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古代王室中的喪葬禮儀有哪些?古代的喪葬禮儀有哪些特點和習俗呢?

古代社會十分注重禮節,因此不同的場合需要遵循不同的禮制,最常見的便是君臣之禮以及家庭內部的禮節。

常言道“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利則入刑”,可見不遵循禮制還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即便是王公貴族也會因為逾制而受到處罰,更別說普通人了。

生活中有很多規矩,這些規矩在歷代的傳承中逐漸成為人們恪守的準則,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比如從古至今的喪葬之禮,最初的原始社會便有葬禮的雛形,後來經過不斷完善成為龐大的禮制體系。並且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的喪葬之禮還略有不同。

老人常說棺材下葬途中不能落地,這種說法也是逐漸流傳下來的規矩。用古人的觀點去解釋這種現象,會顯得比較迷信,但是如今有比較科學的解釋。

農村喪葬文化中,為什麼古人會覺得棺材下葬途中不能落地呢?是迷信嗎?老者:其實有一定科學依據。

一、喪葬之禮的傳承

我國古代有很多王朝,喪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這也是歷史上相對較早的朝代。嚴格意義上而言喪禮並非起源於商周時期,而是在這個時期已經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喪葬禮儀。

《周禮·春官·大宗伯》中便有相關的記載,“以凶禮哀邦國之憂,要施行兇禮,以喪禮哀死亡”。

上面這句話的含義是若友國出現災難,需要施行兇禮,派出使者到友國進行慰問,從而表達最友國的關心,拉近兩個國家的距離。若是有人去世的話,就需要舉行喪禮,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喪禮,從而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之情。

由於古人的思想觀念不似現代人這般開放,並且過去很多現象他們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所以會將很多希望都寄託在鬼神身上。

因此古人認為逝者的靈魂若是得到超度,就能夠去到天堂,最終保護在世的家人。並且人們講究入土為安,因此會格外重視墓地的地理位置,很多人甚至會花大價錢請人幫忙選一塊“風水寶地”。

二、下葬途中棺材不能落地

雖說人們信奉“入土為安”,可也並非所有地區都實行土葬,此外也有水葬、天葬等墓葬方式。這些墓葬形式雖說有著很大的差別,可是其中最為核心的思想卻大致相同。

比如絕大部分人都相信,棺材在下葬途中不能落地,否則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呢?因為人們有“落地為墳”的思想,即棺材必須直接從家中抬到事前選好的墓地,不能在中途停下來休息。若是抬棺途中棺材不小心落地,人們便會將墓地改為棺材落地的地方。

他們認為這是逝者自己的選擇,若是無視他們的選擇依舊選擇原址下葬,很可能會讓逝者不愉快。

這樣的觀點現在看來完全不能讓人信服,逝者怎麼可能會感到不愉快呢,難道還能從棺材裡面跳出來不成?

或許古人還真就這樣想的。因為害怕逝者化作鬼怪糾纏他們,所以他們寧願將墓地的位置改一改,也不會去冒這個險。

三、比較合理的解釋

這種觀點也有比較科學解釋方法,常言道“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過去逝者下葬所用的都是實木棺材,這種棺材很沉,需要幾個身強體壯的中年人共同發力才能將其抬起來。

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抬棺人都會一鼓作氣將棺材抬到墓地,然後再好好的休息。

若是棺材中途落地就很難再使勁抬起來,因為前面已經消耗了很多能量,肌肉很難再從放鬆的狀態恢復過來。即便再次抬起來,很有可能會出現同樣的意外。

所以抬棺人抬棺過程中都會格外小心,儘可能不讓棺材落地。就算是下雨天的泥濘小路,也不能讓這樣的情況發生。

再者去世之後還要經歷這樣的折騰,在旁人眼中就是對逝者的不尊重,很容易落人口舌。古代是人情社會,那時候村莊裡會有很多人居住,不像現在只有老少婦孺。

若是身邊的人因為這種事情說三道四,任誰也不會覺得好過。現在出於對逝者的尊重和懷念,親人也不會允許這樣折騰逝者。

結語

逝者下葬之後便真正意義上和這個世界告別了,葬禮也是生者能夠為逝者做的最後一件事,所以會盡全力的將其做好。這也是對至親至愛的親人的懷念以及敬重,因此葬禮容不得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