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總督三國266 特別篇:這些人為孫權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其後代卻難有善終

孫權繼位前,被孫策稱讚“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可謂是作為君主,任用人才能力相當高的評價,因此孫權的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有德有能的人才,例如張昭、顧雍、諸葛瑾、步騭、嚴峻等等。

孫權,舉賢任能,各盡其心

然而,這些人的後代卻難有善終,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總督為大家一一講述他們的故事。

張昭在早年就是非常出名的人物,當時琅邪郡趙昱、東海郡王朗、彭城郡張昭,合稱EHBoys東漢男孩。張昭成年後被舉孝廉、徐州軍閥刺史陶謙舉薦他為茂才,他都他推辭未就,被陶謙抓起來,差點殺掉。還好趙昱救了他。

正逢天下大亂,徐州士人大多逃到揚州避難,張昭也跟著南渡長江,正好遇到孫策創業,張昭擔任孫策的長史(內政一把手),孫策對其禮遇有加、帶他升堂拜母、將事務都委任給他,將張昭當作自己的管仲。

孫策臨終時,將孫權託付給張昭和周瑜,並授予張昭廢除孫權的特權。之後雖然孫權和張昭多次爭吵、相愛相殺,然而張昭也忠心耿耿的輔助孫權,直到自己81歲去世。

輔吳將軍·張昭

然而,張昭的後人卻不盡如人意。

張昭和嫡子張承去世之後,張昭的二子張休被魯王孫霸的黨羽構陷,被孫權賜死,長孫張震受諸葛恪宮鬥失敗所株連。只有侄子張奮在外領兵,遠離宮鬥黨爭,這才逃過一劫。

顧雍從很早期開始跟隨孫權,治理了很多地方,都有出色的政績,而且他和張昭一樣,收到人們的敬畏。

不過相比動輒給壞臉色、發脾氣、言談雄壯、吐辭嚴厲、義形於色、當眾忤逆孫權的張昭來說,顧雍沉默寡言、舉止得當、不怒自威。

另外顧雍所選擇任用的文武官吏都能各盡所能,心無不適之意。又常到民間察訪徵詢,就當即秘密呈報。如能被採納施行,則歸功於主上,如果未被採納,則永遠不洩露其中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孫權要選顧雍作為丞相,而不是張昭。

丞相·顧雍

然而顧雍過世後,兩位兒子顧邵、顧裕又死得早,由長孫顧譚繼承了家業。

後來南魯黨爭,全琮、全緒父子誣告張休、顧承的功勞,孫權不想害顧家,想要讓顧譚道歉,然而顧譚不但不道歉,還要大聲責問,惹怒了孫權。所以孫權讓他們貶官、徙家到交州。

顧譚幽而發憤,被流放的第二年,四十二顧譚於交阯去世。弟弟顧承在交州,三十七歲去世。

諸葛瑾早期作為外交大使和孫權的顧問,同孫權無論談話、勸諫,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圖,點到為止。

諸葛瑾大度善思,弘緩雍雅,非常合宜的為孫權解惑,既不讓孫權心煩,又不讓孫權丟臉。

後來接替呂蒙鎮守荊州,駐軍公安,後來率領潘璋、楊粲救援南郡,直到孫權稱帝登基,諸葛瑾擔任大將軍。

大將軍·諸葛瑾

然而,諸葛瑾去世後,諸葛恪立下數功,也升為大將軍,弟弟諸葛融擔任奮威將軍,孫權託孤於諸葛恪。諸葛恪多次立下戰功之後,膨脹了,一方面剛愎自用,一方面失了人心。

於是,孫峻想與諸葛恪爭權,設下鴻門宴,刺殺了諸葛恪,又派人追殺了諸葛恪的兒子諸葛竦,諸葛恪的弟弟諸葛融服毒自殺,其三子全部被殺。只有北上投降的諸葛建(諸葛恪最小的兒子),蜀國的諸葛攀(諸葛瑾二兒子諸葛喬的兒子)還活著。

步騭廣泛研學道藝,靡不貫覽,性情寬厚高雅、深沉穩重,能降志辱身、有過人的氣量。

他出任交州刺史期間,設下鴻門宴殺死了懷有異心的劉表舊部、蒼梧太守吳巨。震懾士燮一族,招降益州豪族雍閏。之後率軍北上,鎮守荊州南部。

在內方面,指教太子,教育他辨識人才,治理國家的方法。在吳國內部盛行特務的時候,薦舉屈居下位的賢能之士,解救遭受無辜禍患的蒙冤之人。

丞相·步騭

孫皓繼位之時,突然徵召步騭的二兒子步闡回建業。因為孫皓生性殘暴,類有前科,所以步闡害怕自己被害,於是投降晉國,遣送侄子步璣和弟弟步璿前赴洛陽任職。

晉朝廷命令車騎將軍羊祜、荊州刺史楊肇前去救援步闡。孫皓派陸抗西進,羊祜等退軍。陸抗攻陷西陵城,斬殺步闡等。步氏家族泯滅,只有步璿繼承後嗣。

和吳國韋昭、薛瑩、華核一起撰作《吳書》的潁川名士周昭,曾經自己寫了一本書評價步騭、諸葛瑾和嚴畯等人,他總結了四點:

1、急論議

2、爭名勢

3、重朋黨

4、務欲速

但凡犯這四點的,非常容易失名、喪身、傾家、害國,基本上都不能善終。

凡此四點,難有善終

顧雍孫子顧譚,本身孫權都想網開一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顧譚就死嘴硬,不道歉就算了,還要當眾責問孫權:“陛下,讒言其興乎!”孫權一起之下將顧家和張家打包發配到交州交趾郡(都到越南了),這點就是【急論議】。

張昭兒子張休,本身和顧譚、陳表、諸葛恪是前太子孫登四友,不得不參與到黨爭,太子早逝之後,被原來的敵對黨派構陷,最後落得被賜死的結局,這點就是【重朋黨】。

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在立了一次大功之後,開始自我膨脹,多次興兵,然而欲速則不達,最終失去群臣的支援和民心所向。這點就是【務欲速】。

步騭兒子步闡,為了保有西陵屬地和官職,不回到中央為京官,貪戀權勢名利,舉族獻城,最後被吳國大軍消滅,乃至全族只剩一人苟且存活,這點犯的就是【爭名勢】。

張昭、顧雍、諸葛瑾、步騭生前為吳國立下赫赫功績,然而其子孫後代卻不能守成,最後家破人亡、族嗣盡絕,四位能臣合為一卷,令後人唏噓。

文章序列 —— [0064][11+B][005]千面堂·三國·總·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