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千古玦塵》即將收官:熱度很「打臉」,後勁很「上頭」

犀牛娛樂原創

文|冷罐頭編輯|樸芳

六月中旬,《千古玦塵》正式上線。

一時間,有些清冷的劇集市場熱絡了起來。除了劇集內容激起的具有正向意義的水花外,其所引發的爭議,也有著一定的聲量。

諸如“選角是否貼臉”“男女主是否有cp感”等問題,成為了《千古玦塵》面臨的重要考驗。

《千古玦塵》即將迎來會員收官。據德塔文電視劇景氣指數顯示,《千古玦塵》自6月30日以來,連續14天登上了榜首,其它榜單也均呈現出熱度持續走高的趨勢。這一“持續翻盤”的現象引發了犀牛君的關注。

站在收官這一時間節點,不妨回顧一下,在開播之初引發一定爭議的《千古玦塵》,如何實現了對局勢的逆轉?對古言仙戀劇集帶來了哪些突破和創新?

問題的答案,還要回歸到劇集中去尋找。

群像吸睛、世界觀宏大

《千古玦塵》勝在了“後勁”

說到劇集的特質,《千古玦塵》離不開“新鮮”這兩個字。

這首先體現在《千古玦塵》的cp線上。開播之初,關於上古(周冬雨飾)和白玦(許凱飾)是否有cp感的問題,成為了不少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話題。但隨著劇情的推進,負面的聲音漸漸消散了。

從觀眾“嗑死我了”的反饋聲來看,擅長“打直球”的上古和心思細膩的“白冰塊”,似乎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當上古得知白玦以元神的形態在九幽護她千年,因此損耗萬年修為時,毫不避諱地直言自己要娶他。並下界準備“聘禮”,聯合月彌一起將白玦哄騙了下來。除此之外,上古壁咚、調戲、假裝親吻白玦等戲份,也隨處可見。這在仙戀題材劇中,是較為少見的,惹得不少觀眾直呼“男女主拿錯了劇本”。

這在為觀眾帶來了較為新鮮的觀劇體驗的同時,也逐漸平息了關於選角的爭議。

在仙戀題材的劇集中,的確很少出現清秀掛的女主,這與大眾對於仙女的認知,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在安全區之外作出嘗試,的確存在著不小的風險。但需要肯定的是,俏皮、古靈精怪、充滿了少女感的上古,在相當程度上避免了這一型別劇的同質化問題。在考慮演員與角色適配度的同時,演員賦予角色的生命力與新鮮感,也同樣是需要被重視的問題。

同時,出彩的群像塑造,也是《千古玦塵》後續熱度持續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白玦、天啟、炙陽、古君、暮光、景澗等人設迥異、高顏值的“千古男團”,月彌、蕪浣、雪神等女性角色,均被塑造得立體而又飽滿,極具記憶點。這樣的“千古群像”,在使劇集更加鮮活生動的同時,也使《千古玦塵》在同類型劇中形成了強烈的差異化特質。

在以出色的群像吸引大量觀眾前來圍觀後,宏大、完整的世界觀架構,才是《千古玦塵》提升觀眾留存率的關鍵。

儘管上古界、後古界的設定,對演員來說是不小的挑戰,但在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故事線。隨著劇情線的開枝散葉,在呈現出角色多樣性、豐富cp線的同時,神、仙、魔、妖四界的暗流也愈發洶湧,強化了戲劇張力,加大了劇集的“後勁”。

CP線的“盡頭”是蒼生大義

東方審美體系的強烈衝擊

除了甜中帶虐的主cp線之外,幾條副cp線也帶著幾分“好嗑”的浪漫。

充滿“be美學”的天啟和月彌、成為蕪浣黑化保護傘的暮光……主cp之外,幾條副cp線也都帶著幾分“好嗑”的浪漫。

但在《千古玦塵》中,並不是以情感為本位,舍小愛成大愛的價值觀念,貫穿了劇集始終。“站在cp線盡頭的蒼生大義”,更是成為了《千古玦塵》“虐”的根源所在。為了保護上古一人而要毀掉三界的天啟、為了守護蒼生一再錯過的上古和白玦……都讓不少觀眾大呼“我的眼淚不值錢”。

在“仙戀”中,透過“因大愛而舍小愛”的虐,在戳中觀眾淚點、加大戲劇張力的同時,縱深劇集的內在肌理、加深劇集的價值表達,也成為了《千古玦塵》的獨到之處。

對於《千古玦塵》而言,出色的群像塑造也好,“好嗑”的cp線、深刻的價值表達也罷,都離不開以優質的特效為根基。

對於仙戀題材的劇集而言,品質過關的特效,是提升觀眾觀劇舒適度、避免齣戲的第一步。而《千古玦塵》的特效製作,在劇集剛開播時便實現了破圈。

在宏大的世界觀背後,有著宏大的拍攝基地作為支撐。據悉,在面積達到九萬平方米的《千古玦塵》基地中,設計出了神界、仙界、魔界、妖界四大部分,包含了4萬平米攝影棚的場景搭建和5萬平米外景場景搭建。

而在即將溢位螢幕的東方美學色彩背後,是主創人員的跋山涉水。全體主創在總製片人楊曉培的帶領下,跨越2000多公里赴敦煌實地堪景。溯源中華文化藝術瑰寶,汲取傳統美學精髓,結合現代審美,構建了一套以敦煌美學為底色的新仙戀題材美學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無論是服化道、場景設定還是特效調性等,都不是割裂、突兀地存在,而是在製片人的調性把控上做到了有機統一,在細節注重質感的同時,注入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審美習慣的元素。

這份用心,讓《千古玦塵》在美學體系與視覺體系上均耳目一新,打破固有“仙戀劇”的既定印象。

在東方審美體系的強烈衝擊下,古言仙戀題材劇的邊界,正在不斷被拓寬。

《千古玦塵》的意義

遠不止熱門劇集這麼簡單

近幾年,古裝市場遇冷,但仙戀題材劇並沒有走向式微。

儘管在經歷過前幾年的“野蠻生長”後,仙戀題材劇集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大眾審美水平也日益攀升,躋身熱門劇集領域的“門票”愈發難得。但“年均一爆”的爆款作品產出能力,仍然吸引了大量資本入局。

回顧仙戀這一型別劇集,自《仙劍奇俠傳》問世以來,已經有了十六年的發展歷史。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了國產劇市場的中流砥柱,深受年輕一代觀眾青睞。在2015年前後,有《古劍奇譚》《花千骨》等多部爆款仙俠劇出現,且為演員帶來了極大的加成,成功向一線輸送了一批頂流。

如今,受政策限制、同質化之風愈甚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仙戀劇已經不再處於“什麼都能飛上天”的風口期。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想要突出重圍的劇集,只能憑藉著硬碰硬的實力。

而《千古玦塵》自播出以來熱度不斷高走,截止到發稿前,其主話題閱讀量突破34億,討論量超過200萬;在微博、抖音、豆瓣等各大平臺上均佔領了熱度高位。

在這之中,《千古玦塵》的仙戀方法論,以及對型別劇集的突破和創新,也漸漸顯露出來。

首先,《千古玦塵》完整的世界觀架構奠定了全劇的基調,屬於其所具有的“先天優勢”。上古界和後古界的設定,神、仙、魔、妖四界的設定,都在劇情的反轉性和豐富程度上顛覆了觀眾固有的認知,強化了戲劇張力。

其次,在考慮演員與角色適配度的同時,注重演員賦予角色的生命力與新鮮感,也是《千古玦塵》打破同質化的重要原因。

在安全區之外進行大膽創新,豐富仙戀題材的角色屬性,以群像塑造擴增故事維度,加深了與觀眾的情感連線。

同時,劇中優質的特效、出色的群像塑造,為觀眾帶來了具有高度沉浸感的觀劇體驗,無論是在角色的生命力上,還是在劇集的視覺效果上,都打破了行業的固有格局。

不難發現,《千古玦塵》在演員陣容、劇集製作、價值表達、對東方美學的詮釋等多個維度上,都做到了沉浸式的深耕,在其大熱背後,也傳遞出了仙戀題材劇集迴歸內容本位,加速邁向精品化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