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蘇霍伊T-12雙頭龍,最富暴力美學氣息的蘇霍伊前掠翼攻擊機

著名的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雖以研製高效能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而聞名,但在攻擊機研發上也頗有建樹,最著名的成就是與A-10“疣豬”齊名的蘇-25“蛙足”攻擊機。

秉承蘇-25亞音速飛行坦克的設計理念,蘇霍伊設計局在上世紀80年代曾試圖研製其後繼機,該機在外形上極富想象力和冷戰暴力氣息,代表著蘇霍伊設計師對未來攻擊機的獨特理解。

蘇-25攻擊機在1979年爆發的阿富汗戰爭中大放異彩,表現出良好的生存能力,但也暴露出在航程、載彈量和全天候作戰能力上的不足,因此蘇聯航空工業部在1981年要求各大戰機設計局展開蘇-25後繼機研製,專案被稱為“90年代強擊機”(Sturmovik-90)。

蘇霍伊設計局在1984年開始了Sh-90的研究,總師為米卡伊爾·西蒙諾夫(Simonov),該機內部代號T-12。西蒙諾夫團隊提出的方案十分怪異,看上去就像一架雙身蘇-25,兩架蘇-25的機身透過一個大型盒形結構被拼接在一起。雙機身使T-12有充足機頭空間來安裝各種感測器,座椅該機右側機頭容納來自蘇-25TM的整套光電感測器,左側機頭則安裝一臺火控雷達,以此獲得全天候作戰能力。

T-12在設計上非常注重隱身,雖然其前掠翼下方佈置了6個過載武器掛架,但可以隱身掛彈方式將彈藥內置於機腹的5個大型彈艙中,兩個中央彈艙長達3。5米,深0。7米,寬1。2米,完全可容納Kh-31這樣的高速反艦/反射的導彈。在執行反坦克任務時,T-12可在翼下透過8聯發射管掛載大量“旋風”發射管,蘇霍伊甚至還打算為該機研製能內置於彈艙的“旋風”旋轉發射管。T-12採用了能降低側向雷達截面積的V尾設計,尾噴管也是具有極佳紅外和雷達隱身能力的矩形設計。和蘇-25一樣,T-12的左右兩個駕駛艙和飛機關鍵部分都有厚重鈦合金裝甲保護。

T-12的動力系統非常新穎,盒形結構後部內建一臺RD-179-300變迴圈渦扇發動機,透過前端頂部的埋入式進氣口進氣。RD-179-300代號“產品107”,實際上是兩臺上下並聯共用同一個進氣口和風扇模組渦噴發動機。該機在巡航飛行中下部渦噴發動機關閉,風扇氣流全部流過上部渦噴發動機的內外涵道,此時整體涵道比為1,油耗最小,發動機推力為9-11噸。當在起飛或需要增加推力時,風扇之後的活門開啟,將部分氣流分給下部渦噴發動機,兩臺發動機共同工作使推力增加到19噸。

西蒙諾夫的最終設計成果就是一架長16米、翼展跨度19。5米、最大起飛重量接近30噸、最大載彈量8。2噸的新型攻擊機,各方面效能都遠超蘇-25。但龐大體形也導致了軍方對該機的質疑,認為推力不足的發動機將使該機失去蘇-25的機動性優點,為此西蒙諾夫又提出了單座設計,最大起飛重量降低為23噸,安裝兩臺RD-33I無加力渦扇發動機。

但不管是重型版還是輕型版,最終因為蘇聯的解體,T-12沒有進入實質性研製階段。T-12的研究在1992年被正式終結,蘇霍伊設計局直到1997年才公佈了T-12首張模型圖,讓航空愛好者們對這架奇怪的“雙頭龍”飛機猜測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