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頑主”王朔,一認真卻輸了?

郭小魯和丁萌萌在海外看到蘇凌芳電影展映的訊息

青梅竹馬時的一塊高粱飴

最愛的女人卻嫁給了兄弟

成了國際明星的蘇凌芳

當歌女時的蘇凌芳

海報

羊城晚報記者 李麗

《頑主》《過把癮》《一聲嘆息》《私人訂製》《看上去很美》《編輯部的故事》《陽光燦爛的日子》……王朔的作品曾經風光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小熒屏和大銀幕。本月,王朔又推出了一部電影新作——由他擔任第一編劇的《不老奇事》。

這位過去三十年裡最具大眾影響力的作家兼編劇,卻未能憑新作在當代年輕觀眾中贏得共鳴。影片在11月5日上映,上週六曾衝破1000萬元票房大關,但其餘日子的票房基本在200萬元至700萬元之間徘徊。至本週五《揚名立萬》《梅豔芳》兩部新片搶佔大量排片,口碑平平的《不老奇事》只勉強收穫了過3000萬票房。

從票房和反響看,63歲的編劇王朔尚能飯否,答案似乎已經相當明顯。但若因此將《不老奇事》歸為爛片,又似乎冤枉了王朔。就如豆瓣網友“酒歌”所言:“這個電影后勁很大,不建議35歲以下的童鞋觀看,它更適合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

念念不忘,不過青梅竹馬

豆瓣6。2分、貓眼8。6分、淘票票8。6分,《不老奇事》在王朔的履歷裡確實有些拿不出手。要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他的作品類似《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都是豆瓣9分起步。即使2010年後他跟馮小剛合作的《非誠勿擾2》《私人訂製》分別只有6。5和5。8的得分,但人們更願意把它們理解為“恰飯片”,並不認為那能代表王朔的水平。

《不老奇事》不同,雖然細節不乏戲謔感,但它明顯已是王朔近年作品中氣質較為嚴肅的一部。從頭到尾的男主自白,伴隨著一個男人看似荒誕實則傷感迷茫的一生。故事主要講述了男主角郭小魯和兩個女人的糾纏:一位是青梅竹馬蘇凌芳,但因際遇的不同,她跟男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一位則是後來的紅顏知己丁萌萌,她的理想和人生軌跡跟男主更接近,但卻輸在了男主對蘇凌芳的念念不忘。

這很容易讓人猜想,影片是否加入了王朔自己的情愛觀。尤其是兩個女性角色都有著“北京大妞”的特性——表面看似大大咧咧甚至渾不吝,其實外冷內熱,在男主需要的時候更是義字當頭。譬如片中郭小魯要出國,有人問蘇凌芳:“不去送送?”她冷冷回答:“他好的時候,我不用在。”

值得一提的是,王珞丹扮演的蘇凌芳是一名“北漂”,她從寄居的農村親戚家跑到北京後,獨自在演藝圈“討生活”,從在舞廳賣唱一路攀升至國際明星的地位。這過程中,兩人的另一位發小當上了導演,並跟蘇凌芳成了一對在公眾面前恩愛、私下卻“各玩各”的“協議夫妻”。片中該導演敝帚自珍地把自己沒人看的作品稱為“作者電影”,身邊人立刻戳穿:“別裝了,爛片就是爛片。”此外,已經過氣的蘇凌芳在聚會里偶遇自己的導演老公摟著年輕女藝人出現,卻能淡定地上前跟老公擁抱,還能面無波瀾地詢問年輕女藝人:“我叫了碗餛飩,你要不要?”這些關乎娛樂圈內幕的細節,有觀眾認為或也來自王朔對該圈的熟悉和了解。

導演徐超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聊到王朔:“有一次我們一群人一起聊天,朔爺問我們什麼是愛情,大家都說了一圈以後,他最後說,失去了才知道什麼是愛情。”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青春、純潔和愛情的一去不復返,的確是王朔創作《不老奇事》的中心思想之一。

說的是“不老”,談的是死亡

但愛情絕不是《不老奇事》的全部。事實上,這部電影更像是63歲的王朔對人生尤其是生死大事的一次正兒八經的思考。“世界終將終結,時間也是有限的。”“父母就是擋在我們和生死之間的那道牆。但現在,那道牆倒了。”“什麼是永遠?離別才是真正的永遠。”“我覺得我就像在公共汽車站等末班車,丁老已經坐上車了,我還在等下一輛。”那些王朔最擅長的金句式臺詞在片中不時戳中觀眾的心。

王朔的劇本最擅長機智的對話,但《不老奇事》裡少了那些貧嘴,更多的是“點到即止”。譬如郭小魯的醫學恩師丁老臨終之際,郭小魯在夢境裡見到了端坐在馬桶上看報紙的他。郭小魯說:“丁老,我有點怕,好怕你們都一個一個離開。”丁老笑眯眯地說:“別怕,好好研究。”郭小魯問:“研究出來,你們就不用離開了嗎?”丁老笑著搖頭:“就不會怕了。”

在電影的後半段,不老和永生成了影片的主線劇情。郭小魯出國研究幹細胞,丁萌萌直接跳過動物實驗的階段給自己注射幹細胞導致患癌去世。最後郭小魯也效仿丁萌萌的做法,而這一次,實驗成功了。不老的郭小魯回到了國內,與已經半老的蘇凌芳再相逢,兩人心底都深知彼此已漸行漸遠。但一次車禍讓他們的命運發生了轉軌——郭小魯成了植物人,離婚後的蘇凌芳日日照顧他,終於等到有一天他的醒來。片末,郭小魯依然不老,而身邊的蘇凌芳已經記不得他是誰,只記得手中的糖依然是自己愛吃的味道。

豆瓣網友“盛開的杏花”用“死亡穿越者寫給我的一封信”來形容《不老奇事》:“片子中密密麻麻的細節在告訴觀眾,這是一個講述死亡的故事。如果你已經看完了片子,那你一定會看到一個熱愛運動的丁院長,謝頂的頭上有一頂假髮。王老雖然住在太平間隔壁,但是他的床上貼滿了美女照片。已經身患癌症的萌萌在生日狂歡。一直到老都喜歡吃糖的蘇凌芳……他們都在用著自己的方式拒絕死亡,對抗死亡。”

蘇凌芳從小到老愛吃的糖是高粱飴,這種帶有明顯時代印記的零食或許會喚起“60後”和“70後”的童年回憶,但不太容易讓更年輕的觀眾感懷。同樣的,帶有輕科幻色彩的影片後半段,或許會令中年觀眾為其荒誕中暗藏的悲愴擊節讚歎,卻也可能讓年輕觀眾感到莫名其妙。豆瓣觀眾“想去浪”說出了不少打一星觀眾的心聲:“看完電影后腦瓜子嗡嗡的,腦仁兒也有點疼,還持續了好一會兒才稍微緩過來……這愛情我是看不懂了,不老的主題也沒弄明白,拜拜了您嘞,退票!”

玩“輕科幻”,容易掉“坑”

《不老奇事》,若用其英文片名《The Curious Tale of Mr。Guo》直譯,其實是《郭先生奇事》。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大衛·芬奇執導的《本傑明·巴頓奇事》。不過,儘管兩者都以時間和不老為題,但兩者的劇情卻幾乎毫無相似之處。事實上,相比直接被分類為愛情奇幻劇情片的《本傑明·巴頓奇事》,《不老奇事》只是在劇情中加入了少量科幻元素,以達到將原有命題在規定情境下推往極致的目的。但這也成了不少觀眾的吐槽點:科幻得太過隨意。

例如,郭小魯之所以能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幹細胞研究專家,只因為他小時候得了一種病,導致他的視覺神經反應比一般人更快。因此,他讀書快,動手能力也強,輕輕鬆鬆就在成為頂尖專家的道路上一路“開掛”。比他的個人成功更兒戲的還有他研究幹細胞的目的——因為蘇凌芳曾經抱怨過自己老得快。而幹細胞研究本身,從頭到尾實驗室裡不過三兩人,研究人員做人體實驗就跟在醫院掛點滴似的隨意,什麼技術邏輯或倫理問題全不在該片討論之列。

舉重若輕或是王朔劇本的特色,但在感受不到其幽默感的觀眾看來,這樣的“超現實”就容易變成“超氣人”。2019年董潤年自編自導的影片《被光抓走的人》也經歷過跟《不老奇事》類似的質疑。該片的豆瓣頁面寫道:“據說該片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董潤年的一個腦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在導演的腦洞中,光代表什麼?為什麼人會被光抓走?誰會被光抓走?留下來的人要怎麼辦?這一系列疑問未來都需要在片中得到解答。”但事實上,“一部分人被光抓走”只是影片的一個前提設定,整部作品更多的還是在探討婚姻和生活。有人說喜歡這個概念,因為它“用煙火氣的質感把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問題拉到平易近人的高度”,也有人直接罵這片是“對婚姻愛情一知半解就妄圖透過看似厲害實則淺白的科幻設定瞎顯擺”。

在商業市場上,科幻元素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強烈興趣。但這也是雙刃劍,當觀眾走進影院,卻發現這不過是一部“輕科幻片”“軟科幻片”,甚至將之界定為“假科幻片”,期待就變成失望。《不老奇事》的票房在首週末後直線下落便是一個證明。這個坑,就連王朔也沒能避開。

【觀眾評論】

“很王朔”? “太怪了”?

鎏走失在:遠遠超出預期,非常喜歡!我喜歡這部電影兩個點,一個是厚重感,一個是超現實,超現實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而厚重感我覺得主要來自於超長的時間跨度和海量的素材和細節,看得出來確實拍得非常用心。

Lalio:很王朔。關於生死探討的部分真的讓人鼻酸。好電影,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

土嗨八賢王:影片試圖用具體的時間,來落實影片的真實感,但實際上每個角色都被拍得如同空中樓閣。王珞丹在清純和風塵間遊弋,導演以為自己拍的是社會,實則拍的是分裂。於是到影片結尾,乾脆藉著幹細胞的概念,直接衝到超現實的高度了。什麼不老奇事,根本就是敘事全線崩盤之後,作者依舊對自己那點文人式純情的自戀罷了。

孔府小魚:太怪了,前後簡直是兩部電影,本來是個年代感愛情故事,然後變成了幹細胞廣告,這種轉換之突然,已經達到讓人看不懂但大為震撼的地步。

西樓塵:你是火車裡運送的危險品,是標本上被偷走的骨骼,是寄出卻收不到的回信,是流轉回手裡的高粱飴。有人比外科醫生不能傷到的手更重要,有人比實驗室裡不能缺少的糖稀有。若年少不曾聽到對面小提琴鳴奏,不曾在闌尾處被他縫線,怎會活著有了墓碑,死了只餘空冢,怎會眼速變慢,永生不老,終身承受這別離之苦。 (評論摘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