爭。

其次,反應完全要基於你合理的需要和需求,對他們做的事情不要做出本能和防禦性的反應,要保持自己獨立、自信的立場。

經常是那些試圖改變操控者的鬥爭。他們不斷試圖想明白說什麼或做什麼能讓操控者的行為有改變,他們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努力讓改變發生,但他們沒有能力做到,最終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必敗之戰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憤怒、沮喪、無助的感覺,最終導致抑鬱。一旦抑鬱,被操控的受害者就失去了維護自己心態的力量。把精力用在力量之源上只有當你願意將時間和精力投注在力量之源——你自己的行為——上時,與攻擊型和隱性—攻擊者(或者任何人格)衝突的過程中才會取得進展。

因為,讓自己全神貫注地做那些必然能夠帶來成功體驗的事情,是令人興奮的經歷,也是重建信心的過程。你越自信,越有活力,你在應對手頭困難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大。對一些人來說,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來改善與操控者的關係,這一觀點很難接受。一般來說,受害者在隱性—攻擊者那裡受到的折磨讓人筋疲力盡,他們對操控者有很多憤怒,他們覺得不是自己需要改變,而想要操控者發生改變,想要操控者為自己的不當行為“付出代價”。

只有他們開始體驗到自己的有效行為帶來成功後,才會開始重視投資唯一自己絕對能夠掌控的領域——自己的行為。改變自己與隱性—攻擊者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有一些基本原則,如果遵守了,與操控者共處的生活就會簡單很多。因為它們會幫助人們維持在人際關係中的有利地位,我稱之為個人力量工具:不接受任何藉口。不要接受攻擊行為、隱性—攻擊行為或不當行為的任何藉口(合理化)。如果某人的行為是錯誤的或有害的,任何理由都不重要。

即使手段合理也不能令結果正當,所以,不管一個人的“解釋”使問題行為看上去多合理,都不要接受它。記住,提出藉口的人是在試圖保持他們原本逐漸失守的立場。從開始“解釋”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是在拒絕向文明準則屈服,並試圖讓你臣服於他們的觀點。因為他們抗拒屈服於原則,可以確定他們還會再次出現問題行為。一旦停止接受藉口,你就會更直接地面對不當行為,識別這樣的行為是什麼,讓操控者明白,儘管你尊重他為說服你接受你蔑視的那些行為所做的努力,但你不接受任何藉口,也不要被任何藉口影響。這有助於你發出明確的訊號:絕不容忍這種問題行為的發生。不要試著“讀心”或猜測為什麼這個人做了這件事,尤其是他們做了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時。

這是你沒有辦法真正瞭解的,而且最終也是無關緊要的。捕捉攻擊者腦海中發生的事情往往會導致對真正相關的問題的偏離,判斷行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有害的,注意這個問題,應對這個問題就好。這個原則的重要性不能被誇大。記住,隱性—攻擊者使用這個策略作為印象管理的有效工具,讓你懷疑自己對對方本性的判斷。所以,如果你的觀點是基於你對意圖的猜測或被各種策略動搖,你對應對的那個人的性格的瞭解是不真實的。

行為模式本身就能給你提供判斷性格的明確資訊,過去的行為是判斷未來行為的唯一可靠依據。關於專注當下,我要講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性格障礙者行為上真正做出改變就是在慣用的策略被人當面質疑時。只有一個人表明他願意終止慣常的操控、藉口和其他形式的逃避責任的行為,開始顯示一些親社會的行為時,才有理由相信他正在變得更好。承諾沒有任何意義,一廂情願地相信承諾更是愚蠢。只有在當面對質時,表現願意做出改變行為的意願(而且不止一次),才能給事情帶來改變的希望。

面對攻擊性行為時,明確攻擊者應承擔的責任。這可能是最重要的,最需要記住的一點。面對攻擊者(或性格障礙者)的不當行為,不管他們可能使用什麼策略讓你承擔責任,你都應該持續關注他們對你的傷害,不接受他們為轉移譴責或責任所做的努力,堅持要求他們做出行為上的修正,忽略他們可能使用的任何藉口,別讓他們迴避問題。當有人做錯了,改變就必須由過錯方來承擔。所有這些,可以不用微妙的羞辱、敵意、挑釁的方式進行,一直堅持要求對方在行為上做出改變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