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星辰大海:簡愛的一個決定,引出高能時刻,迎來祖國的偉大復興

《星辰大海》已經臨近大結局了,除了林恆之和簡愛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這部劇還有值得關注的劇情嗎?

說實話,在第35集之前,個人是真的沒有發現。但在看過第35集之後,猛然間意識到《星辰大海》還有一條隱藏著的劇情線,那便是我們的祖國迎來了偉大復興。

海外建廠

在第35集中,熊書記來到簡愛女裝,詢問簡愛在經營上有什麼堵點和痛點。簡愛答道,土地在漲、人工在漲、能源在漲,一言蔽之就是成本上漲了。熊書記表示這是必然的,然後又反問簡愛,有沒有考慮把公司開到國外去?

於是簡愛才有了在M國建立工廠的想法,而林恆之和朱託尼也因爭著要與簡愛合作,而鬧得十分不愉快。最終林恆之以高價中標,獲得了與簡愛合作的機會,但這些皆不是重點所在。

重點在於簡愛要在M國建立工廠這件事本身,在《星辰大海》這部劇中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重要性甚至超越了男女主角的存在。

地位逆轉

回想《星辰大海》開播之初,那時的林恆之還是中紡的重要客戶,其來大陸的目的就是尋找代工廠。原因非常簡單,大陸這邊的成本足夠低廉,可以為林氏集團帶來豐厚的利潤。這是由於我們當時技術落後,也缺少被國際市場認可的本土品牌,所以只能用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來吸引外資。

可僅僅只過了十幾年,大陸與M國之間的關係就出現了逆轉,簡愛女裝為了降低成本反而需要到M國去建立工廠。看似只是簡愛女裝一家民營企業的商業行為,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得益於大陸的飛速發展。經過多年的韜光養晦,我們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品牌競爭力上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從迫切渴望人家的訂單與投資,到有能力去國外採購與投資,這就是大國崛起的證明。

故而在個人看來,當簡愛決定在M國建立工廠那一刻,無疑是全劇中最高能的時刻。

影視劇需要專業知識點

說到這裡,也不得不為《星辰大海》感動惋惜,浪費了如此之好的題材。試想一下,《星辰大海》要是用更多的篇幅來描繪大陸這十餘年來日新月異的發展,整個劇的格局起碼要提升一到兩個層次。最好可以涉及到一些專業領域的知識點,例如有關進出口政策的調整以及WTO(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等等,在此基礎上設計出相對應的情節與橋段。這樣一來,劇情便會更加立體而有深度,給予觀眾身臨其境的代入感。

從影視作品發展的大趨勢來看,有關劇情的專業領域知識點越來越必不可少了,好比犯罪題材的作品十之八九少不了側寫方面的知識點。拿《唐人街探案2》來說,在警方的側寫中,認定兇手是一個華人男子。原因在於警方認為兇手是一個變態連環殺手,而一部分變態連環殺手往往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同族相殘”。說白了就是白人殺白人,黑人殺黑人,極少會出現殺戮異族的情況。

再比如說《鬼吹燈》系列的作品,同樣需要有大量的歷史資料以及民間傳說作為支撐,才能夠讓觀眾將信將疑。例如小說中的古滇國,並不完全是作者天下霸唱憑空杜撰出來的,歷史上的確有這麼個滇國。可以說,《鬼吹燈》系列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源於天下霸唱對歷史資料以及民間傳說的運用與改編。

劇情充滿了負能量

相比之下,《星辰大海》在專業知識點方面並沒有進行深耕,而是把大部分精力用來鋪排凌亂不堪的感情線。如此一來,的確讓男女主角有了更多的出場機會,但卻導致劇情的調性往負能量的方向發展了。

林恆之既想利用跟朱麗葉的婚約來爭奪家產,又希望可以跟簡愛郎情妾意 ,簡直就是另一個“海王”梁正賢。簡愛也不逞多讓,明明不願意接受李一鳴的愛意,卻總是跟李一鳴攪在一起。因為李一鳴可以為了支援簡愛而不惜賣掉自己的工廠,假設當初沒有李一鳴的支援,簡愛也不可能拿到BBA的訂單。男女主角的人設如此之渣,也難怪網上吐槽兩人的聲音不斷,繼而致使豆瓣評分只有5。2分。

說到《星辰大海》為什麼要這麼拍,之前聽過這樣的傳聞,說現在很多影視劇立項的先決條件並不是劇本的好與壞。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投資方認為把哪些演員湊在一起拍出來的東西能夠賺錢。等到演員確定下來了,然後再根據演員的特點去修改劇本,修改到適合演員為止。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一定要讓劉濤硬演少女了,自然是投資方覺著劉濤多出鏡可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結語

個人以為,一部影視作品的好與壞不完全取決由哪些演員出演,製作水準才是剛性標準。畢竟大牌演員的粉絲數量相對於整個市場而言,只能用九牛一毛來形容,只有被路人認可了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