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以德馭術,王陽明很小的時候就掌握了權謀之術!

守正出奇。

這四個字被商界的許多企業家掛在辦公室的牆上,奉為自己經商的圭臬,期許自己能夠達到陰陽交融、機變如神的境界。

但實際上呢,大多數人都是愚笨的,既守不住“正”,也出不了“奇”。

在我看來,“正”代表了“德”,是厚德載物,是大勢滾滾,而“奇”代表了“術”,是陰謀詭計,是兵行險著。

須知“正”是根基,有“正”才有“奇”,不然,“奇”也只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也許會起到一時的作用,但終究左右不了大勢和大局。

太極拳有“四兩撥千斤”的說法,但四兩要想撥動千斤,自己也要有兩千斤的力量,然後才能發出四兩的力道撥動千斤。

所謂技巧,終究代替不了絕對的力量。

做企業,如果沒有“德”,不管你聰明才智多高,也是沒有多少戲唱,難以取得大成。

兵行險著,出奇制勝,實際上消耗的是自己“德性”的根本,如果沒有根本的支撐,幾次下來,企業或組織就敗亡了。

所以古人出陣最講究一個“臨之堂堂正正之師”,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被人稱之為不如明太祖朱元璋,主要是因為朱棣缺少朱元璋那種“臨之堂堂正正之師”的氣魄。

詭道,不得已而用之。

以德馭術,才能不以術傷德,不以德傷術,逐漸臻於出神入化之境地。

禪宗臨濟宗開山祖師去世時有一句“ 吹毛用了急須磨”,可知就算是吹毛即斷名劍,也要在用了以後趕快保養,不然吹毛之劍也會損壞。

從古至今,有德無才(術)、有才(術)無德的人很多,但「不以術傷德,不以德傷術」這樣的人歷來不多,如果要找的話,明代大儒王陽明算是一個。

不管是企業發展,還是個人生活,都沒有完全平順的時候。

要知道,這個世界,這個宇宙,執行的都是一個叢林法則,好東西就那麼多,誰都想要,怎麼辦?

就是要有爭鬥,要篩選,要擇優。

有時候真的不關你這個人好不好,哪怕你是與世無爭的老好人,也免不了被人欺負——因為你的存在,總會妨礙著別人,哪怕是你無心的。

所以華人首富李嘉誠說,我要做個“仁慈的獅子”,我可以不去傷害別人,但在別人來攻擊你、傷害你的時候,你要有反擊回去的能力。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人是完全無害的,但誰都想要活得更好,為此,有的人就選擇了損害別人,搶別人的好處給自己。

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不管以什麼名義,不管嘴上怎麼糊弄,都掩蓋不了欺負人的本質。

這種情況的出現,通常是在一方比較強勢、一方比較弱勢的境地,誰也不傻,柿子總要撿軟的捏嘛。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那個“軟柿子”,你會怎麼辦?

王陽明的做法是立刻反擊回去,一次性搞定,不留後患。

小時候的王陽明就很聰慧過人,但才高了也有問題,就是想得太多,什麼都想要試一試。

回憶從前,他自己說,「幼少不知學,陷溺於邪僻者二十年」

那麼什麼是“邪僻”呢?

王陽明的好友湛甘泉對此有個精闢的總結:任俠、騎射、辭章、神仙、佛教。

簡單的說,就是王陽明可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聖賢,他老人家小時候也是舞槍弄棒、好勇鬥狠,調皮的很。而且因為才情太好,也不乏“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遊樂之舉,還有修仙論佛,在長生不老和言辭機鋒的智力遊戲裡流連忘返。

總之,小時候的王陽明就是一個問題少年。

歷史證明,人總是被逆境、挫折和打擊催熟的。

在十三歲那年,王陽明的母親去世,「居喪哭泣甚哀」,然後呢,有人就迫不及待的欺負到他頭上來了。

“敵人”來自他的親人,王陽明老爸所疼愛的小老婆,自從王陽明母親鄭氏去世後,她認為自己的春天終於來了,於是恃寵而驕,對待王陽明是非常的不客氣——反正一個沒娘疼的小娃娃而已,還不是隨她搓扁揉圓,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在古代讀書人家庭,禮教甚嚴,事實上說,在王陽明父親在世的時候,庶母可以對王陽明嚴厲對待,但王陽明卻不能夠對庶母不客氣,不然就是不守禮、不孝順父母——這可是個大罪名。

所以,這個小夫人很是囂張。

但她的對手可不是一個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王陽明也叫王守仁,可不是“守禮”哈。

很快,王陽明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一天,王陽明到大街上游玩,發現有人在賣一隻鴞鳥,於是他出錢買了下來。

知道好多人不知道鴞鳥是個什麼東西,你可以理解這種鳥就是貓頭鷹就好啦,要知道古代人是很迷信的,民間就有“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的諺語。

也就是說,貓頭鷹代表著一種不祥,而貓頭鷹的笑聲更是含有不吉利的意味。

買回這隻鴞鳥後,王陽明的行動還缺少一個關鍵人物。

有錢好辦事,王陽明用錢收買了一個在民間很有“靈驗”的巫嫗,這樣的人一般都是神神道道的,在老百姓眼裡很有分量、不敢招惹,但小王陽明已經可以從容用之了。

然後,就是行動的精彩部分,王陽明“將鴞鳥潛匿於庶母床被中。母發被、鴞衝出遶屋而飛、口作怪聲。小夫人大懼、開窗逐之。”

民間一向認為野鳥入室是忌諱,何況小夫人知道貓頭鳥是什麼含義,“ 惡聲之鳥、見者以為不祥、又伏於被中。曲房深戸重帷錦衾、何自而入。豈不是大怪極異之事。”

就在小夫人被嚇到魂不附體的時候,早有準備的王陽明冒出來了,他也作出大吃一驚的樣子,好心對後媽說,出了這種怪事還是得找專業人士看看,“何不召巫者詢之。”

還是讀書人有見識,於是小夫人馬上從善如流,找來了巫嫗檢視情況。

巫嫗早有王陽明給的劇本,所以一進門就斷定屋裡有問題,“家有怪氣。”

然後又仔細看了看驚魂不定的小夫人,對她說道,“夫人氣色不佳。當有大災晦至矣。”

嗯,你臉色難看,可能要倒大黴了。心裡又慌又怕的小夫人馬上告訴巫嫗,自己被子裡飛出了一隻貓頭鳥,巫嫗於是進計說,這事要問問家裡的先人,“老婦當問諸家神。”

然後讓小夫人,準備香燭紙錢,下拜先人。在巫嫗唸唸有詞的一番巫祝動作之後,巫嫗突然是鄭夫人附體了:

“汝待我兒無禮。吾訴於天曹、將取汝命。適怪鳥即我所化也。”你不好好對待我的兒子,我必將取你的性命,貓頭鳥就是我變的,先給你一個警告。

小夫人大恐,連忙磕頭如搗蒜,高呼老夫人饒命,以後再也不敢了。

老半天后,巫嫗裝作終於回過神來,又對小夫人說,自己見到了老夫人,老夫人很生氣,本來是想化身貓頭鳥把你的生魂啄走,後來看你真心悔過,才原諒了你。

從此以後,小夫人再也不敢找王陽明的麻煩了,對王陽明非常好。

上面這個故事出自馮夢龍的《王陽明靖亂錄》,馮夢龍認為王陽明真是不凡啊,

“先生尚童年、其權術已不測如此矣。”

在古代,一個小孩子(少年)竟然有這樣的心計謀略,是極為罕見的。

我們看王陽明這個計劃又簡單又有效,既解決了當前的問題,也解決了以後的問題。

要是換成一個孩子遇到這種情況,要不尋求父親的支援,要不就是逆來順受,說不定會被後媽折磨死,為了謀奪家產,這樣的事例不是沒有。

但找父親幫忙有個不恰當的地方,父親既然對小老婆很是寵愛,古人是大男子主義,認為小妾是自己的私產,你去告狀,說不定會認為是你調皮、要捱揍。

就算聽了你一次,父親訓斥了小夫人,小夫人難免會心懷暗恨,矛盾升級,再說“枕頭風”最厲害,再好的父子感情也架不住日久天長的枕頭風侵襲。

這種情況就顯出了王陽明的高明之處。

笨孩子是沒有辦法反擊,而有些聰明的孩子又往往過於反擊過了線,比如《天龍八部》裡面的喬峰為養父母報仇而殺人。王陽明要是給小夫人下毒呢?

所以,他的反擊必須解決問題,而又不能破壞父親的生活、和小夫人的感情,在無形之中化解掉以後的隱患。

我們看王陽明買鳥、找巫嫗,編造劇本,知道小夫人害怕什麼,所以導演了這麼一出小戲劇,就完美解決了所有問題,這甚至都不需要驚動父親,另外重要的是,王陽明的計謀沒有傷德,符合一個“仁”字。

用最小的成本,完美解決問題,這樣的事就是成年人也很少有能做到的。

透過這件事可以知道,王陽明從小就對社會禮法、秩序的東西沒有什麼崇敬、敬畏之心,這也是他洞察了社會規則的真實,而不被道德文章所綁架。

或者說,他不是一個笨讀書人,事實上,王陽明以“臨事遇變、束手無策”的腐儒為恥:

“儒者患不知兵。仲尼有文事、必有武備。區區章句之儒、平時叨竊富貴、以詞章粉飾太平、臨事遇變、束手無策、此通儒之所羞也。”

“小夫人”之難不過是王陽明驚濤駭浪一生中的一件小事,他以後的每一個對手都無比強大,有強盜,有宦官,有同僚,有反王,有皇帝,但沒有人可以欺負他、打敗他。

作家當年明月說,王陽明精通兵法,擅長權謀,善用兵法,詭計多端,“在那個時代,他的智慧幾乎無人可望其項背。 ”而且他意志堅定、心如止水,無法收買也決不妥協,這似乎是一個沒有任何弱點的人。

王陽明,既不以術傷德,也不以德傷術,而能以心守仁、以德馭術,這在古今都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