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鄱陽漁歌|時光長河裡,聽一首動人的非遺之歌

編者按

:保護非遺,傳承非遺,不僅僅是對過去的簡單複製,更是在於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中汲取營養,推陳出新,在傳承過程中獲得新的發展動力。本次推出將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和曲藝等方面入手,帶領大家走進具有濃厚藝術生命力的“時光長河”。

鄱陽漁歌

1

摘 要

“漁村繞水田,澹浦隔晴煙,”這句話生動描繪了鄱陽縣漁村點點,漁帆片片的湖鄉風光。鄱陽曆代漁民在長年累月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許多富有鄱湖風味的漁歌,以此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熱情。

2

關鍵詞

湖鄉特色,獨特巧妙;

生態漁歌,人文歷史。

(鄱陽民歌整合)

一、形成歷史

據鄱陽縣誌記載,鄱陽的漁歌,從宋代至今有一千多年曆史。古代鄱陽曾以“澤有蒲魚之饒”稱名於世,全縣總水面達800多平方公里,可謂是水好草肥的天然漁場。有所記載的歌曲有宋代縣人楊時的《鄱陽湖觀打漁歌》,明代葉蘭的《划船歌》,清代徐坤的《東湖採蓮曲》,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等。

(鄱陽縣誌記載)

二、主要內容

鄱陽漁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音樂中各種元素(調式、旋律、演唱風格、真假聲的運用等)極具特色。如男女對唱《害我撐船都落了篙》;女聲獨唱《問聲我郎幾時歸》,旋律起伏大,加之句中有“嘿嘿嘿嘿”襯字的連用,有行船呼風之感,多在開船後走風時唱;《我想情歌日落山》雖多在行船走風時唱,但此歌必用假聲演唱,又具另番韻味;男聲獨唱《造起船頭好跑》、《我靠打漁去營生》,都是行船走風時必唱的,音節明快有力,更具雄性氣勢。還有一種男女老少都可唱的,如《水中撈月一場空》,節奏舒緩、隨意,此歌多用於岸邊的曬網、織網、修船或在室內幹某些漁事時唱。

(1982年民歌手張光明參加上饒地區青年歌手大獎賽演唱鄱陽漁歌《鄱湖一片水汪汪》、《趕鸕鷀》)

(1985年鄱陽縣原生態民歌演唱)

(81歲的民歌手季夢華老師在演唱《鄱湖四季漁歌》)

三、主要特徵

(一)濃郁的湖鄉特色

漁民唱漁歌表達思想感情,激發生產熱情,在生活中也哼著漁歌。所以漁歌是漁民生產生活的伴侶,是湖區民風民俗的精神財富。具有濃郁的湖鄉特色和藝術特徵。

(二)通俗生動

鄱陽漁歌語言通俗,形象生動。如原生態漁歌《一網魚蝦一網糧》的唱詞“一篙點破水中天,雙槳劈開千層浪,”就是經典之句。

(三)優美流暢

鄱陽漁歌歌詞旋律優美,樂句流暢。如《鄱湖四季漁歌》中的旋律,舒展流暢,能充分抒發漁民打槳划船的歡樂悠然情懷,有著特殊的水鄉風味和精湛的藝術魅力。

(青年民歌手曹能芳在第四個“文化遺產日”演唱鄱湖漁歌)

四、重要價值

鄱陽漁歌歌曲有上百首之多,她以自己獨特的風格,真實地反映了鄱陽不同時代的人文歷史、社會勞動、風土人情和愛情婚姻,是鄱陽縣歷代漁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其旋律遼闊悠揚,獨特巧妙的唱藝,不僅能激勵漁民們的生產熱情,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財富,從而得到美的享受,還能為廣大音樂工作者提供很好的借鑑和豐富的素材為我縣今後歌曲創作開闢廣闊的前景。

(鄱陽漁歌走進社群活動,圖為2007年10月鄱陽民歌金秋歌詠大賽)

(鄱陽漁歌走進校園活動,圖為2008年5月鄱陽民歌走進校園,秋實學校首屆演唱會)

作者/來源:贛鄱非遺創新教育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