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從《長安十二時辰》中人物的腰帶,看象徵唐朝男子身份的配飾

我們在看《長安十二時辰》時候仔細一點會發現,演員的服飾上會有著精美的腰帶,而這個腰帶上還經常貼著非常多的\“方塊\”,有時候在這些方塊的下面還會掛著很多叮叮噹噹的\“帶子\”。那麼這些方塊和帶子都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唐朝時期的腰帶

《長安十二時辰》男人們所佩戴的是玉帶,它由四部分所構成,分別是帶扣,帶銙,鞓以及鉈尾。帶扣在唐代被稱之為\“玦\”這個東西的作用是將腰帶固定在腰間,也就是今天我們腰帶上的腰帶頭;帶銙又被稱之為帶板,它是由玉石構成的,在唐代誰佩戴玉質好那麼誰的地位就高,是一種地位的象徵,而且它的造型有很多種,方形、半圓形以及圓角方形等;鞓通常是一種黑色的皮質腰帶,也是腰帶中最主要的部分;鉈尾是腰帶中的裝飾品,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起到保護腰帶頭避免受到磨損,另外還起到了美觀的作用。

唐代的腰帶最主要的就是這四部分了,其中帶銙是最有講究的。根據出土的帶銙對我們探究歷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要說的就是帶銙的材質,我們在看劇的時候可以發現不同的人的身上所佩戴的帶銙的材質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玉片而有的人則是金釘,而且它的質地也有很多,有玉、銅、鐵、金、銀等,都可以被磨成相應的形狀來裝飾在腰間,但是唐朝人最注重的是玉帶,因為它代表著等級。

唐朝男人們的腰帶象徵了身份和榮譽

除了質地之外,帶銙地塊數以及紋樣的不同,都是可以代表著所佩戴人的身份的,它可以顯示職務的高低、身份的尊卑,而擁有它的主人大多是身份比較高的貴族或者是官員。玉帶銙的形制可以分為蹀躞帶和非蹀躞帶兩種形式,前者是一種綴著垂飾的革帶,再帶上釘著的帶銙,而且銙上面還有小環,環上還有很多的小帶子,這些帶子是為了懸掛各種日常用具。它起源於北方草原民族,草原民族一開始是用來懸掛刀劍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便於騎乘,後來流入中原,因為在建立朝代的時候很崇尚武功,只有武官五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再腰上懸掛小刀等七種物件。後來這東西主要成為了身份的象徵也就不用來懸掛東西了。

革帶上環的數量也代表著主人地位的高低,目前已知的只有九環。因為唐代非常重視這個東西,所以它再細節上做工也是非常好的,它表面的光滑度,稜角的圓潤度,有的時候還會在表面刻上各種各樣的圖案。這些圖案都有歷史記載的,而且還有一部分被出土。

唐朝腰帶文化影響後世中國朝代和周邊國家

唐朝的腰帶文化也深深影響了後世的中國王朝和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韓國等。唐之後的宋朝時期大臣們的腰帶就十分華麗,明朝時期文武大臣的腰帶更是有多種材質製作。

明朝大臣的腰帶

清初葉夢珠《閱世篇》記載明代:

帶用革為質,外裹青綾,上綴犀玉花青金銀不等。正面方片一,兩傍有小輔二條,左右又各列三圓片,此帶之前面也。向後各有插尾,見於袖後,後面連綴七方片以足之。頻寬而圓,束不著腰;圓領兩脅貫帶於巾而懸之,取其嚴正整飭而已。

韓國古代、越南阮朝、琉球王國的腰帶

在越南阮朝,官員以腰帶不同色彩區分品級。當時阮朝大朝服腰帶,帶身並用紅色,一品之上正一品文武並用全金飾面,雕四爪蟒,前後各一,其餘文雕倦鶴武雕麒麟。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文武並用全金飾,文雕倦鶴武雕麒麟,前後各一,其餘並雕花樣。正三品從三品文武並用玳金飾,面素金無雕。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大南會典》、《閱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