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文中圖片來源 網路作者丨小左

攜鞏俐和張國榮憑藉《霸王別姬》走上戛納紅毯那一年,陳凱歌41歲,春風得意。

那時的他大概抓破腦袋也不會想到——

有一天自己需要坐在一個綜藝錄製現場,在自己導演的比賽作品被批評後,要為自己的“丟臉”,強撐著辯護,甚至不惜偷換概念,強詞奪理。

「01」

《演員請就位》中,陳凱歌的任務是帶著三位演員排演電影《門徒》片段。

巧合的是,電影的導演爾冬升,就坐在陳凱歌的身側。

原片中,劉德華扮演昆哥,是個大毒梟,但平時極其低調,表面是一個鐘錶店的老闆。

吳彥祖扮演的阿力,是一名臥底。昆哥的妻子昆嫂原版中由袁詠儀扮演。

《演員請就位》版本的《門徒》,則由婁藝瀟、王鏘、張海宇完成。

陳凱歌見到三位演員之初,就對服裝造型不滿。

“服裝造型都是人物的問題。”也就是說陳凱歌認可服裝造型對於人物的塑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於是經過陳凱歌的要求,服飾從原版中低調簡單的風格,調整成了紫色紗裙、大金鍊子唐裝和機車夾克。

沒想到卻被原電影的導演爾冬升直接批評:無論是服飾還是表演都太外放。

爾冬升的批評,是根據自己多年對於毒販的跟蹤調查和了解得出的。

“我當時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包括現在也是,我會追蹤毒販的資訊,毒販就是一般,很低調。”

言外之意,這段表演錯在了根源,沒了解真實的人物,只按照自己淺薄的理解處理了。

爾冬升直接用「失準」形容這段表演,很言重了。

鏡頭裡,爾冬升批評的是演員。但是,現場的陳凱歌知道,失準的是自己。

即使爾冬升單純在評價演員 ,陳凱歌依舊冷下了臉。

陳凱歌對批評的敏感,遮掩不住。

「02」

幾位評委對於這一段表演的評價都十分一般,電視機前觀眾的觀感也是如此。

聲嘶力竭的聲嘶力竭,誇張的誇張,毫無氣場的像個路人。

終於輪到陳凱歌發言時,他卻將其他幾位評委的“差評”悉數推翻了,甚至用高超的話術,為每個演員進行了找補。

郭敬明說:婁藝瀟的演出設計感太重。

陳凱歌:有人說你的設計感太重,不,你不會設計,我們在排練中你每一遍演出來都不一樣。

爾冬升:你過於外放,沒有理解人物。

陳凱歌:有人說你過於外放,但我覺得,你的外形不適合演一個陰柔的人,你更像是誤入歧途,還有一腔熱血……(一腔熱血的毒販?)

陳凱歌這段話,言外之意是:這個角色其實是我對演員因地制宜地再創作,並不是“沒有理解”。

但是,原片中的劉德華也並不陰柔,是很正氣的長相,但他也演出了毒梟狠厲癲狂的一面。而且外形格外英俊的劉德華,依舊可以在劇中“低調”。

長相平凡的張海宇卻不能低調,這實在讓觀眾想不明白。

演技平平,被觀眾評價為:沒戲的王鏘,陳凱歌也誇——

“你是個溫州人,吳儂暖語,怎麼能演出一個臥底呢?但是你完成的不錯。”意思是:你本身的出身條件很難演出這樣一個角色,但是你完成了,就不錯。

聽不得不好的陳凱歌,將所有外界的評價,都找到了反駁話語。

作品沒能完成,他用語言找補。

不得不說,這行為很“郭敬明”。

「03」

之前郭敬明把一張表達肯定的S卡,給了當天演技最差的人。

李成儒看不下去:

“不知道導演的選擇取向是什麼。演員是該演得好呢?還是要努力討導演喜歡呢?”“我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各種作法。”

郭敬明開始詭辯——“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還是請允許他的存在。”

這一次,陳凱歌做了和郭敬明一樣的事,而在面對李成儒時,也用了同一套詭辯的邏輯。

陳凱歌帶著孫千和陳宥維排練《甄嬛傳》。

這一段是甄嬛奉旨毒殺果郡王,兩人訣別的場面。

陳凱歌要改:讓果郡王高聲說話,因為王爺在哪兒都可以高聲放論的。

後來現場的片段裡,甄嬛承認了跟果郡王的私情後,皇上說:這也就是我喜歡你的地方。

不合理的劇情加上毫無演技的表演,成就了一出大型搞笑片現場。

李成儒看完甚至有些尷尬,他又說了實話:

你們的表演,給大家帶來了……歡樂。

趙薇則評價:你們不相信這個故事,你們的基本功不夠把虛假演得真實。

陳宥維,你演死的那一幕,觀眾都會笑。

面對與自己相關的批評,陳凱歌開始了和郭敬明一樣的操作。

他點評讓觀眾頻頻發笑的陳宥維演得有進步。

反手就把“不喜歡陳宥維”“不認同這段表演”的觀眾,打成了“不懂”欣賞表演藝術的人。

他這樣說:

“如果我是觀眾,我不會笑,我會等著看一看後面他到底演得好不好,一個演員是很脆弱的。”

最後,太給了陳宥維A級卡讓他晉級,說是為了鼓勵他日後成為一個非常好的演員。

其實陳凱歌的鼓勵,是中年人的圓滑。

他看不出陳宥維的演技不好?

他會聽不出自己參與的兩段戲得到了差評?

他處理著節目組要的話題,小鮮肉要的面子,還有自己導師身份的威嚴,權衡之下給出了一個“背叛觀眾”“背叛標準”的評判。

然而觀眾的看法不值一提,他的精明與聰明使所有既得利益者開心。

沒有人在意:鼓勵沒有實力的人,是對所有真正演員,所有努力做事的人的又一次辜負。

「04」

陳凱歌的第三次憤怒反擊,源於李成儒對他作品《無極》的評價。

李成儒說,自己看《霸王別姬》不下七八遍。但是受評論影響,沒有看過無極。

“霸王別姬的標準太高了,所以凱歌導演後來的片子我都沒看。”

“現在很多電影形式大於內容。”

陳凱歌坐不住了:他(李成儒)是生活和沉浸在過去時代中間的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老藝人。

簡而言之:李成儒不夠新,接受不了新東西。

一部影視作品出來,要接受觀眾的檢閱。

當年的《無極》是大導演光環加身的陳凱歌拿出的第一個大製作商業片,投資超過3。4億,當年的演員陣容可謂群星璀璨。

但是上映後口碑崩塌。

電影手冊評價:

荒誕無稽的特效,浮誇的異國情調。

即使時隔多年再看,還是想給一個差評。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其實,即使是最傑出的藝術家也不可能每一篇都是佳作。一個導演當然也是如此。

人是可以被容忍犯錯的。

可是你知道嗎,這麼多年,陳凱歌不願意承認:《無極》不是一部好片子。

他告訴大家:你看不懂,是你的錯。

他不斷解釋:無極主題、背景、創新……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他或許忘了,那部驚豔眾人的《霸王別姬》不需要過多解釋,觀眾自然地送上了掌聲。

說起來有些可悲,年輕時的陳凱歌,明明最不屑圓滑與妥協。

拍攝《霸王別姬》時,他要陳蝶衣與世俗世界的對峙狀態,註定了他要飽受磨難,也註定了他將一直保持著抗爭的、不屈服的本色。

他形容這個他心愛的角色:“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淖陷溝渠”。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那時,他意氣風發。

接受《新週刊》採訪時,陳凱歌說:1987年在紐約,我可能有一種,“向世界說,陳凱歌來了”的感覺。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後來世界知道了陳凱歌,但是陳凱歌還是當初那個帶著幾分清高,叛逆的自己嗎?

「05」

為什麼陳凱歌變了?

其實陳凱歌只是犯了大多數中年人都會犯的錯。

他擠兌李成儒的話,又何嘗不是說他自己呢。

太多人到中年,稍有地位的人,難以忘懷過往的成就,一遍遍重複著曾經的輝煌,面對當下的反對的聲音,不會檢討自己,只會將錯歸咎給提出問題的人。

2017年,馮小剛炮轟觀眾:

“是不是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那麼多垃圾電影?”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2016年,郭敬明在電影宣傳時崩潰大哭,哭訴觀眾對他有偏見:

“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觀眾做錯了什麼呢?

其實觀眾已經漸漸做出了選擇。

郭敬明的電影再也無法拿到高票房。

曾經的大導演,如陳凱歌、馮小剛也不再被奉若神明,不可批評。他們的票房、電影評分漸漸走下神壇。

觀眾尚且在一部部爛片中學會了選擇,獲得了成長,反而是人到中年的“導演們”留在了原地。

「06」

人到中年的固步自封,實際上與年齡無關。

比陳凱歌只小一歲的李安,是中年人的另一個成長方向。

論事業上的成就,李安的成績一騎絕塵。

幾乎我們能想到的重量級獎項,李安都拿過一遍了。

但66歲的李安,仍然想改變世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後,李安試圖改變傳統電影的拍攝、播放模式。

之前的電影都是24幀,而李安不斷嘗試120幀的格式,即使現在很多影院根本不支援播放。

最近的一部作品票房不夠好,差評很多。

李安沒有歇斯底里地解釋,他反問:“是我有問題,還是世界有問題。”

62歲時,李安說:“我雖然62歲了,但還在成長,包括在電影上,另一方面就是我對這個世界的觀察。”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即使已經功成名就,盛名在外,李安面對質疑和失敗,表現出來的依舊是謙虛地反思。

他這樣描述自己失敗的經歷:

「片子不賣座,沒人看。我覺得我也是一樣拍,和我成功的片子一樣,差不多,為什麼人不看呢?電影,人算不如天算。」

面對差評,李安說,“這就是電影該有的樣子,你們可以罵我,但技術是無辜的。”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李安,是那個走過大半生,卻依舊記得初心的樣子。

而今,具有少年氣、少年精神的人,越來越少。願意不計利弊,只問對錯地去面對這個人世的人越來越少了。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是利益鏈,全部都是關係,全部都是人情、流量、劇本……

甚至就連陳凱歌也不例外了。

「07」

節目裡,陳凱歌舉起A卡,送毫無演技的年輕男藝人晉級。

臺下,他坐在評委席,因為十幾年前一部作品被差評而強詞奪理,不惜用上了郭敬明式的偷換邏輯。

這樣的方式,這樣的妥協圓滑,20年前他曾不屑一顧。

但如今,他成為了自己最不喜歡的那種人。

普通人尚且知道早就沒有了鐵飯碗,停止進步就是被拉開差距的開始。

從事電影這項大眾藝術的人一定更明白,往日榮光不能讓觀眾為今天的作品買單,想要不被時代拋棄,就要不斷跟隨世界更新自己。

承認自己老去,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一邊冠冕堂皇,一邊隨波逐流。

陳凱歌,好大的腕兒啊

如果,觀眾沒有了批評的權利,如果面對權威的導演我們只能跟隨誇讚,那麼華語電影談何成長,不過只剩下權威、金錢的圈地狂歡罷了。

不知道陳凱歌還是否記得,自己在《少年凱歌》中寫過這樣的話:

“當所有的人都是無辜者,真正的無辜者就永遠沉淪了。”

希望導演們明白,觀眾會發笑,不是觀眾的錯,是“製造笑點”的每一個臺前幕後的你們,製造了笑柄。

希望更多人意識到,即使往日榮光不能讓一個人一勞永逸,權威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如果不想得到差評,不應該消滅提出問題的人,而更應該改變自己。

輕蔑觀眾的人,最終也會被觀眾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