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七七事變後,日本擴大派主要包括哪些人?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感謝您閱讀我的百家號文章,如果您喜歡的話不妨點選上方的訂閱,我每天都會帶來精彩的文章與大家分享。如果您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同大家一起討論!

雖然今天是週六,但是很多人還是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年過完了,家裡人有沒有催婚啊?

與以石原莞爾為核心的、人數稀少的“不擴大派”相對的,是強烈主張加緊“南進”,並持有“對華一擊論”強硬立場的“擴大派”。“七·七”事變前後,“擴大派”主要包括:武藤章(參謀本部作戰課長)、永津佐比重(參謀本部中國課長)、本間雅晴(參謀本部情報部長)、杉山元(陸相)、梅津美治郎(陸軍次官)、田中新一(陸軍省軍事課長)、東條英機(關東軍參謀長)、植田謙吉(關東軍司令官)和小礬國昭(朝鮮軍司令官)等人。在“七·七”事變爆發後,“擴大派”堅決主張立即對華出兵,以趁此時機迅速“對華一擊”,表現出了異常強硬的“擴大”態勢。於是,圍繞著出兵華北和增兵問題等方面,“不擴大派”與“擴大派”發生了激烈的矛盾爭執。

1935年“華北事件”前後,石原莞爾的“不擴大”思想開始提出之時,圍繞著對於石原莞爾主張的不同看法,“統制派”內部的漸進與急進之間的分歧便迅速加劇,並由此開始分化為“不擴大派”和“擴大派”;此後,隨著日本侵華程序的迅速加快,到了1937年“七·七事變”前後,“不擴大派”與“擴大派”最終形成。

由於“南進”、“北進”的戰略側重點和對華認識等方面的巨大分歧,因此在“七·七”事變爆發之後,“擴大派”與“不擴大派”對事變的處理方針也迥然不同,進而,雙方展開了激烈爭執,其矛盾紛爭也迅速趨於高潮。

以石原莞爾為核心的“不擴大派”,將“先北後南”、對蘇戰略優先和集中全力建設“滿洲國”作為當前的首要戰略重點。在“七·七事變”爆發後,石原莞爾立即提出,“若訴諸武力,戰局就會立即擴大,所以一旦陷入日支抗爭,從支那近期之民族意識上看,事態是不容易收拾的,而且還將令我們向無邊無際的曠野作無限之進軍。以我國之現有國力,支撐這樣一場對支全面戰爭是存在疑問的。然而,總體的形勢是將國力之培養建設作為當下之急務,滿洲國的建設、對蘇防禦之充備等事已堆積如山,並無餘力他顧”。石原莞爾考慮到,如果日本將侵略之手進一步伸向中國,那麼迄今辛苦進行的生產擴充、軍備充實將無法完成。因此,石原主張要慎重從事,不可陷入訴諸武力,並提出事件應立即加以收拾解決。石原莞爾反對此時進一步擴大侵華的上述主張,迅速贏得了其他“不擴大派”的支援。

而“擴大派”卻積極主張迅速擴大侵華戰爭規模,在全面佔領中國之後,再進而以中國為戰略依託來加快實施“南進”戰略,由此,“擴大派”力主“短期終戰主義”,持強烈而堅決的“對華一擊論”。“擴大派”認為,“支那事變”可以像“滿洲事變”那樣簡單地加以解決,“只要將少數的兵力一舉投入到戰場,就能獲得重大勝利”。陸軍大臣杉山元等人不僅堅決主張“對華一擊”,還認為此時的國際形勢已經與“滿洲事變”之時完全不同,美、英、蘇等國均不會對日本的進一步侵華予以干涉;武藤章甚至還指出“要向北支增派兵力,並應該不失時機地對其加以一擊”,當昭和天皇向杉山元問道“事變的處理還要多長時間才能看到希望”時,杉山元則明確回答:“事變將在兩個月內得以解決”,由此可見“擴大派”在全面侵華問題上的急進與樂觀。

另外,在關東軍方面,早在綏遠事件時就不斷表現出了對戰爭的狂熱,不僅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在總體上制定計劃,關東軍作戰參謀田中隆吉還親自指揮作戰。同時,針對當時華北局勢的日益緊張,關東軍方面還立即召開了會議,一致認為:“由於蘇聯內爭等原因,加之參照乾岔子事件的經驗,可以暫時期望北方是安全的,所以應乘此時機對冀察加以一擊”,緊接著,關東軍方面就迅速作好了兵力方面的部署與準備,由此表明了其主張透過武力“對華一擊”的強硬“擴大”立場。

上述“不擴大派”和“擴大派”之間的矛盾分歧,不僅使雙方在事變的處理方式上未能達成共識,反而導致了對華增兵等具體問題上衝突與爭執的迅速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