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華語樂壇"完了"?張亞東:資本對音樂的操控,改變了整個行業

大象新聞首席記者吳淨淨

在剛剛結束的TMEA音樂娛樂盛典中,揭曉了2021年度“十大金曲”和“十大熱門歌曲”。這個榜單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因為十大金曲幾乎沒有一首出圈大範圍傳唱,十大熱門歌曲也幾乎全是短影片平臺“出品”,有網友直言這個熱門歌曲榜單是“抄襲、土味、偽古風、低質量翻唱、裁縫、五毒俱全”,更多人在感嘆“周杰倫YYDS”的同時也感到悲哀“華語樂壇完了”!華語樂壇真的沒人了嗎?現在年輕人接觸音樂的渠道越來越多,為什麼爆紅出圈的優質作品越來越少?2021年了,為什麼華語TOP100榜單上“霸榜”的歌曲仍多是20年前的作品……近日,大象新聞記者採訪資深音樂人張亞東時,也談到了這些話題。

作為王菲曾經的御用作曲人,張亞東曾監製或製作了王菲的“神專”《浮躁》、《寓言》,包括經典的《只愛陌生人》等專輯和單曲。此外,他也曾是陳奕迅、許巍、莫文蔚、朴樹、竇唯、劉若英、汪峰等華語頂尖歌手背後的“操盤手”。經歷過華語樂壇創作的最巔峰時期,他自然也瞭解當下音樂環境出現的問題。如今能引發大眾傳唱的好作品越來越少,是創作者的作品太少了?他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現在的音樂環境與過去最不一樣反而是“現在歌太多了”,風格更加多元化,音樂人幾乎都能包攬從創作到發行整個流程,一天發行的歌曲量可能比過去半年都多,他認為,現在並不是現在沒有好作品,只是太容易淹沒。

在這次的音樂娛樂年度盛典中,周杰倫的一組金曲串燒表演讓不少網友“淚奔”,很多人留言自己聽的還是多年前那一批歌手的作品。事實上,之前就有平臺公佈了2021年播放最多歌曲TOP100榜單,“霸榜”的歌曲多數是20年前華語音樂最鼎盛時期的作品。是創作生態變了還是傳播生態變了?張亞東坦言“這些年最強的感受是資本對音樂的操控,它強勢地影響、改變了整個行業,流量至上,製造短命金曲,霸屏。這會讓想要虔心創作的音樂人有被孤立的困惑。”

而作為仍舊在“虔心創作”的音樂人,對音樂的關注和熱愛一直沒有變過,儘管曾經合作的頂級歌手們大多已經退休或半退休。這些年他一直學著用新的方式與當下的年輕樂迷進行著交流。正在優酷熱播的音樂真人秀《中國潮音》中,他和大張偉、毛不易、張靚穎等年輕一輩的歌手們坐到一起,做了導師當了“樂府令”,從這個“職務名”可以看出,這是一檔涵蓋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音樂節目,可以說,這檔節目覆蓋電音、國風、流行、民樂、民謠、說唱、戲曲、搖滾等各種音樂元素,他們希望展現國潮音樂的獨特魅力,探索音樂與潮流結合的全新可能。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竹笛和尺八、唸白+戲腔,以及民歌與電音的碰撞,節目中《新梅花三弄》、《九兒+轎》、《漫步人生路》等表演,也讓嗩吶、琵琶等民族樂器再次引發年輕網友的討論。

只是,就像網友吐槽新出爐的“十大熱門歌曲”中亂加戲腔的“偽古風”一樣,到底什麼才是“音樂國潮”也曾引發網友的爭論。張亞東認為,想讓一種音樂伴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要先去除奇珍異寶式的神秘,國風國樂不能只是象徵性的存在,不能只是假如和獵奇,能和當下連線起來,也就具有了穿越時空的能力,“潮來潮去,音樂也就是那12顆音符。不融合也就不會有發展,經典可以建立在對經典的毀壞中。”

快問快答

問:現在能出圈的不少歌曲包括歌手多是短影片平臺走出來的,他們和之前“傳統”的音樂人有什麼不同?你如何看待短影片平臺對於現代音樂發展的作用?

張亞東:他們和“傳統”音樂人沒什麼區別,只是傳播方式的改變,讓大家有更多快速瞭解音樂的渠道。精彩的短影片我喜歡看,自己也總拍著玩。把短影片當作是生活點滴分享,挺好,不能花太多時間精力迷失在製造碎片裡。我總會留出足夠長的時間沉浸在音樂裡,專注是享受。

問:你認為現在的音樂對於過去來說,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嗎?很多網友說常聽的作品還是多年前的“老歌”,是創作生態變了還是傳播生態變了?

張亞東:和過去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現在歌太多了,風格也更加多元化,音樂人幾乎都能包攬從創作到發行整個流程,一天發行的歌曲量可能比過去半年都多,並不是現在沒有好作品,只是太容易淹沒。

這些年我最強的感受是資本對音樂的操控,它強勢地影響、改變了整個行業,流量至上,製造短命金曲,霸屏。這會讓想要虔心創作的音樂人有被孤立的困惑。

問:為什麼會來《中國潮音》這個節目?

張亞東:在“潮音”裡能聽到、結識到年輕的、優秀的中國器樂演奏者、國風音樂人,這是吸引我的地方,作為一個創作人,什麼是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也是我總會思考的問題。來“中國潮音”也是一個好的學習機會。

問:有網友將《中國潮音》解讀為“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中心,用現代語境去重塑經典作品,以此演繹出新的國潮音樂”,你認為什麼是中國潮音?

張亞東:網友解讀的很好。什麼是中國潮音?我沒有確切答案,說實話我對國樂的瞭解十分淺薄,這需要大家一起去找,一起努力。

我喜愛的古曲,很注重情緒,強調精神重於形式,志在高山,遠離喧囂,這和當下的金曲創作思路完全不同。而從古代留存下來的音樂論述也極少,想要領會古樂的精髓,是很難的事情,只能藉助數量不多的故事、傳說來感受,比如“高山流水”。想讓一種音樂伴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要先去除奇珍異寶式的神秘,國風國樂不能只是象徵性的存在,不能只是假如和獵奇。能和當下連線起來,也就具有了穿越時空的能力,我希望音樂中的未來也包含著某種迴歸。

問:節目裡《新梅花三弄》《九兒+轎》《漫步人生路》這些作品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愛,但也有部分網友覺得這些歌曲改編的並不如原版,你怎麼看?

張亞東:對於過去熱愛這首歌的歌迷來說,可能怎麼改人家都不會滿意,因為大多數時候,過去就意味著理想、美好。於我來說,這就是一首新歌。之前肯定是聽過,但並沒有太深印象,所以好歌就是好歌,和回憶無關。

問:你在節目中說自己曾把石容山的表演影片發到了朋友圈裡,這些選手身上的哪些點最能戳動你?

張亞東:我喜歡石容山是因為看到他用嗩吶演奏DonnaLee的影片,當時我不知道他的嗩吶是改良過的,類似加了一個改變音高的鍵,簡直不可思議。

節目中讓我欣賞的音樂人有很多,比如樂玲瓏對音樂的獨特詮釋和高超的器樂水平,讓她們的每個表演都賞心悅目,還有尺八神的音色、一絲絲葉的古箏、裁縫鋪的編曲,幾乎所有人都有戳動我的點。

我們的傳統樂器都有調的問題,換調就要換樂器,或是重新調絃,演奏傳統曲目沒問題,可當代的生存現實極為複雜,五聲音階的空靈,淡泊、高遠,有時候不能準確表訴內心的焦慮不安,所以樂器的改良也是國樂發展的重要部分。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郭雅志老師研發出了古箏轉調琴碼的訊息,很激動,馬上轉發點贊。這些不斷嘗試在民樂器上發明創新、增加樂器色彩寬度和表現力的老師,令人敬佩。

問:有網友評價張尕慫、蔣亮的作品《鳳陽花鼓》不是“國潮”是“土潮”,你怎麼看?

張亞東:他們倆個都有能力做不“土”的東西,也許他們覺得這樣的狀態在綜藝節目中比較輕鬆,我感覺尕慫、村長是揹負著壓力讓大家輕鬆愉快的,我很理解他們,也很羨慕他們這種放鬆的表演態度。

問:大張偉和薛之謙都屬於強輸出型的導師,很活躍,坐在他倆中間你感覺如何?

張亞東:不加節制的幽默或嚴肅都不太好,有他們在我很輕鬆,就知道不會冷場,讓大家在現場的氛圍很輕鬆、歡樂。我喜歡大張偉,很小就認識他、欣賞他,一起做過《樂隊的夏天》,有他在身邊我心裡很踏實。薛之謙不是很熟,他的歌我喜歡,我平時很喜歡打鼓玩,人生中第一次為歌手的歌曲打鼓,就送給了他的歌《摩天大樓》。其實私底下我是個特別搞笑的人,只要面對鏡頭就緊張,心理負擔重,怕說錯話。總之我們認真或不認真的方式不同,表現也不一樣。

問:你認為什麼是潮流音樂?大眾對於潮流音樂的認知可能侷限於電子音樂,與中國傳統音樂有較大反差,很多兩者的融合會被認為是在毀經典,你怎麼看?

張亞東:潮來潮去,音樂也就是那12顆音符。不融合也就不會有發展,經典可以建立在對經典的毀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