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清明時節痛徹心,淚花紛飛祭先人;清明時節,你知道清明的由來嗎?

清明時節痛徹心,淚花紛飛祭先人。

再過幾天就到了農曆24節氣清明瞭。清明,是唯一由節氣演變而來的節日,只是不同於其他的喜慶節日,而是心情沉重,悲慼過往,緬懷逝者的重要時刻。

古《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時,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所以又稱“踏青節”。

據說,清明祭祖的傳統習俗源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餘年的歷史。

古人認為天授君權,帝王則以天子自居。清明時節,氣候溫潤,正是農作物生長的初始期,皇帝會親率文武大臣祭祀祖先,期望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佑國泰民安,諸事順遂。

如此,上行下效,推而廣之。民間的普通百姓也在這清明這一天祭祖掃墓,感恩和追思祖先的過往,祈求祖先庇佑家族的興旺發達。久而久之,清明節成為了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

具體來說,清明祭祀活動主要包括掃墓、添墳、上祭、燒紙錢以及叩拜禱告等。掃墓即是清除墳墓上的雜草,添墳為培土修墳,而且還要在墳頭上壓上幾張黃表紙,寓意後繼有人,香火旺盛。

掃墓上墳時,祭祀先祖準備的祭品一般是單數,三樣或是五樣,每樣的數量也是單數的,三個或五個。貢品應該尊重宗教、民族、地域習俗,沒有固定的規矩,一般為水果點心之類。

清明上墳祭奠,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燒紙。過去人們通常會燒一種顏色灰黃的薄草紙,現在大都選擇各種各樣的冥幣。當然,這種傳統的習俗對環境汙染是顯而易見的,應摒棄才是。

老輩人認為,清明祭祀儀式最好安排在上午9點至下午3點之間舉行,因為期間陽氣最盛。上墳的成員在家中長輩帶領下趕往墓地,根據輩分依次叩拜禱告,彙報工作、學習和家事等諸項事宜。

接下來,咱們重點聊聊“祭祀要說三句話,先人安息家宅旺”啥意思?到底是指的哪三句呢?

一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話必須說。

古人認為人生成功最高的最高境界即:齊家、治國、平天下。凡是考取功名,事業有成之人,首先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歸鄉祭祖告慰逝者。若是地下先人有靈,聞知後世子孫人才輩出,也會含笑九泉的。

想當年,楚霸王項羽滅掉秦國攻佔咸陽,不是想著如何謀定天下,建立基業,而是置左右勸阻於不顧,著急忙慌地要返回故鄉楚地,並言道,“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其實,就是把滅秦的喜訊告訴楚國的列宗列宗。

二是開枝散葉,添丁進口的話必須說。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生在世,最大的期望就是多子多孫,香火旺盛。祭祀先人時,必須要告知家庭添新成員的喜訊了,祖先會非常高興的,自然也會極力保佑家宅平安吉祥。

三是家庭和睦,生活富足的話必須說。

老話說,家和萬事興。又道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離不開團結和睦,若是整日裡吵鬧個不停,再大的家業也會敗落。祭祀時告知家和人睦,列祖列宗當然很高興了。

總而言之,逝者如斯,生者珍惜。清明祭祀,不僅是心懷感恩,哀思傷悲,更要奮發向上,銳意進取,多做有益於社會的事情,唯有這樣,才能告慰先人,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