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你好,李煥英》票房一路飄紅,口碑卻急轉直下,賈玲得罪了誰?

賈玲的搞笑傻兮兮的,一點靈氣都沒有;

這樣的人拍片還有40億票房,流量真可怕;

人比人氣死人,這讓那些拍了一輩子的老戲骨們情何以堪。

人紅是非多。

今年的春節檔,隨著《唐人街探案3》的折戟沉沙,《你好,李煥英》成了最大的“票房黑馬”,但隨著影片票房與口碑的雙雙“逆襲”,賈玲卻迎來了如潮般的惡評:

有人說她“借亡母撈金”,大肆炒作情感,換取鈔票——

賈玲用這種感情大肆宣傳,輪番炒作,換取鈔票;

電影票漲價,整個片子連特效都沒有,為什麼這樣的電影會這麼火?

有人質疑“一個小品演員”,怎麼能拍出好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東拼西湊的一部小品,鬧劇百出;

說得再熱鬧我也不看,我不信一個小品演員會飛昇為導演拍出啥好片;

白送我都不去看,不覺得搞笑也不覺得悲傷;

《李煥英》就是一個加長版的小品,在電視上看就行了。我們需要鼓勵,支援那些真正在拍電影的導演,支援那些真正的電影-比如《刺殺小說家》。

更有甚者,直接質問——

都拍這種煽情片,以後誰還拍大片?

除了這樣的惡評,還有娛樂圈中很多“主流人士”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比如,“著名導演”劉信達。

他以前最響亮的頭銜是“著名作家”,娛樂圈中,但凡有風吹草動,都逃不過這位“著名人士”的法眼。

最近,針對賈玲的電影作品《你好,李煥英》大火,53歲的“著名導演”劉信達就對賈玲提出了“警告”——

大家知道,《你好,李煥英》是賈玲拍給自己已故母親的紀念,很早之前,賈玲在舞臺上演出過同名小品,那一個作品,成了網友心中賈玲的“封神之作”,還有網友留言:

這個小品笑中帶淚,我願意看一千遍,但卻不願意讓賈玲再演一遍,因為太痛了。

但是,在“著名導演”劉信達眼中,他認為“李煥英”的故事可以提一提,但不能反覆掛在嘴邊,有炒作之嫌,畢竟這個世界上比賈玲遺憾的人多了去了,他們連發聲的渠道都沒有。

劉信達直接發文表示:

“不要過度矯情!賈玲說她的快樂永遠缺了一角,難道她不知道,這世間還有很多人更悲慘,他們甚至永遠沒有快樂呢。

至少她是大明星了,至少全國人民都知道她的悲歡離合了,劉信達希望她,見好就收,不要過度矯情!”

說起劉信達,他是娛樂圈中“名嘴”宋祖德的親兄弟,兄弟兩人深諳娛樂圈中“蹭熱度”的竅門。

在他的發文中,經常根據熱點點名“批評”各位藝人,比如曾經嚴厲斥責郭德綱教子無方,比如不久剛發文點評了吳秀波。

他的發文,除了“蹭熱度”,還會不失時機地尋找到能引起共鳴的點,比如這一次,除了“警告”賈玲要“見好就收”,他還提到了有關部門應該嚴查藝人的高收入,讓大眾有知情權:

“中國億元資產家庭已有13萬戶!13萬戶億元資產家庭,藝人佔比多少?

看到中國億元資產家庭13萬戶,劉信達第一時間想起了娛樂圈的藝人們。

劉信達想問問,這13萬戶中,藝人佔比是多少呢,90後00後的年輕藝人又佔比多少呢?

劉信達希望娛樂圈,率先實施藝人財產公佈制度,每年公佈一次,讓廣大網民知情和監督!”

這樣的言論,多少有一些“為民請命”的慷慨激昂,但這其實不過是他一貫的伎倆,拉高踩低,誰熱蹭誰。

現在的賈玲,感覺像極了郭德綱在相聲中講到的段子:

文藝作品,本來就應該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但不知道為什麼,一些“主流的專業人士”一定要搞的莫測高深,似乎只要是大家看不懂,那樣的電影就成了好作品。

但是,無論那些所謂的“著名導演”怎麼說,電影是給人看的,只要觀眾願意買票入場,那就是對電影的支援。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有時候,金錢卻是很好的表態方式。

當年,郭德綱的相聲被斥為“三俗”,常為“主流相聲界”所不容,但後來呢,德雲社演出的門票,常常是眨眼售空。

有時候,面對別人的成功,我們很難保持平和的心態,因為他人的成功會對比出我們的不努力。

現在的賈玲就是這樣。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無論如何,我們就是支援賈玲,畢竟是她,在這個春節檔,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和歡樂。

今日問題:對於《你好,李煥英》口碑急轉直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