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為何說春秋無義戰?以贏為目的,終結於吳越爭霸

越吳之戰,算是徹底終結了,春秋時的戰法。從那以後,打仗的唯一目的和標準就是贏。吳越爭霸說白了是晉楚爭霸這個春秋中後期天下大格局的延續,晉國聯吳制楚,楚國聯越制吳也不能算是代理人戰爭。吳國是乘喪伐吊,首先破壞了當時的國際規矩偷襲了楚國,楚國措手不及下被吳國一路攻破了都城。這吳國就跟日本人一樣,雖然不要臉,但這一招乘喪伐吊加上不宣而戰的偷襲著實是把楚國打蒙了。

晉國得到訊息以後有跟吳國聯合的想法,但是內部六卿紛爭已經是處於解體的邊緣了,所以並沒有實質上的對吳國的支援。其實本質上就是吳國為了擴張發動對楚的戰爭,然後楚國反應過來以後扶持越國報復吳國。楚國自己作死的面大,前面送了一個巫臣去吳國,後面送了一個伍子胥去吳國。這倆都是有家仇的主,最後鞭屍三百。

其實,歷史上許多事情,傳頌著傳著就變味了。知識越多,越覺得自己淺薄。以前老被簡單的成語帶歪了節奏,殊不知歷史人員自有各自的無奈。作為後人,不明真相,妄加評論已是不該。自以為是,肆意嘲笑,更是貽笑大方之家。知識越多,越覺得自己淺薄。以前老被簡單的成語帶歪了節奏,殊不知歷史人員自有各自的無奈。作為後人,不明真相,妄加評論已是不該。自以為是,肆意嘲笑,更是貽笑大方之家。因為第一印象往往是歷史上那些牛人總結好了流傳下來的,只是問問特別的精煉,往往只有一句話甚至一個成語,因此顯得特別武斷。

然後,吳越說穿了都是在楚國旁邊的小國,結合楚國人伍子胥,吳越爭霸幾乎就是楚國全程主導。吳滅楚,挖墳拋屍也是楚國主導嗎?不是主觀主導,就是這兩家作為大國旁邊的政權,在即便涉及國運的大事上,也不可避免的有楚國人的痕跡,就像越南之於我兔,吳國是晉國一手扶植起來的,晉派遣申公巫臣教授吳國軍陣戰法,吳國才慢慢強大起來。

同理,楚國世代與秦國聯姻,也是為了對付晉國,可惜秦國幾次被晉國打崩,而吳國五戰入郢,差點滅了楚國。晉國不是三分,戰國不會是那個樣子,應該是天下攻晉。晉不三分那就是變成知氏一家,以知伯的為人,肯定是戰國一個亡國的。可憐的是巫臣也是楚國人,為了春秋第一妖女,家人都被楚國令尹殺了,也是報家仇才去的吳國。范蠡、文種應該都是楚國間諜。對勾踐來說,和吳和解是最有利的, 滅吳會導致吳國民眾對越極度的仇恨,無法利用該地民力。

最後,過度的戰鬥,還會導致越國本身的國力下降。只有對楚國來說,越以那種方式滅吳才是最有利的。范蠡、勾踐,都不想揭穿這個事(那會顯得范蠡是個小人,勾踐很蠢)范蠡找了個藉口離開,勾踐也就認了;文種還想繼續控制越國,就被逼死了。吳越誰滅誰都不會引起對方民眾的仇恨,當時吳國想北上爭霸的時候伍子胥就說的應該先吞併越國,因為兩家同文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