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整治黑臭水體,各方協調聯動,推進流域治理 蘭州黃河水 一年更比一年清

蘭州黃河水 一年更比一年清

編者按

《人民日報》3月30日第14版刊發《整治黑臭水體,各方協調聯動,推進流域治理 蘭州黃河水 一年更比一年清》一文,詳細介紹了近年來蘭州市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力度,不斷改善蘭州段水質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本報今日全文刊發,以饗讀者。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位於黃河上游的甘肅蘭州,近年來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力度,透過黑臭水體整治、水汙染聯防聯控、統籌推進流域治理等措施,不斷改善蘭州段水質。2020年,黃河蘭州段幹、支流國控、省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均達100%,出境水質綜合評價連續四年穩定達到Ⅱ類。

每天沿著黃河步道走一遍,成了蘭州市民宋鵬程的習慣。他已經在甘肅蘭州工作、生活23年了。這幾年,他真切地感覺到,黃河水越來越清、黃河兩岸也越來越美,“這幾年冬天,黃河水越來越清澈。如今步道寬了,黃河岸邊乾淨了,水鳥也多了起來。”

黃河從蘭州市西固區岔路村入境,自西向東穿過蘭州市中心,至榆中縣青城鄉大峴溝出境,蘭州段長152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05億立方米。近年來,蘭州市強化治水治汙,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努力將黃河打造成為蘭州人民的幸福河。

涉水企業達標排放,汙水處理廠提標擴能

“以前,這裡汙水橫流、臭氣熏天,橋上根本站不住人!”說起大砂溝之前的樣子,附近社群居民李志鋼還記憶猶新。長度10多公里的大砂溝,是蘭州市城關區黃河北岸的一條重要的行洪道。以前,附近居民小區、餐飲企業等單位的生活汙水直排溝內,最終匯入黃河。“不僅氣味兒難聞,而且蚊蟲滋生,夏天得繞路走。”李志鋼說。

2019年4月,蘭州市投資6100多萬元,在此實施了汙水管道改造工程,鋪設汙水管網12公里,共截留76處排汙口。據蘭州市水務局相關人士介紹,行洪道兩側單位、住戶直排汙水全部被收集進入市政管網,日收集能力達2000噸。自2017年以來,蘭州市累計投入資金2。56億元進行黑臭水體治理。截至2020年底,蘭州市排查出的8處黑臭水體已經全部完成整治,周邊環境大幅改善。

去除存量,也要管好增量。地處黃河蘭州段上游的蘭州石化公司,是一家大型煉化一體化生產企業。該公司現有四季青和小金溝兩個廢水外排口,年排放水量約1640萬噸。

COD(化學需氧量):38。6毫克;pH值:8……2月25日上午,在該公司位於西固區水上公園處的汙水緩衝池檢測室內,各項裝置正常執行。公司環境監測與管理部副主任李冬剛告訴記者,他們去年依據生態環境部最新的《石油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針對廢水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汙染因子及硫化物、揮發酚等專門安裝了線上監測裝置,線上監控總磷、總氮、COD等32項指標。

據介紹,這裡主要收集的是公司已經處理過的催化劑、煉油、化工等3種汙水,排放至小金溝,然後匯入黃河。李冬剛說,“指標的預警值,按照標準值的90%設定。只要達到預警值,系統自動將水切換至容量25萬立方米的調蓄緩衝池,並實時通知相關人員,確保外排廢水100%達標排放。”

這些資料,在蘭州市生態環境局也能實時看到。蘭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汙染源監控科工作人員馬天北介紹,透過重點排汙單位基礎資料庫與自動監控系統,全市10家汙水處理廠、34家廢水排放企業的水、氣排放資料一目瞭然,“一旦資料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並同時通知市局相關科室、縣區分局以及涉事企業”。

根據生態環境部考核要求,黃河一級支流湟水進入蘭州段水質是Ⅳ類水;幹流自永靖入蘭水質是Ⅱ類水。作為一座約400萬人口的城市,蘭州每年排放的生產生活廢水超2億噸。透過封堵整治黃河邊排汙管網、汙水處理廠提標擴能等,蘭州市汙水處理量由原來的每天13萬噸提高到54萬噸,汙水處理率由50%提高到97%,對保護黃河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年,黃河蘭州段幹、支流國控、省控考核斷面綜合水質評價為優良水體,水質優良率100%;黃河蘭州段出境水質綜合評價連續四年穩定達到Ⅱ類。

加大監測檢查頻次,開展聯防聯控

2月25日10時許,黃河西固區岸門橋斷面寒風勁吹。繫好取樣器、放下繩索,石磊小心翼翼地從黃河中打水取樣,同事景鵬在一旁負責記錄,另一名同事丁旭則手持攝像機進行拍攝。

他們是甘肅隆宇檢測科技有限公司的外部檢測員,自2021年1月以來,每天都要對黃河上的6個點位取水檢測。“各點位上下午分別取一次樣,以岸門橋為例,我們根據橋面寬度設定了左中右3個位置取樣,以便充分了解水質情況。”景鵬說。

“無色透明、4攝氏度。”取樣後,景鵬先是觀察、用溫度計測定水溫,並在本上作好記錄,“我們還要對水樣新增固定劑,並放入冷藏箱,確保水樣在運輸過程中保持現場特性。”最終,水樣經實驗室分析後資料直報蘭州市生態環境局。

“在枯水期,黃河干支流流量大幅下降,但排放量並沒有隨季節減少。為了監控黃河水質,我們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水質加密監測,以便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及時啟動應急聯動措施。”蘭州市生態環境局西固分局副局長白忠亮說,在1到3月的枯水期之外,按照國家監測方案,每月需開展一次監測。

岸門橋斷面往下游不遠,就是蘭州城市供水集團有限公司第一水廠。公司生產排程中心主任郝立棟介紹,他們承擔了蘭州市城區90%以上的供水量,“每年春季黃河低水位期間,上游來水汙染常常會影響自來水水質。為此,我們制定防範水質異味工作方案,並根據水情完善;同時安排專人駐點巡查,每小時檢測黃河原水嗅味,一旦異常立即啟動應急響應。”

今年春節假期,白忠亮只休了兩天,其餘時間都在和同事一起巡查河道、走訪企業。“每天微信步數都在2萬步左右。”他說,巡查要實地檢視有無生活垃圾;進入企業要看汙染防治設施是否正常執行,還要調取、核對藥劑投放頻次、數量等資料並與歷史記錄比對。水電站也要檢視,防止枯水期清淤汙染環境;養殖企業則著重看堆肥是否符合規範……

一河之治,與流域之治密切相關。蘭州持續開展枯水期水汙染聯防聯控工作,透過採取簽訂框架協議、召開聯席會議、開展聯合監管、實行資訊共享等措施,與青海省海東市、甘肅省白銀市等上下游城市聯動共治,有效促進了湟水流域和黃河干流水質改善。

植樹造林涵養水源,生態成果惠及群眾

春日裡,陽光明媚。在北山九州臺片區,不少樹已經開始返青,吸引許多市民前來踏青健身。

“皋蘭山上一棵樹,白塔山上七棵樹”,這是新中國成立前,蘭州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讓廣袤的荒山禿嶺披上綠裝,是蘭州人民共同的期盼。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當地就組織機關幹部群眾背冰上山植樹造林。

蘭州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造林綠化科科長張緒龍說,市級指揮部下轄7個縣區指揮部、58個護林站、388家綠化承包單位,常年約有3000人從事林地管護工作。

2003年以來,蘭州先後完成13萬畝的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使兩山林地總面積達62萬畝,成活各類樹木1。6億株;植物種類已達75科424種;23萬畝上水工程造林區具備了較高的鬱閉度;39萬畝乾旱造林區激活了原生植被。

2019年,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生態成效評估資料顯示,南北兩山林區年涵養水源1430。81萬立方米、年減少黃河泥沙量55。68萬噸,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從1999年的4。6億元增長至76。74億元。

北山腳下,黃河水向東一路奔騰。在馬拉松公園,不少市民、外來遊客在健身嬉戲。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副主任馬真勝介紹,“我們累計投資2800萬元,打造馬拉松公園馬鞭草紫色花海、廉政公園石竹多彩花海、微地形野花組合等濱河花海景觀。同時,我們不斷推動環衛作業精細化,根據實際情況整治河道環境衛生、及時清淤,確保全線乾淨整潔。”

在黃河雁兒灣段,剛剛完工的黃河干流防洪工程雖未正式開放,但已有附近居民前來遛彎。“工程全長54。1公里,這裡完工後,標誌著蘭州市城市防洪堤防和農村防洪護岸全部建成。”蘭州市黃河河道管理站站長郭德軍告訴記者。

中山橋上、步道兩旁,前來觀光的外地遊客、本地市民絡繹不絕。跳廣場舞、跑步、踢球、下棋、看戲……“現在的黃河,風景真是美啊!”宋鵬程說。

■延伸閱讀

河水變清還與泥沙含量變化有關 黃河流域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有效減少

黃河蘭州段變清,既有水質向好的原因,也與泥沙含量變化相關。

蘭州控制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22。26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多年平均值(1950—2015年)為309。2億立方米。據《黃河泥沙公報》(2019)資料顯示,蘭州控制水文站年輸沙量多年平均值(1950—2015年)為0。633億噸,而2019年輸沙量僅為0。210億噸,明顯低於多年平均值。

從短期看,黃河蘭州段的泥沙含量呈季節性變化。冬季氣溫降低,土層凍結,泥沙入河量因而減少。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夏季汛期來水來沙量集中,冬季來水來沙顯著減少,冬季3個月(12月至來年2月)是輸沙量最少的時段。

從長期看,水土保持、植樹造林、水利工程攔截等是造成泥沙含量變動的重要因素。黃河難治,根在泥沙。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上中游水土流失較為嚴重。近年來,水利部門持續推進坡耕地綜合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水土保持工作,與2018年相比,2019年黃河流域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積減幅達7。37%。

人民日報記者 付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