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明朝內閣制度的本質:君主權力走向巔峰的產物

隨著地攤讀物《明朝那些缺德事兒》的走紅,很多人受地攤書中的謬誤觀點誤導,對明朝的權力結構得出了這樣的誤判:那就是明朝皇帝的權力在古代王朝中是最小的。並且由於內閣制度的存在,明朝肯定會在明朝皇帝的主導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但其實,真相是非常尷尬的:因為一來,封建皇帝和資本主義是不共戴天的;二來,明朝內閣制度的本質,其實正是君主專制走向巔峰的體現。

1、朱元璋的制度設計

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間,因為深感丞相權力太大,同時也有鑑於元末的燕帖木兒專權,因此朱元璋對丞相這個群體是深感厭惡的。於是朱元璋利用罷免丞相胡惟庸這一事件為契機,直接廢掉了存在中國數千年的丞相制度。

從西元前19世紀,商王朝的始祖成湯冊立伊尹為商朝的“尹”(相當於宰相)就可以知道,至少在三千八百年前,古代的華夏朝廷想要健康運作,就需要有宰相這個職務,分擔君主的工作壓力,排程整個朝廷進行有序工作。不過,宰相這個群體的存在,對君主來說也是存在一定威脅的:畢竟宰相負責統領百官,運作朝廷。這就意味著,一旦君主對政務出現懈怠,就會出現宰相掌權,架空君主的局面。

事實上,在明朝之前,宰相弄權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南宋還發生過宰相在皇帝駕崩以後,廢黜太子,從遠支宗室中強制冊立新皇帝的局面發生。

因此朱元璋有感於宰相這個群體對皇權危害太大,因此,利用胡惟庸事件為突破口,直接將丞相制度連根拔起——也就是,從此以後,大明朝不設立丞相這個職務,至於丞相的工作,由明朝皇帝親自辦理——因此可以理解成,朱元璋時代,開啟了皇帝兼任宰相的模式。

朱元璋的這一制度設計,在之後的六百年時間裡,也確實杜絕了明清兩朝權臣出現的局面。

2、內閣的產生

不過,宰相這個群體存在數千年,之所以歷朝歷代的君王都保留這個群體,也並非不知道這個群體可能對皇帝許可權產生的危害。但是,歷朝歷代君主卻沒有辦法廢除丞相制度:因為皇帝的時間、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如果沒有丞相幫助分擔政務,單靠皇帝一個人拿主意,就算不累死皇帝,也肯定會導致朝廷的事務沒有及時處理而導致天下大亂。

因此長期以來,皇帝和丞相的關係都是比較微妙的。唯獨朱元璋開始,打算來個不信邪,挑戰一下這個存在千百年的現象。

不過,朱元璋在廢掉丞相以後,也赫然發現一個人折騰不過來明朝那麼多的事情,於是朱元璋找了若干個大學士,充當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角色。就這樣,在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以後,明朝的政務在一群大學士的運作下,算是得以繼續維持運轉。

明成祖朱棣奪取皇位以後,也深感沒有丞相幫助治國理政,自己忙不過來,於是朱棣在洪武、建文兩個時代的基礎上,正式設立了內閣制度——即專門找一些文臣,在內閣擔任閣員。閣員負責行使過去丞相的部分許可權。但是最重要的決策權,還是由皇帝親自把持。就這樣,內閣制度誕生了。

到了明朝中後期,內閣的權力比起之前有所擴大。但總得來說,內閣在明朝,始終起到皇帝秘書團的作用,除了張居正等極少數的首輔大臣以外,幾乎沒有哪個內閣大臣,能擁有和丞相完全對等的權力。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明朝內閣的出現和存在,恰恰是皇帝權力開始走向巔峰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