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兄弟姐妹關係再好,也別做這幾件事,以免生分

電影《我的兄弟姐妹》中有這樣一段話,描述濃得化不開的手足之情:

我們曾經是天上飄下來的雪花,本來互不相識,但落地之後便結為一體,結成冰,化成水,永遠不分離。

此生,能夠成為兄弟姐妹,是需要很深的緣分的。

可終歸“樹大分叉,兒大分家。”成年之後的兄弟姐妹,各有各的家,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親密無間。

而且,有些事,寧可裝聾作啞,也不要“指手畫腳”,否則,很容易產生罅隙,兄弟姐妹之間變得生分起來。

第一,合夥做生意“不分你我”,留下一筆“糊塗賬”。

老話說得好:“親兄弟,明算賬。”這種看似罔顧親情的做法,看上去有點冷漠,卻最是清醒理智,成為守護親情最強有力的安全底線。

若是一味地用親情當“擋箭牌”,不願意把“醜話”講在面前,一旦遇到超乎所有人預期的利益分割時,“不分你我”的親情,便碎了一地。

我的同事阿霞,是家中的長女,最是加重姊妹親情,由於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都沒有正式工作,她便一手張羅著辦了一家幼兒園。

為了讓弟弟妹妹們能夠成為行家裡手,她堅持讓他們輪流參加相關培訓,聘請專業老師,嚴格抓教育管理,很快辦成了特色鮮明、口碑良好的品質幼兒園。

起初,弟弟妹妹們都很是感激,但隨著幼兒園接二連三開辦分園,財富如同滾雪球一般急劇增加,弟弟和妹妹們便開始以這位姐姐沒有參與管理為由,一再削減她的分紅。等到將她排擠出局之後,弟弟弟媳又和兩個妹妹鬧著要“分家”。

不出三年,三個分園相繼倒閉,就連最初創辦的幼兒園也岌岌可危。

原本愛說愛笑的阿霞,早已經遠離了同事們的大小聚會、各種聊天,來自於弟弟妹妹們刀刃向內的傷害,讓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她直言,悔不當初。

兄弟姐妹之間,共患難容易,同富裕卻很難。如果非要抱團去闖蕩,不如該協議的協議,該公正的公正,算清楚各自的權責利,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才不會在半路中,各自打起小算盤。

第二,越界干涉“家務事”,越幫越“忙”。

清官難斷家務事,不論何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理更多。沒有親身體會的人,最容易“斷章取義”,非但不能化解矛盾,往往還是火上澆油,越幫越忙。

所以,對於兄弟姐妹的戀愛、婚姻、家庭,最好的做法,就是當個“傾聽者”和“旁觀者”,少發表意見,更不要讓自己“代入其中”,充當情緒的“助燃劑”。

尤其是當兄弟姊妹來向自己傾訴夫妻矛盾時,更要守住一條底線,那就是“只傾聽,不暗示”。可以重複、描摹對方的心境,並加以疏導,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忌諱的做法就是代替他們本人“自作主張”,勸和或者勸離。還隔三差五,打電話問東問西。原本對方只是這麼一說,並沒有下定決心採取實際行動。可一旦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支援”,便愈發覺得,非得要做出一個“非此即彼”的決定。

然而,人在情緒崩潰的時候,所做的決定往往都是錯誤的。等到冷靜下來,清醒之後,由總是後悔莫及。

因此,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再好,

第三,幫忙教育孩子,帶好了是應該,沒帶好將怨恨一輩子。

對於70後、80後來說,小時候,家裡兄弟姊妹多,多半是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上學、幹活、走親戚,因為父母忙於生計,實在無暇顧及那麼多。

所以,“長兄如父,長姐如母。”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反倒是關於童年的溫馨記憶。

長大後,兄弟姐妹之間發展或有參差不齊,因為感情深厚,條件好的總會不遺餘力地照顧條件差的,經濟上的幫襯是有限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忙帶孩子,給予孩子們更好的教育資源,更好的學習條件,更寬的學習平臺。

對於這樣的“幫大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求之不得”。所以,一開始的時候,關係會特別融洽,一方十分感恩,一方十分盡心。

但天底下最難做好的事情,莫過於教育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往往才是最好的教育。物質上的供不應求,並不能代替情感上的親子交流缺陷,很有可能最後的結果與最初的願望大相徑庭。

一旦錯失了最佳的教育機會,人生的分水嶺便很難再有改變,失望之下,便會產生怨恨。再多的恩情,都被拋在腦後。

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提供建議就好,各人的娃,各自帶,沒有必要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因為,其實我們連對待自己的孩子,都很難稱得上“負責”。

04

結束語:

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再好,也要懂得保持距離。

不是漠不關心,也不是袖手旁觀,而是把握好分寸,該出手義不容辭,該“隱匿”的時候默不作聲。

不要讓好心辦壞事,適當的“自私”,才能讓手足情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