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雄踞西北的吐谷渾亡國啟示錄:沒有永久的政權,只有永恆的鬥爭

題/

雄踞西北的吐谷渾亡國啟示錄:沒有永久的政權,只有永恆的鬥爭

文/金色明月;一位熱愛歷史的,喜歡寫點東西的小人物。

配圖宣告/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絡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

原創宣告/不易君子為文史地理愛好者原創投稿徵文平臺,文章原創性均透過作者保證與原創工具檢測,若您發現作者文章有抄襲、洗稿等嫌疑,請將線索傳送至後臺,我們會嚴肅處理!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在正文開始前,我想提前說明,這篇文章我搜集了大量史料,並加以引用,所以,它可能滿足不了你的碎片化閱讀需求,無法給你帶來閱讀“快感”,但是,你可以先收藏著,等到有空的時候再開啟慢慢看,我相信,這對你來說應該屬於一篇“有營養”的文章。做到這個程度,得到你的肯定,我就心滿意足了!

摘要

吐谷渾王國是由其始祖吐谷渾帶領所屬部眾從遼寧大淩河地區西遷到今甘肅臨夏地區。經過吐谷渾和他子孫後人的努力發展,吐谷渾王國最終發展成為了東西3000裡,南北1000裡的西北大國,先後歷經晉朝、南北朝、隋朝直至唐朝才被吐蕃所滅。

“吐谷渾之晉永嘉時有國,至龍溯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

(唐朝時期的吐谷地理位置)

雖然吐谷渾王國雄踞西北三百多年,可是其內部一直都是矛盾重重,暗波湧動。自吐谷渾第十一代君主慕利延即汗位開始,吐谷渾內部矛盾日益複雜,緯代事變是吐谷渾內部的一次大分裂,內訌外叛接連不斷。最後:

“大臣素和貴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搗虛。”吐谷渾由此亡國。

“人心齊,泰山移”,我們要從吐谷渾的滅亡中吸取教訓,那就是

“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

只可惜吐谷渾傑出的君王——阿豹的“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願望最終還是落空了。

(吐谷渾遷徙路線)

正文

吐谷渾原屬遼西鮮卑徒何部(也稱鮮卑慕容部):

“吐谷渾,本遼西鮮卑徒何涉歸子也。涉歸有二子,庶長曰吐谷渾,少曰若洛廆”。

4世紀初,鮮卑慕容部內部發生爭鬥:

“涉歸二子”反目成仇,吐谷渾率領部眾“擁馬西行”,“今當去汝萬里之外”。

於是,吐谷渾帶領所屬部眾從遼寧大淩河地區西遷到甘、青一帶安頓下來。

“吐谷渾之晉永嘉時有國,至龍溯三年吐蕃取其地,凡三百五十年。”

除了因周邊強勢政權侵略掠奪牛馬之外,吐谷渾一直都保持著和平的發展環境。可是,自吐谷渾第十一代君主慕利延即汗位開始,吐谷渾內部矛盾變得尖銳起來,統治集團內部因爭權奪利而引發的內訌導致了吐谷渾的亡國。

(吐谷渾疆域圖)

雖以孝悌為立國之基,內部卻矛盾重重,內亂不止

吐谷渾是由“小戶獨門”遷走的,“我是卑庶”,在西遷過程中,以吐谷渾家族為核心,以原有部屬為基本組成部分,吸收西北漢人和當地土著民族,經過互相通婚逐漸形成了吐谷渾民族。

由於族弱人少,為了能夠立足,吐谷渾人尤其重視對中原文化的吸收和接納,透過吸取漢人有關宗族的倫理觀念,透過孝悌思想來維護團結。作為來自於千里之外的遼西少數民族,如果沒有孝悌觀念的維繫,內部矛盾將無法消弭,必將層出不窮。

正是由於有了共同的“需求”,孝悌能夠維護父子、兄弟、父兄之間的同心協力和友好團結。

“當今之世,莫如兄弟。”

厲行孝悌,這無疑是吐谷渾能夠實現社會發展的思想基礎。

(吐谷渾可汗)

吐谷渾汗國也和其他“逐水草,廬帳居”的遊牧民族政權一樣,是一個鬆散的宗族部落汗國,內部充滿著矛盾,本位主義和小家族利益至上,內部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為了爭權奪利而猜忌、打壓、誅殺叔伯兄弟,甚至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惜出賣國家。

碎奚即位後,“三弟專權,碎奚不能制。”“將為逆亂”,遂假託“先王之命”,“執三弟而誅之”。慕利延即位後,猜忌阿豹長子緯代。

“慕利延兄子緯代懼慕利延害己,與使者謀欲歸國,慕利延覺而殺之。緯代弟叱力延等八人逃歸京師,請兵討慕利延。”

吐谷渾雖然以孝悌為立國之基,內部卻已經是矛盾重重,內亂不止,國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分裂。

(阿豹折箭)

北魏入侵,“詔晉王伏羅率諸將討之”,慕利延逃亡白蘭,在外敵的入侵之下,吐谷渾內部的離心傾向越來越明顯。誇呂即位後的情形,我搜集了一些史料記載:

“寇抄不止,緣邊多被其害。”

“其龍涸王莫昌率眾降”

“其趙王他婁屯來降”

“建德五年,其國大亂。”

“遂謀執誇呂而降,請兵於邊史。”

由此可見,此時的吐谷渾已經是叛逃不停,內亂不止。

(北魏時期的吐谷渾地理位置)

吐谷渾王室暗波湧動,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對權力的追崇

谷渾西遷到後,在汗位的傳承上繼承了鮮卑慕容部的傳統,實行嫡子繼承製,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出現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如史料記載:

“樹洛幹慚憤發病而卒,······吾子拾虔幼弱,今以大事付汝。”

從中可以看出,樹洛乾死時,其子年幼,故將汗位傳給了阿豹。

“阿豹臨死召諸子弟告之曰:先公車騎舍其子虔以大業屬吾,吾豈敢忘先公之舉而私於緯代,其以慕璝繼事。······阿豹有子二十人,緯代,長子也。······阿豹又謂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

從阿豹的遺教中可以看出,阿豹心中是希望讓其子緯代繼承汗位。

雖然吐谷渾王國以孝悌為本,但是出於對權力的極度追崇,“各方諸侯”紛紛是假孝悌真“狠心”。碎奚即位後,“三弟專權”,長史和司馬為了防止“社稷之患”,於是便假託“先王之命”而“執三弟而誅之”,“殺人事件”發生後,長史和司馬並沒有受到王室的處罰,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一起有預謀的行動,碎奚對“三弟的死”是意料之中的。

(反映吐谷渾人生活場景的棺畫)

慕利延即位後,北魏封慕利延為西平王,“以慕璝子元緒為撫平將軍”;劉宋王朝封慕利延為“河南王”。

“以拾虔弟拾寅為平西將軍慕利延庶長子繁暱為撫軍將軍,慕利延嫡換為左將軍、河南王世子。”

不管是北魏的分封還是南朝劉宋政權的封賞,都說明了在慕利延時期,慕利延公開“內定”其子為汗位繼承人,導致了以緯代為首的阿豹這一支系的強烈不滿。吐谷渾各派系子孫都有著統兵治民的權力,有著自己的勢力範圍,“領兵治牧”。

到了慕利延時期,慕利延和緯代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公開化的程度,慕利延想讓兒子繼承這錦繡河山,由此激怒了阿豹的兒子們,畢竟誰都不是“省油的燈”。這種權力的失衡勢必會激化本已暗波湧動的王室矛盾,就差“導火索”而已。

(青海湖邊的吐谷渾國都伏俟城城牆遺址)

同室操戈,王室內亂,吐谷渾非亡國不可

從遼西初遷到青海湖畔後,吐谷渾人白手起家,迅速在西北草原上崛起,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那時的吐谷渾人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海納百川。

“招集秦涼亡業之人,及羌戎雜夷眾至五六百落······部眾轉盛”

由此形成了吐谷渾部族。可是隨著王公豪門對財富和權力的迷戀,為了奪取更大的權力,吐谷渾王室開始陷入同室操戈、王室內亂的境地。

(吐谷渾宮殿遺址)

王室內亂的結果就是自相殘殺,自毀長城。

“世祖徵涼州,慕利延懼,遂率其部人西遁沙漠。······慕利延兄子緯代懼慕利延害己,與使者謀欲歸國,慕利延覺而殺之。緯代弟叱力延等八人逃歸京師,請兵討慕利延。”

由於北魏的襲擾,慕利延被迫西逃。在慕利延西逃這幾年時間裡,為了奪取汗位,緯代兄弟與北魏聯絡,做出了許多不利於慕利延政權的事情,在慕利延回到故土後,緯代本人被殺,其弟等八人被迫逃亡。

一個曾經戮力一心的王室因為內鬥發生了大分裂,北魏抓住這個機會,“詔晉王伏羅率諸部將討之”,吐谷渾國力大傷。

(北魏、齊、吐谷渾勢力參考圖)

緯代被誅殺,慕利延重掌政權,可是吐谷渾內部矛盾沒有從根本上消失,王室屢屢同室操戈,內訌不斷。

史料記載:

“太子謀洩,為其父所殺。”

“訶復懼其父誅之,謀率部落萬五千戶歸國。”

“國人殺伏,立其弟伏允為主。”

“順既久質於隋,國人不附,未幾為臣下所殺。”

“諾曷缽既幼,大臣爭權,國中大亂。”

由此可見,吐谷渾內部矛盾日益複雜,各方諸侯不再屏障中央,而是內訌外叛,“一團糟”。最後,正是因為內部不和,以致於“大臣素和貴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搗虛。”吐谷渾亡國。

(唐李靖攻打吐谷渾之戰)

吐谷渾亡於內亂,恨其不爭,鑑其悲運

吐谷渾原屬遼西鮮卑慕容部,自永嘉西遷,經過上百年的“耕耘”與發展,吐谷渾成為了西北地區顯赫一時的草原強國。然而,由於權力的爭鬥,其內部矛盾日趨尖銳,權貴們爭權奪利不相容,內訌外逃不間斷,緯代事變更是將王室矛盾公之於眾。

隨著吐谷渾內部爭鬥的激烈化,吐谷渾內部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因為內部不和,導致君臣之間離心離德。

“大臣素和貴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搗虛。”

吐谷渾走向了滅亡。

(吐谷渾人後裔——西北土族人)

吐谷渾王室內亂的結果之一就是大權旁落,江山易主。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我們也要從吐谷渾的滅亡中吸取教訓,那就是“人心齊,泰山移”,可謂是“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

只可惜阿豹的“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願望最終還是落空了。

看來,

在權力鬥爭面前,沒有永恆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