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熟知遼事的熊廷弼為什麼會被封為兵部右侍郎?他都做了哪些事情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神宗以楊鎬為遼東經略,發動十二萬大軍征討後金,結果在薩爾滸及薩爾滸附近地區被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軍隊打的大敗,遼東地區一片風聲鶴唳。

這種情況下,明神宗決定將“熟知遼事”的熊廷弼擢升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接替楊鎬出任遼東經略,全權負責遼東戰事。

熊廷弼一到遼東,便不顧危險親臨前線的撫順等城視察軍務、整頓兵馬、制定戰守之策。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遼東戰場形勢終於穩定了下來。

接下來,熊廷弼又嚮明神宗上了一道奏疏,闡述了自己對遼東戰守佈置及征討後金的方略。

請集兵十八萬,分佈雲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兒、鎮江諸要口,首尾相應,小警自為堵御,大敵互為應援。更挑精悍者為遊徼,乘間掠零騎,擾耕牧,更番迭出,使敵疲於奔命,然後相機進剿。

明神宗雖然不上朝,但是對於軍國大事還是很上心的,接到熊廷弼的奏疏後,不僅對他的方略“悉從之”,還立即指示兵部商議調兵的具體方案。

鑑於後金軍隊戰力強悍,兵部左侍郎楊應聘嚮明神宗建議首先徵調戰力同樣強悍的西南土司兵,具體的方案是

“調湖廣永順宣慰司兵八千,都指揮使彭元錦親統;調保靖宣慰司兵五千,宣慰彭象乾親統;調酉陽宣撫司兵四千,宣慰冉躍龍親領;石砫宣撫司兵三千,馬祥麟同秦邦屏親領,以遵義參將童仲揆統之”

,其中的“石柱宣撫司兵”就是鼎鼎大名的白桿兵。

當時,石柱宣撫司的土官是一代巾幗英雄秦良玉,她於萬曆四十七年十一月接到兵部的調兵命令後,立即率領兄秦邦屏、弟秦民屏、子馬祥麟及三千白桿兵赴援遼東。

萬曆四十八年四月,秦良玉等人及白桿兵抵達通州。到達通州後不久,秦良玉嚮明神宗上疏請求再調三千五百白桿兵援遼。

根據《明神宗實錄》中的記載,秦良玉再次請求調兵的原因是“

臣所將之兵止三千三十員名,又自成一類,恐軍聲不甚振

”。

單從表面上看,秦良玉再次請求調兵就是想要“振軍聲,可她為何要特意加上“又自成一類”這幾個字?

“又自成一類”說白了就是被孤立的意思,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令剛到通州的秦良玉產生了被孤立的感覺?

根據《三朝遼事實錄》中記載, “

萬曆四十八年五月,四川石砫女官秦良玉率兵三千援遼,所過無犯。至通州,偶與浙兵相觸格鬥,地方官諭解旋止步”。

這說明,秦良玉率領的白桿兵剛到通州就與被稱為浙兵的戚家軍發生了鬥毆事件,在地方官的調解下才平息了此事。

按理說,白桿兵與戚家軍都屬於戰力強悍的部隊,士兵之間因爭強好勝而偶發格鬥實屬正常,要是秦良玉因此產生“被孤立”的感覺,那她“巾幗英雄”的稱號就有些名不副實了,所以導致她產生“被孤立”感覺的原因,要麼另有其事,要麼就是《三朝遼事實錄》中對於此次鬥毆事件的記載大事化小了。

透過查詢相關史料,無論是《明神宗實錄》、還是《籌遼碩畫》中都有關於白桿兵與戚家軍鬥毆事件的記載,但是對於白桿兵在通州期間發生的其它事卻無任何記載,所以,導致秦良玉產生“被孤立”感覺的原因定然跟此次鬥毆事件有關。

那麼,《三朝遼事實錄》中對白桿兵與戚家軍鬥毆事件的記載是否存在大事化小的問題?

根據《明神宗實錄》中記載,《三朝遼事實錄》還真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此事竟然驚動了明神宗:

上以各兵(白桿兵與戚家軍)爭鬥殺傷,領兵官鈐束何在,著聽地方官從公查理,仍各率眾星速赴遼。如再逗留生事,依議從重究治。

“爭鬥殺傷”幾個字足以說明白桿兵與戚家軍此次鬥毆事件的規模和嚴重程度。對此,《籌遼碩畫》中收錄的薛鳳翔的奏疏中記載的比較詳細, “

情節起於片言之爭,兩兵殺傷未已也, 而斃及民命矣。混搶行李未已也,而折及民房矣。炮聲與喊聲齊鳴幾至天地動搖, 城磚與瓦屋皆震”。

“斃及民命”、“折及民房”、“炮聲與喊聲幾至天地動搖”足以說明發生在白桿兵與戚家軍之間的根本不是什麼鬥毆事件,而是大規模械鬥,否則的話此事既不會驚動明神宗、也不會令秦良玉產生“被孤立”的感覺。

只是由於當時遼東戰事吃緊,需要白桿兵與戚家軍火速赴援,所以才沒有對雙方進行任何懲處。

【璽言春秋明末歷史第三十講,參考資料:《明神宗實錄》、《明史》、《三朝遼事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