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哲思|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人生在世,有把尺子。

尺在心中,量人量己;

尺在身內,量得量失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調整內心尺度的過程。

社交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方式:保持“分寸感”

周國平先生曾說:

“分寸感,不是指疏遠,也不是指傲慢。而是指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清醒認識自己的位置,然後做出合適的舉動。”

熟不逾矩

人與人之間,應該有清晰的邊界意識,給彼此留有空間,才能長久相處。

國畫大師黃永玉和文學巨匠錢鍾書,曾經是朋友,還是鄰居。

他們家只相隔200米左右,但他們來往的次數並不多。

黃永玉知道,錢鍾書喜歡在家安靜地寫作,所以他很少上門拜訪。

即使要捎給錢鍾書禮物,也是先打個電話告知,然後將東西送到門口。

錢鍾書也一樣,在拜訪黃永玉之前也會提前電話聯絡,如果對方有時間再前往。

因為珍重,所以他們尊重對方的時間和習慣,始終保持著應有的距離和空間。

比鄰數十年,他們相處非常和睦。

他們始終保持著“最美的距離”和“最和諧的關係”。

與人交往,分寸不可失,界限不可少。

親不越界

“成年人的友誼,就是不要靠得太近。”

堅守界限,尊重對方,保護自己,這是維護友誼最好的方法。

親而有間,親不越界,才是保持親密關係的秘方。

刺蝟走得太近,會相互扎傷;

保持適當的距離,還能彼此溫暖。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提出過“漿糊邏輯”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種粘稠的人際關係,就像漿糊一樣,混亂成一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分彼此。

這種沒有邊界感,混亂不清的關係,只會讓朋友之間越來越疏遠,關係越來越糟糕。

處事

處事知進退,學會留餘地

凡事懂得適可而止,不要做得太絕,是對別人的一種寬容,也是給自己的一條退路。

牧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

遭遇蟲災時,不要把秋收的莊稼全部收回,留一些給山雀和老鷹,來年它才有力氣驅趕蝗蟲。

凡事懂得適可而止,不要做得太絕,是對別人的一種寬容,也是給自己的一條退路。

做人正姿態,心中有謙卑

古代思想家葛洪曾經說過: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無論一個人多麼優秀,若是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便會引來別人的反感;懂得放低自己的身段,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向上看別人,發掘別人的優點並加以學習;

向下看自己,反省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

才能不斷取得更大的進步。

思維

及時止損,是一個成年人的高配思維之一

走錯了的路,及時轉彎。

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選擇,有人在取捨間猶豫不決,也有人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搭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人生如果走錯了方向,停下來就是進步。

不值得的人事,及時捨棄,不適合的道路,及時轉彎。

放下過去的爛事,

遠離垃圾人,

結束錯誤的堅持。

才能達到內心的平衡,找到內心的秩序。

本期編輯 | 王爽

資料來源 | 樊登讀書、十點讀書、洞見;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