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噶爾丹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康熙三次親征,為何最終還是打不過沙俄?

噶爾丹實力強不強?很強。康熙打噶爾丹容易麼?其實並不容易。

惟天盡所覆,眷命畀我清。自予蒞鴻祚,恆願銷甲兵。

狡焉窺北疆,屬國橫相攖。夙昔張撻伐,兇醜皆顛傾。

赦之釋不誅,開網全其生。怙終恣跳梁,邊鄙搖群情。

皇皇仁義師,聲討必有名。春雪灑貝冑,朔風捲龍旌。

眷茲貙虎士,金革勞遠征。於鑠振我武,赫赫揚天聲。

這是康熙第一次親征噶爾丹前所寫的詩,噶爾丹勾結沙俄,在漠北作亂,康熙皇帝忍無可忍,決定出兵噶爾丹,自此之後,康熙前後三次親征噶爾丹,最終以清軍的勝利、噶爾丹的敗亡而告終,但是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噶爾丹是巴圖巴圖爾揮臺吉的第六子,年少時曾在外學習十年,回到準噶爾後,開始了自己人生的傳奇。

1670年,作為準噶爾的統治者的哥哥僧格被暗殺,噶爾丹臨危上位,他招集僧格的逃散部眾千餘騎?反攻發動政變的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

在戰鬥中噶爾丹異常勇猛,“獨當先?越馬挺槍?最深入?斬殺百十騎?潰其軍”。一人斬殺幾十上百人,敵人潰不成軍。到了阿爾泰山口,與敵軍展開決戰,最終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是一死一逃。

經此一戰,噶爾丹聲名鵲起。為自己樹立了極高的地位和信任度。掌握地盤和權力後,他終於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了,平定了內部叛亂後,1672年,噶爾丹繼位準噶爾部首領。

噶爾丹以迅猛的姿態,先滅楚玻兒烏巴什,再降鄂齊爾圖車臣汗,一統衛拉特,最終建立了統一的政權——“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為完善國家體制,恢復社會秩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變原有的政治體制,實行軍政合一制;完善司法,嚴肅審理;召回逃人、保障稅收、救濟窮人、減輕負擔,充分發展生產。透過一系列措施,使得社會秩序得到恢復,生產力得到加強,準噶爾汗國的軍政、司法得到加強,汗國國力逐漸上升。

“招徠歸附?禮謀臣?相土宜?課耕牧”?“於是富庶甲於西域”?“馬駿而番庶?四方莫或過之”

國力提升的噶爾丹,開始了自己的擴張,先是征服回疆,而後向西擴張,先後收服了哈薩克、吉爾吉斯、烏孜別克、諾蓋等部族。

隨著噶爾丹國力逐漸強盛,清政府不得不重視起來。噶爾丹執政後的第二年,就與清廷建立了聯絡。他給康熙的信中稱康熙為“執掌力輪大可汗”,康熙還給予了準噶爾非常寬鬆的政策和優惠條件。

準清非常注意雙方交往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及時妥善地處理影響雙邊關係的突發事件?並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溝通?交換意見。

隨著噶爾丹的稱雄西北,清廷對噶爾丹的瞭解逐漸加深,雙方的關係逐漸變得緊張。噶爾丹完成漠西蒙古的統一後?首先想到的則是青海的統一問題。這不僅使準青關係趨於緊張?而且把準清關係進一步複雜化了,雙方圍繞青海問題展開交涉?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隨著青海接受清朝統治?成為清帝國的組成部分,青海問題才告一段落。

然而這種“和諧”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爾喀內讓的不斷加劇,準噶爾和清政府兩方面的衝突逐漸加劇,最終準清之間爆發了戰爭。

康熙帝終於按不住自己的刀了,要拿噶爾丹“開刀”,開始了第一次出征噶爾丹。這時的噶爾丹遭受瘟疫之後,人口銳減。

“凡所留軸重俱被策妄阿喇卜灘劫去?諸物無存”部眾處境極為艱難?“牛羊已盡?牲畜全無?貧者甚多?皆捕魚為生”

但苦難並沒有讓噶爾丹變得老實,反而更加變本加厲了,對清帝國的邊境騷擾更加頻繁。

於是1696年,康熙率領大軍,由北京出發?直奔克魯倫河?發起主攻。中路大軍包括京師八旗滿兵?漢軍火器營?盛京兵、黑龍江兵、寧古塔兵、宣化府綠旗兵、古北口綠營兵?加上喀爾喀諸扎薩克兵1萬?約4萬多人,可謂聲勢浩蕩。可能是康熙皇帝御駕親征的激勵作用,這場戰爭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

昭莫多一戰雖然殲滅了噶爾丹主力?但因未能消滅噶爾丹本人,所以始終在康熙心中留了一根刺。

“噶爾丹窮兇極惡?不可留於人世?一刻尚存?即為生民之不利?務必剿除”

所以第一次出征不到三個月,康熙又開始了第二次出征噶爾丹。

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滅掉噶爾丹本人,以防止死灰復燃。採取的策略是圍剿加招降,就是等著你噶爾丹自投羅網。大軍從北京出發,浩浩蕩蕩前往呼和浩特。

但是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好,噶爾丹也不傻,並沒有自投羅網,所以康熙這次圍剿是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一次不行,那就兩次,兩次不行,那就再來一次。前兩次出征都沒有滅掉噶爾丹本人,康熙作為皇帝也有自己的“小脾氣”,所以他決定第三次出征噶爾丹,這一次一定要徹底解決這根“心頭刺”。

於是1697年,康熙再次從北京出發,並親自排程指揮大軍進剿。督辦軍務?處理調動部隊、籌備馬駝、運輸糧草、接待使者降人等等事務都事必躬親,親自上手。

“朕即迴鑾?乘熱時而行”?“朕本欲駐此理之。天下事大?是以迴鑾”

在他一切都謀劃、安排妥當之後,自信的回京了,他相信,前線的大軍這次必然能帶來好訊息。

果然這次沒有讓他失望,他終於收到了噶爾丹病死的訊息。

縱觀噶爾丹與清王朝的關係與戰爭,噶爾丹的敗亡不僅僅是清軍的併力強盛,更多的原因是國力的差距,雖然噶爾丹當時是西北的霸主,實力逐漸強盛,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後勤補給的短板,再加上瘟疫的影響,青黃不接之時?生計陷入了窘迫的境地,在沒有牛羊、糧食的情況下飢餓的人們捕獵無獲時只好宰吃瘦弱的馬駝以維持生命,或者偷盜、搶掠他人財物?致使社會異常混亂?人無安全。所以趁你病,要你命,康熙在優勢明顯的情況下,三次出征,也是防止了噶爾丹的死灰復燃。而統一準噶爾這一壯舉?加強了清朝對西部邊疆地區的開發和管理?進一步促進了全國的統一?對沙俄的侵略也是一個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