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燕國和趙國之間的關係怎麼樣?燕國為何不敢在周天子那裡奪取中山?

燕國跟趙國關係一直不怎麼好,除了燕昭王時期兩國保持和平外,其餘時期燕國總是想謀取趙國北部領土。追根溯源,燕趙兩國關係不好,始於趙國立國之初的一個承諾:趙國跟燕國說,如果燕國在周天子那裡替趙國說好話,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那麼趙國將幫助燕國奪取中山國。

戰國中期地圖

燕國確實幫助三晉說好話了,但是趙國立國後拒不履行承諾。一則中山國強大,趙國也無法一口將中山國攻滅,指望燕國軍隊協助,那想也不要想,畢竟燕國軍隊戰力低下;二則趙國認為三晉立國是實力所至,跟燕國在周天子面前說好話關係不大,因此沒有必要出力幫燕國打下中山國;三則就算打下中山國,那也是趙國的領土,跟燕國無關。

從此燕國恨上了趙國,不顧趙國北敵匈奴,西抗秦國的大義,總是偷偷的騷擾趙國。如果趙國發兵攻中山國,那麼燕國必然暗中支援中山國。如果趙國北擊匈奴,那麼燕國總會派兵騷擾趙國邊境。總而言之,燕國認為趙國這個暴發戶不講信用,因此就要阻止趙國更加強大。

由此可見承諾不可亂許,你不當一會事,別人可會耿耿於懷;另外別人的承諾也不能全信,自己想的東西,還得憑自己的本事去掙!

承諾

燕國敢於騷擾趙國,那是因為燕國有大哥罩著,前期是魏國,後期是齊國,魏、齊兩國都想利用燕國牽制趙國的發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國力空前強大;而燕國正在經歷子之之亂,趙武靈王趁機護送在韓國為人質的燕國公子姬職回燕即位,也就是燕昭王。燕昭王時代,燕、趙兩國保持和平,趙國得以攻滅中山國,燕國得已伐齊成功。

公元前260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趙國精銳部隊45萬戰死。公元前259年~257年,邯鄲之戰爆發,趙國僅存的部隊傷亡慘重,隨後的五國攻秦取得重大勝利。公元前255年,燕王喜即位,燕王喜看趙國衰弱,於是有了謀趙的想法!

長平之戰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慄腹與趙國結成聯盟,將五百金贈送趙孝成王為酒資。燕王喜跟趙國結盟是假,以結盟手段麻痺趙國才是真,趁趙國放鬆警戒後,燕王喜就立刻派兵攻取趙國的代地。趙國君臣深知燕王喜的小九九,於是在結盟後,讓大將廉頗率軍撤離燕趙邊境,秘密結集在鄗邑,準備給燕國迎頭一擊。

燕王喜見邊境上的趙軍調走了,心中大喜,他認為長平之戰、邯鄲之戰後,趙國國內兵力空虛,現在燕趙結盟成功,所以趙國調走了邊防軍以充實趙國腹地。燕王喜派丞相慄腹為主將,領兵十五萬伐趙鄗邑,又令卿秦率領十五萬伐趙國代地。燕國大軍精銳盡出,意在一戰奪取趙國北方大地。

燕國大夫將渠極力阻止燕軍出動,他對燕王喜說:與人通關約交,以五百金飲人之王,使者報而反攻之,不祥,兵無成功。燕國大將樂閒也反對燕國伐趙,他對燕王喜說:趙四戰之國,其民習兵,不可伐。燕王喜對將渠和樂閒的反對意見充耳不聞,他認為此戰必勝,他將中舉燕國,像他祖父燕昭王一樣威震四海!

燕國軍隊

燕軍攻入趙國後,立馬被趙軍抵擋住,趙將廉頗率軍,在鄗邑擊破慄腹之軍,趙將樂乘在代邑擊破卿秦之軍,燕軍主將慄腹、卿秦在戰場上被趙軍斬殺。燕軍數量雖多,但完全不是趙軍對手,一個回合不到,燕軍就將死兵潰,紛紛後撤,趙軍深入燕境五百餘里,並且兵圍燕國首都薊城。

《史記。燕召公世家》燕軍至宋子,趙使廉頗將,擊破慄腹於鄗。[樂乘]破卿秦於代。樂閒奔趙。廉頗逐之五百餘裡,圍其國。燕人請和,趙人不許,必令將渠處和。燕相將渠以處和。趙聽將渠,解燕圍。

燕王喜傻眼了,他怎麼也想不透,趙軍居然有如此強大的戰力,趙國已經被秦國打殘了,居然還能完虐燕國,上天何其不公啊!燕王喜立馬派人向趙國求和,但趙國不允,要求必須將渠作為燕國求和大臣,方可議和。

趙國為什麼要將渠作為議和大臣呢?原來趙國認為燕國君昏臣聵,只有將渠還是一個明白人,扶將渠為燕國丞相,由將渠主持燕國政事,那麼趙國還可以跟燕國保持數年和平。趙國常年跟秦軍作戰,極需要休養生息,這次反擊燕軍,是趙國的大部分軍力。再跟燕國打下去,趙國就有亡國之危!

趙國軍隊

最終燕王喜任將渠為丞相,全權處置燕趙議和之事,將渠跟趙國議和後,趙國撤軍,燕國首都得以儲存。將渠擔任燕國丞相八年,燕趙之間維持了八年的和平,趙國國力得到有效恢復!將渠死後,燕王喜又開始謀趙。

公元前248年,秦國攻奪趙國榆次三十七城,設定太原郡。公元前245年,廉頗跟樂乘爭兵權,廉頗引兵擊樂乘,兵敗後逃亡魏國。公元前243年,趙國派李牧攻奪燕國武遂、方城兩城,以此警告燕國不要伐趙。燕王喜認為機會來了,加上丞相將渠已死,他派劇辛領兵伐趙,結果被趙將龐暖擊敗,劇辛死於戰陣之上,燕軍損失兩萬人馬。

兩次伐趙失敗後,燕王喜雄心盡失,從此開始寄情聲色,國事交由太子丹處理。燕王喜知道燕國再無復興的可能,因為兩次伐趙大戰,已經把燕國的家底打光了!

太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