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23年,國產偶像劇女主角變成啥樣了?

近段時間熱播的《司藤》,有“BG之光”之稱,豆瓣開分7。6分,之後節節上升。

(注:BG即Boy and Girl,指正常的男女愛情)

此前有“資源咖”之稱的景甜,也由這部劇圈得觀眾好感。

《司藤》的成功,司藤人設的別出心裁是根本的原因。

司藤可謂“司·人間富貴花·傲嬌女王·人間清醒·嘴硬心軟·藤”。

她還有絕美的長相與氣質:細長柳葉眉、婀娜旗袍身、冷豔精緻臉……

是近兩年BG向偶像劇最有特色的女主角形象之一。

司藤紅是有道理的,在國產偶像劇女主角的對比下,可以看得更鮮明。

1996年播出的柏原崇版《一吻定情》,在1998年引進國內後,半年內重播6次。

這是當時國內最短時間內重播次數最多的偶像劇作品。

1998年,張一白執導,李亞鵬、徐靜蕾主演的《將愛情進行到底》,被視為大陸第一部青春偶像劇。

只是,大陸偶像劇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

2000年代,叱吒大陸市場的是臺灣偶像劇。

從2001年的《流星花園》開始,臺灣電視劇進入“偶像劇黃金十年”,每年都推出不少風靡一時的偶像劇。

很多人都追過《薰衣草》(2001)、《薔薇之戀》(2003)、《惡作劇之吻》(2005)、《王子變青蛙》(2005)、《放羊的星星》(2007)、《命中註定我愛你》(2008)等等。

這段時間,大陸也出現不少效仿之作。

比如《紅蘋果樂園》(2003)、《星夢緣》(2004)、《像風一樣離去》(2005)等,但影響力都有限。

大陸偶像劇真正崛起,恐怕得追溯到2016年劉昊然、譚松韻《最好的我們》的熱播。

大陸偶像劇在網劇時代找到了新生的方式。

2017年,《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大火,捧紅了胡一天,也帶動甜寵劇的創作。

從那時起,甜寵劇成為偶像劇常見形態,並很快氾濫成災。

內容同質化,觀眾審美疲勞,此後每年推出的甜寵劇,真正有水花的沒幾部。

最近一部全民爆款偶像劇《親愛的,熱愛的》——距今已經兩年了。

從早前的臺灣偶像劇,到時下的甜寵劇,都延續著“白馬王子和灰姑娘”以及“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設定。

男主角都是高富帥,女主角都是灰姑娘,倆人不是冤家不聚頭,一打就擦出情感火花。

傳統的偶像劇,男女主角要經歷重重磨難才能彼此靠近。

無論是傳統還是甜寵,女主角主要都是傳統灰姑娘的延伸,集各種優點於一身,等待著一個完美男性來拯救與寵愛。

男女主角的感情正規化,仍舊是“男強女弱”的。

2009年,臺灣推出了一部老套中帶有新意的偶像劇《敗犬女王》。

男女主角的感情進展雖然沒有太多新意,但它是社會上某一個群體生存狀態的反映。

這一個群體就是“敗犬”。

敗犬一詞是日語的引申詞,其本意是“失敗得如喪家之犬”,但此後,敗犬成了適婚年齡卻未婚的女性的戲稱。

敗犬一般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經濟獨立,熱愛自由,享受戀愛本身,厭惡過多束縛……

臺灣偶像劇的女主角終於不再是“灰姑娘”、“傻白甜”,而是人格獨立、經濟獨立的精英女性。

楊謹華飾演的單無雙,已經有大女主的風采。

大陸的大女主,一開始主要在古裝的大女主戲裡出沒。

但幾乎每一部大女主戲裡,女主角都會有相當豐富的感情經歷。

劇中的感情線,多是以偶像劇的形式出現。

細究女性的成長過程,就會發現:大女主戲裡的感情線,男性依舊是女性唯一的解藥。

無論是羋月、楚喬還是周瑩,她們興是因為男人的寵幸,敗是因為男人的誤會或離去。

女性的韜略和眼光、勇與謀、氣勢與格局,幾乎都是服務於她與男主角的愛情。

這兩三年來,古裝大女主戲的創作趨於冷淡。

觀眾看過太多面目雷同的劇情,興趣寥寥。

《大宋宮詞》的撲街就是一個例證。

大女主依然在談偶像劇式的戀愛,只不過如今她們主要在女性群像劇裡談。

去年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今年的《了不起的女孩》《流金歲月》《正青春》,都是女性群像劇。

女性群像裡一定有一個或幾個精英女性,但劇中的感情線遊走在兩個極端。

一個仍舊是偶像劇的套路,大女主與小奶狗談一場佔據主導地位的戀愛。

另外一個極端是,把男性形象“渣男化”。

對愛情抱懷疑主義的態度,呼籲女性不必對一份感情抱有太大的期望,女性可靠的只有自己或姐妹。

所以,女性群像劇裡“渣男”遍野。

《三十而已》裡有“海王”,有不成熟的小奶狗,還有婚姻關係中的“暖渣男”。

很劇集都是打著其他劇的旗號,行偶像劇之實。

它們也許是其他劇的定位,但在女主角的感情線,都是偶像劇的演繹方法。

就比如沒有人會把《都挺好》當一部偶像劇,但蘇明玉與石天冬的愛情,就很“偶像”。

偶像劇,或者其他型別劇集裡偶像劇式戀愛,“傻白甜”仍有市場,但大女主才是大勢所趨。

因為女性消費能力在崛起,女性意識在崛起。

此前,不少人認為偶像劇是女性意識落後的產物。

評論者擔憂,偶像劇裡對完美男人的幻想,顯示出女性一種更深層次上的懶惰,以及對男性的依附。

她們不僅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兩性關係中最重要的東西——獨立生活,以及獨立去愛一個人的能力。

但這其實危言聳聽了。

美國作家柯萊特·道林提出了“灰姑娘情結”的概念。

其指涉的是女性對於自我獨立的畏懼,並渴望被他人照顧的一種心理。

柯萊特指出,這種心理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偶像劇是女性糟糕處境的一種反映:

現實的肉身太沉重,她們渴望在虛構的藝術中實現超越與自由。

與此同時,偶像劇表現出一種很健康的心態,它傳遞出的都是很正向的價值觀念:

保持善良,充滿勇氣,真愛可以超越一切……

所以偶像劇的存在,即合理。

之於創作者的挑戰是,

這是《司藤》受到好評的原因。

司藤是人間富貴花,是霸氣的大女主。

但她與秦放的關係,不是依附,也不是純粹的掌控。

司藤對秦放說,“我是你的主人”,這只是女性的一種保護。

她們鮮少在兩性關係中佔據主動,就“先下手為強”,獲得心理上的一種優勢地位。

可當司藤從秦放那裡得到赤誠且平等的愛意時,她就放下重重戒備,露出自己的軟肋。

《司藤》以外,熱播中的馬思純、白敬亭主演的《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也受到好評。

這同樣是一段充滿平等與尊重的愛情。

米佧與邢克壘該工作時就專心工作,該戀愛時就甜蜜戀愛。

這是成熟成年人該有的情感模式。

偶像劇仍舊會是市場誘人的甜甜圈。

只不過,女性觀眾對女主角有了新的期待。

不是瑪麗蘇就能所向披靡,也不是有工業糖精就代表甜了。

無論是在人物塑造還是感情模式上,最根本的,還是要有獨立、平等、尊重等意識的彰顯。

歡迎投稿,影評、劇評、書評、綜藝觀察等均可,一經選用,稿費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