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創投行聚焦】改變是否有可能?

改變是否有可能?

也許你也經歷過這樣的迴圈:一開始打滿雞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後又回到以前的頹廢狀態,等著下一輪再打滿雞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樣的迴圈多了,就算又有了動力,我們也會懷疑:改變是否有可能?

要想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我們引入:創造的思維結構和解決問題的思維結構。

最早出自羅伯特弗裡茨的《最小阻力之路》。

他說,只有創造的思維結構才能產生持續的張力(堅持不下去,就能改變。)而解決問題的思維結構是沒有持續張力的(不能堅持下去,不能改變。)

創造的思維結構是什麼樣的呢?

就像畫家想畫一幅畫,作曲家想譜一首曲子,他們都有一個確切的、想要做出來的東西,這就是創造的思維結構。

反之,如果用解決問題的思維結構創作,與之對應的行動張力是緩解問題帶來的焦慮,而不是完成確切的東西。只要一努力有成效,焦慮就會緩解,焦慮帶來的張力就會消失。張力消失,行動就會減少,直到問題重新出現讓他變得再次焦慮起來,這種張力才會再次聚集起來。所以才會出現從打雞血到頹喪的不斷迴圈。

那怎麼才打破這種迴圈呢?

就得用創造性思維製造張力。

如果把這種思維方式擴充套件一下,我們也可以把人生看作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一個把我們心裡鍾愛的理念變成現實的過程,而不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不應該成為行動的動力,我們熱愛的,想要實現的東西才是。(這句話非常重要,能想明白嗎?)

又有人說了:我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想實現的夢想,可是現實不允許,怎麼辦?

先上乾貨:

創造性思維把事情分成了簡單的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想要實現的,另一部分是我們面臨的現實。這兩者之間,有一種永恆的張力,激發著我們的行動。因此要想成事,我們只有想實現的或者完成的作品還不夠,還要能夠面對現實。

生活不是美好的烏托邦。暫時沒有能力(沒有時間,沒有錢…)去追求夢想,這就是一個現實。創造性思維並不是讓我們忽略現實,相反,它讓我們承認現實的無奈,讓我們用一種不同的目光去看待現實——把現實看作創造的條件限制。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會把限制看作目標是否成立的前提。

比如說,我想讀書深造,可是現在沒錢,怎麼才能實現目標呢?

如果錢是創造的前提條件,那我要先去掙錢。這樣一來,當他掙錢的時候,他是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的。

可是,解決問題思維的人會想:我連錢都沒有,還談什麼讀書深造,這壓根兒就不現實。於是,他會放棄自己的目標。

這就是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根本區別。

總結:創造性思維是以目標來思考現實,先想我要什麼,再想現實是怎樣的,環境能夠提供什麼,想辦法彌補目標和現實之間的鴻溝。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是以現實來思考目標,先想環境能夠提供什麼,再想自己的目標是不是現實,該樹立怎樣的目標。

你學會了嗎?

曾經有個年輕人問馮侖:“我想創業,可是沒有錢怎麼辦?”

馮侖說:“創業的人都是先有夢想,再去找錢,想辦法實現夢想的。有了錢才去創業,那就不叫創業了。”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