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安史之亂的歷史細節:昏庸的皇帝,熱血的戰士

開元737年,一個叫安祿山的人被他的上司扭送到長安,罪名是違反軍令。當時的宰相張九齡看此人不大對勁,日後恐有反心,就勸唐玄宗李隆基把安祿山給殺了。但當時的李隆基宅心仁厚,還怪張九齡多疑,然後就把安祿山釋放了。

這是安祿山第二次來長安,就險些把命丟了。這次長安之旅,讓他學會了巴結權貴,趨炎附勢。回到自己老家的安祿山,行事更加謹慎,有戰事時也更加賣力,為大唐出生入死。所以,安祿山從此一路高升,成為了唐朝最早的節度使之一。

接著節度使這一職位的便利,安祿山開始構建自己的勢力網路,擴充自己的軍事力量。可能起初的安祿山並沒有反心,但隨著他勢力的進一步擴大,以及數次進長安目睹都城的繁華景象,這才生出自己坐擁天下的念頭。

安祿山

他網羅將士,建立軍隊的行為,就沒有人向朝廷反應嗎?當然有,但並沒有用。一是因為這是節度使保衛邊疆的需要,二是因為安祿山太會討好李隆基和楊貴妃了,他自願做楊貴妃的義子,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老實、忠厚的形象。

所以李隆基越來越放鬆了對安祿山的警惕,以至於後來有人上奏安祿山要謀反,李隆基就把這人綁了送給安祿山。所以,這為安祿山的進一步養兵自重提供了優良條件。等李隆基意識到安祿山有問題時,一切都為時已晚。

公元755年,安祿山籌備完畢,起兵造反。雖然安祿山的謀反打臉了李隆基之前對安祿山的信任,但李隆基還沉浸在對開元盛世的自滿中,他認為平定安祿山的謀反易如反掌,所以下令眾將士速戰速決,給安祿山予以迎頭痛擊。

安祿山

但事實並不是那麼回事,當時的所有知名將領包括郭子儀等人都上書,切不可和安祿山硬碰硬。因為安祿山已經準備了數十年,貿然與之決戰肯定會吃癟。比較好的對策就是據守潼關,避其鋒芒,把安祿山拒之關外,把他拖垮。

但李隆基不聽,非逼潼關的守將出城迎戰,結果可想而知,唐軍大敗,潼關失守,安祿山將直取長安。李隆基又一次被打了臉,這時,他不再堅持要速戰速決,而是逃跑了。一夜之間,帶上貴妃、楊國忠和一些士兵逃出長安,直奔西去。

有一次把安祿山扼殺在搖籃中的機會,李隆基大發善心,放虎歸山。安祿山反意明顯,眾臣勸諫,他還是堅持己見,覺得安祿山造反的想法是異想天開,給他無限的信任。等到戰事已起,他又盲目自信,貿然出戰。

李隆基

老天給了李隆基一次次的機會,都被他忽視了。做皇帝,一次次的大失誤把大唐推向深淵,說他昏庸,一點不為過。真不知道為何年輕時期勵精圖治、銳意改革的唐玄宗和老年昏庸無常、不聽勸諫的唐玄宗差距如此之大,腦子進水了?

撇開令人鬧心的昏庸皇帝,我們把鏡頭聚焦於這次戰事中浮現的無數熱血戰士。正是有他們的堅決抵抗、身先士卒,唐朝才扛到了最後,才有了安史之亂的最終勝利,大唐才不至於就此終結,而是繼續向前發展。雖然已是苟延殘喘,但總歸還在。

安史之亂中,最令人動容的一次戰役,恐怕就是張巡“主演”的睢陽之戰了。是他,憑藉出色的軍事天賦和為唐效忠的信念,為睢陽後方的萬千百姓建立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火牆,讓他們免受戰火的紛擾。

張巡

睢陽是江淮的屏障和門戶,又是東南地區物資集散的關鍵樞紐,極其具有戰略意義。一旦睢陽失守,叛軍就會長驅直入,在江南地區燒殺搶掠,百姓就此遭殃。叛軍也知道這點,起兵不久就派出大將尹子奇直取睢陽,企圖打下這個戰略要地。

睢陽的太守,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官,但他知道自己軍事能力不行,肯定守不住睢陽。於是,他叫來了距睢陽不遠的一個縣令,叫張巡。這個張巡,打仗很有一套,能文能武,在之前抗擊叛軍中沒有敗績。因此,張巡帶著他的三千兵進入了睢陽城。

張巡前腳剛進入睢陽,尹子奇就帶著叛軍來到了睢陽城下。睢陽城中,加上張巡帶來的兵力,總共差不多有一萬人。在與尹子奇的第一次交鋒中,叛軍在睢陽城留下兩萬屍體,即使這樣,張巡鎮守的睢陽卻仍巋然不動。

張巡

由於尹子奇還要攻打別的地方,所以他暫時退兵了。但不久,尹子奇再次捲土重來,叛軍重新聚集於睢陽城下。這次,張巡打算直接擒王,把尹子奇直接射殺。於是,他往城下射了一塊絹帛,叛軍以為是投降書,就把它撿起來遞給了尹子奇。

這一舉動,讓張巡鎖定了尹子奇的位置,睢陽軍中的一位神射手張弓搭箭,往尹子奇頭上射去。箭羽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但沒有致命,不過尹子奇還是退兵了,叛軍的第二次進攻再次被張巡打退。

尹子奇第三次攻打睢陽時,他已經瘋狂了。因為他也是一代名將,不僅城沒打下,還差點亡命於此,所以他的軍隊發了瘋的向睢陽城撲去。叛軍的兵力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但城中的張巡卻不行。打到最後,睢陽城中計程車兵還剩600人。

張巡

原本睢陽城有軍一萬,民三萬,經歷三次戰爭後,軍民加起來還剩一千人,可見睢陽之戰是多麼的慘烈。不僅如此,城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糧食可吃了,能吃的東西都吃了,就連戰馬、麻雀、老鼠都被烹食了。

最終,睢陽城還是被攻下了,因為守城的將士們實在沒有力氣拿起武器了。張巡兵敗被俘,隨後慘遭殺害,光榮殉國。雖然城沒守住,但張巡等人盡最大努力把叛軍拖在城外,阻止叛軍南下,為大唐爭得戰機。萬幸,睢陽失守三天後,又被大唐奪了回來。

要不是張巡,叛軍早就把江淮地區洗劫一空了。張巡不僅牽制了叛軍南下的腳步,還保全了江淮地區千千萬萬百姓的性命,是為守一城而捍天下,功蓋千古。

李隆基

歷史葉子有言:李隆基的昏庸、安祿山的異心,生生地把一個國泰民安的大唐破壞的滿目瘡痍,實為歷史的罪人。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張巡,則是歷史的榮耀,被後世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