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古代長城如此低的高度能擋住敵人的進攻嗎?如此低的高度能擋住嗎?

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文明的驕傲,是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現在也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片,每年都吸引著數不清的遊客。很多人在參觀完萬里長城之後,都對長城的宏偉和壯觀讚不絕口,無法想象科技落後的古人能夠建造出如此宏偉的建築。

不過,雖然說長城的宏偉有目共睹,但是很多參觀完長城的人心裡恐怕都著一個疑問。那就是,如此低的高度能擋住敵人的進攻嗎?這些建在崇山峻嶺間的長城,雖然看起來十分的宏偉,猶如橫臥在大地上的巨龍一般。可是,根據考古專家的測量,長城真正的高度卻並沒有多高,最低的地方僅有4米高,最高的地方也只有14米高。算起來,長城的平均高度才7。8米,除了較高的塔樓之外,長城的高度一般都不超過10米。

7。8米的高度,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的話,也就兩層樓房的高度。如此低的高度,能擋住古代數十萬大軍的進攻嗎?畢竟,就算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在有工具幫助的情況下,翻越兩層樓也不是問題。而且,古代的大軍攻城都是攜帶有專門的攻城器械,翻越長城不是更加的易如反掌嗎。

其實,長城雖然看起來不高,但是自建成後的數千年來,對保護中原地區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抵抗草原遊牧民族的進攻。現在人們看到的長城,基本上都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秦漢時期以及更早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古長城,基本上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如果長城發揮不了作用的話,那麼歷朝歷代為何會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去修建它呢?

長城是古代最大的軍事防禦工事,其修建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烽火戲諸侯”典故中就出現了長城的身影。後來到了春秋時期,諸侯爭霸,長城的修建也達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鼎盛時期。從西周開始,連綿不絕的長城一直修建了2000多年的時間,累計長度達到了5萬多公里。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當時在方士之間還流傳著“亡秦者胡也”的讖言,秦始皇得知後,先是派遣蒙恬率30萬大軍北征匈奴,之後又命蒙恬修建長城,將原先燕、趙、秦三國的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了西起隴西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為了防範北方匈奴的侵擾,在匈奴出兵的時候能夠迅速派兵抵擋,秦始皇在公元前212年又派遣蒙恬監督修造秦直道。這座北起九原郡,南至林光宮的秦直道長達700多公里,堪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自建成後的兩千年時間裡,秦直道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是三秦大地通往草原的最便捷通道,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逐漸廢棄。

無論是長城還是秦直道,它們主要防範的都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這些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都是騎兵著稱,作戰時來去如風,令中原王朝非常頭疼。長城雖然不高,但是對於阻擋這些草原騎兵還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無論是秦漢時期的匈奴,還是隋唐時期的突厥,都曾經對著長城望牆興嘆。

對於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來說,他們雖然有著神駿的戰馬,彪悍的戰士,但是卻缺乏攻城器械,草原上也找不到製造攻城器械的材料。因此,就算長城最低的地方只有4米,高的地方也不過十幾米,卻成為他們難以逾越的天塹。就算他們能夠透過攀援翻過長城,也無法將駿馬和輜重也帶過長城。

在古代歷史上,長城在阻擋遊牧騎兵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原王朝只要能夠牢牢扼守住幾處重要關卡,就能夠阻止這些遊牧騎兵進入中原。而且連綿不絕的長城上,還有這一座一座的烽火臺,能夠及時通報遊牧騎兵的動向。除非是關卡失守,不然的話,遊牧騎兵是很難衝過長城以南的。

現代考古學家透過測量發現,萬里長城剛好是沿著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修建的。從氣候學上來說,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剛好是半溼潤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也是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除此之外,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它還是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分界線。所以,早在數千年前的古代,人們就已經找到了修建長城的關鍵地點,由此可見,萬里長城包含著古人的多少智慧和心血。

很多人覺得長城修建得太低,平均高度還不超過10米,恐怕難以發揮作用,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長城在歷史上對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西方歷史學家眼中看來,長城的修建可是把歐洲坑慘了。因為長城的存在,那些難以進入到中原的遊牧民族,只好轉而向著歐洲發展,匈奴西遷時發動的一系列的戰爭,更是直接導致了東,西羅馬帝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