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古代天空到底有多神秘?古代皇帝為什麼對天空的認知都是一種誤會的

人類文明自從誕生以來,就從未放棄過對天空的探索。史前的瑪雅人和古埃及人仰望天空,發現了星辰的運作規律,進而創作出曆法。公元前4世紀那會,中原大地上有位叫石申的魏國天文學家透過觀察天空,創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經》。

在人類的原始信仰裡,一直對神秘的天空充滿了無限崇敬。尤其在我國,古人一直將天空視作神仙的寓所,天圓地方、天地調和的樸素自然觀一直貫穿我國封建文明始終。就連統治者,也喜歡稱呼自己是真龍天子,又或是天命所歸。

而除了仰望天空外,人類又何嘗不想將足跡置於天空之上。我國明朝時的萬戶便開了先河,15世紀末,萬戶為了飛上藍天,將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竹椅上,手裡還舉著兩個巨型風箏。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隨著一聲爆炸,萬戶、風箏和竹椅全都化為了灰燼。

儘管前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飛上天空依然對人類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在近代歐洲,還有一位奧地利裁縫弗蘭茲·瑞切特曾自制過一件飛行衣。而他滿懷信心,穿著這件衣服從埃菲爾鐵塔上跳下去後,卻當場墜亡。

一直到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第一架飛機後,人類才總算開啟了對天際線的天梭。而就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不久,1908年,廣東的馮如也研製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架飛機。

而人類的野心和慾望永遠是難以滿足的,征服天空後,人們又將目光瞄準了更加廣闊的宇宙。1926年3月16日,僅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23年後,美國人羅伯特·戈達德又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從此,將人類從航空時代帶入了航天時代。

再之後便是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了,不可否認,美蘇冷戰確實給全人類帶來了半個世紀的“三戰”陰影,但由於兩國的太空軍備競賽,人類的航空航天技術也迎來了騰飛。再加上現代物理學以及天文學的高度進步,人類對天空的探索已經日趨成熟。

其實,除了傳送衛星和飛船這些飛行器外,人類探索天空還有一種古老的方式,就是望遠鏡。而望遠鏡誕生於17世紀初的荷蘭,起初人們並沒有想到用它來觀測天空。直到後來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後,望遠鏡才成了探索天空的鑰匙。

和飛行器一樣,隨著我們對天空的野心,望遠鏡也在不斷髮展。直到如今,普通的光學望遠鏡早已無法滿足人類的視野,繼而轉向了更加先進高階的射電望遠鏡。

和光學望遠鏡的原理完全不同,射電望遠鏡一塊鏡片也沒有。它靠的是收集宇宙天體的射電波,頻譜以及偏振的強度,來實現遠距離觀測的望遠鏡。由於電磁波的速度和光速是等同的,且不受任何介質干擾阻擋。理論上說,只要是它能接收到,不管發射電磁波天體來自多遠,都能完全還原出來。

正是靠著這項偉大的發明,人類在上世紀60年代相繼發現了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這些距我們幾萬光年,甚至肉眼無法看到的宇宙,在射電望遠鏡下一覽無遺。

也是由於射電望遠鏡的實用性頗高,1963年,美國決定造一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眼鏡,俗稱“天眼”。同年11月1日,在康奈爾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斥資2。6億美元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落地美國。

這個望遠鏡有多大呢?直徑達到了305米,後來美國又進行了擴建,將其改到了350米。這個直徑遠超世界上第二大射電望遠鏡10倍,一經竣工,便成了美國的地標性建築。

從1963年以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協助全世界近1000多名天文學家和科學家觀測到了數以億計的天體,為人類探索宇宙,以及天體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由於其造型頗為龐大,看起來相當後現代,不少好萊塢科幻電影都來此取過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4年那會,美國泰勒和赫爾斯兩位學者還用該望遠鏡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同時還拿下了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家,可見射電望遠鏡對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重要性。

而我國也於1995年開啟了射電望遠鏡的建設工作,直到今年1月11日,這架名為“FAST”的射電望遠鏡正式落成。其直徑高達500米,輕鬆將早前美國的全球第一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遠遠甩在身後,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那麼,回看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50多年過去,目前現狀如何呢?遺憾的是,當年這個全球第一天眼,於2016年正式廢棄,如今已是鏽跡斑斑,草木荒蕪,成“全球第一垃圾堆”。

為何美國花了2。6億血本打造的天文裝置卻遭到廢棄呢?無非在於以下幾點,首先,射電望遠鏡每年的維護成本非常高,最開始其1年的經費甚至高達1200萬美元。然而,到快要廢棄那幾年,美國政府將其年度經費一度削減到了100萬美元。

除此之外,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還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無法實現轉動,它只能對著天空固定扇形區域發射和接收電磁波,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其自身的侷限性也是越來越明顯。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便是研究方向的轉變。我們之所以觀測星體,無非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載人航天,但從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美國便放棄了對該領域的研究。所以,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因此慢慢閒置下來,直到如今成了“全球第一垃圾堆”。

雖說2。6億美元的高科技裝置淪落至此確實讓人惋惜,但仔細一想,這2。6億美金美國好歹也用了53年。而我國這臺新落地的全球第一天眼“FAST”又能延續多少年的輝煌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