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科普】吸附型底改是什麼?如何利用好吸附型底改,減少汙染物的?

一、吸附型(物理)

在市場上常見的吸附型底改主要是腐殖酸鈉,活性碳或者沸石粉等及其成分的底改產品,這些產品及成分主要是透過自身的物理多孔的結構及巨大的表面積,從而對底部的還原性物質(氨氮、亞鹽、硫化氫等)及有機質起到吸附作用,由於自身含有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在改底的時候還具有促進藻類生長繁殖的功能。

吸附型底改只是透過吸附池塘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質,暫時緩解底質的毒性。由於自身的吸附作用並未改變有害物質的化學結構,自身並不具有降解有害物質,促使吸附到自身的有機物的分解的能力,未能從根本上清除池塘底部的有害物質。因此,吸附型底質改良劑在使用的時候,最好搭配過氧化鈣等化學增氧劑使用,促進池塘底部有機物的分解。

二、表面活性劑(物理+化學)

常見的表面活性劑底質改良劑有月桂椰油基季磷鹽,植物油基活性劑等。它的作用原理是透過顯著降低液體表(界)面張力的物質,打破水體表面和池底表面張力,促進池塘底部泥水交介面的氣體交換,促進水體中的溶氧更多地進入到池塘底泥中,促進池塘底部有機物的分解。從而達到改良底質的效果。

同時,表面活性劑還具有一定的有抑菌效果,可以預防池底致病菌過度繁殖。

三、強氧化型(化學)

常見的強氧化型底質改良劑有過硫酸氫鉀複合鹽顆粒及片劑、還有含溴氯、二氯、三氯等成分的氧化型底改。

而近些年來流行的,過硫酸氫鉀複合粉劑或片劑,是一種平衡穩定的過氧化物、表面活性劑、有機酸及無機緩衝系統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過硫酸氫鉀三鹽複合物(KMPS)。過硫酸氫鉀複合粉劑或片劑在水中經鏈式反應,可連續持久的產生小分子自由羥基,次氯酸,新生態氧和活性氧衍生物。

改良底質的機理就在於,養殖水體使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後,釋放出活性氧,增加底層水體的溶解氧,打破池塘底泥與底層水的介面,疏鬆池塘底質,改底解毒後能夠使底部的泥土變鬆,使殘餌和死藻等微粒懸浮,形成有機絮團,有利於底部有機物的分解;自身具有強氧化效能(過硫酸氫鉀的電位值高達1。85v),能夠將底泥中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性產物(亞鐵離子等)氧化,提高底泥的氧化還原電位,減少底泥中的氧債。

在改底的同時,自身具有較強的殺菌和抑菌作用,改善池塘底部厭氧條件下病原菌滋生的狀況,維護池塘底部的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首次使用劑量要最小劑量,隔天按正常劑量繼續使用效果好。有時候,我們常說用完過硫酸氫鉀的產品水紅了,其實是第一次用量大了,繼而讓土壤快速的鬆軟導致水體底層的有害物質迅速從底泥中釋放出來,而底層水中負擔超過了,正常分解氧化的極限值,就會導致的水體大面積倒藻,或赤潮的產生。

四,微生物底改(生物)

市面很多生物底改,主要成分為枯草芽孢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等,部分沸石粉作為活菌載體,有時還會新增腐殖酸鈉、微量元素等。

一類是以芽孢桿菌等耗氧型活菌為主的,必須在池塘底部溶氧充足的環境下才能大量繁殖,發揮作用,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底部惡化之後形成的厭氧環境以及底部有害菌已經形成優勢菌群,影響了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作用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它們的使用效果。

因此,在使用的時候一般會搭配化學增氧劑配合使用。由於這類生物底改在使用中會大量耗氧,尤其是底層老化池塘及無增氧裝置的池塘慎用。

另一類是以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等厭氧菌為主的。而因其不耗氧,副作用小,不被人重視,例如,以酵母類為主的改底過程就是發酵的過程,這種發酵儘管是厭氧發酵,但其發酵的過程中就是發能產熱的過程,這種因發酵導致的底熱,底熱引起的缺氧,會因底層殘餌糞便等有機物越多而越為明顯,危害越大,故生產上在使用活菌底改時,應酌情避開高溫雨季時使用。(總結一句話就是,有些微生態製劑本身不好氧,但是使用後處理環境這個過程是耗氧的,所以,使用微生態製劑的時候,一定要搭配氧片使用。)

有兩點需要注意:

1,許多老塘底層過多的有機質,除了會引起底臭,還會滋生大量的原蟲(如纖毛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若選用活菌改底,這些浮游動物會直接把活菌當餌料而攝食,從而加快浮游動物的繁殖。

2、藻類與自養型微生物如光合細菌有競爭作用,因而藻類過多時不利於這些菌的繁殖,從而影響改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