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知青往事:為了返城拋妻棄子,晚年悽慘,兒女卻說:我們沒有爸爸

家住北京的陳本慧現年68歲,和自己92歲的母親相依為命,十分悽慘。據知情人士透露,陳本慧結過兩次婚,有一兒兩女,兒女們如今早已成家立業,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子女願意來看他,更遑論贍養了。有人聯絡了他的兒女,兒女卻說:“我們沒有爸爸!”對此,陳本慧痛哭流涕,直言十分愧疚。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兒女們置陳本慧於不顧?事情的背後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成為下鄉知青

陳本慧出生在1952年,正值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新中國經濟情況一片凋敝。從五十年代開始,為了解決城市剩餘青年勞動力的問題,國家積極推動知青下鄉。在歷史的洪流之下,陳本慧作為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被裹挾著走進了鄉下,成為萬千知青的一員。

陳本慧清楚地記得那是1968年,初中剛畢業的他就和15名知青一起離開北京,來到陝北南李家坪大隊第一生產小隊落戶,開始了他們插隊的生活。李家坪在高山峻嶺之間,環境艱苦,交通不便,生活在這裡的人世世代代過著靠山吃山的生活。這群從首都來的孩子,從此遠離了大城市的氣派,過上了貧苦的日子。

陳本慧的知青日子雖然清苦了些,倒也安穩自在。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他漸漸適應了農村生活,耕田種地越來越有老農的模樣。然而這個從北京來的知識青年,心裡面卻始終藏著一個念頭:回城。夕陽西下的時候,他扛著鋤頭從田間走過,來往的鄉親讓他感到失落,他們種了一輩子地,卻還是這般辛苦,讓這個來自異鄉的年輕人思緒紛飛,難道我要終老於此了嗎?陳本慧不甘心。

結婚生子

時光一天天地過去,1979年的時候,眨眼陳本慧已經在南坪紮根十年多了,這十年裡他可沒閒著,娶媳婦生孩子一樣沒落下。在1977年,他和當地一名女子結為夫婦,這名女子叫李秋蘭,君子若蘭,這般清秀文雅的名字,不像是尋常農村家庭的子女。果不其然,李秋蘭是大隊長家的二女兒,父母在當地也是有頭有臉的人。

那時候,跟陳本慧一起來的15名知青裡有7人透過招工、招幹或是推薦的方式已經離開了李家坪,而陳本慧非但沒走,反而跟當地女子結了婚,被視作紮根農村的範例,在當時是很光榮的事。公社知青辦事處把陳本慧和李秋蘭的例子作為典範大加宣傳,還給他們頒發獎狀和獎品。

然而陳本慧見身邊的知青夥伴一個個離開,心裡面打起了自己的算盤,他念念不忘的是千里之外的家鄉,是那個象徵著前途和希望的大都市——北京。1977年10月21日,中國中斷了10年之久的高考得以恢復,陳本慧第一時間就報名了,但是沒有考上。也就是說1977那一年,陳本慧在春季剛完成新婚,秋季就去高考,他並沒有痛下決心留在農村。

家有賢妻卻不知珍惜

那麼陳本慧的妻子李秋蘭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據當地人介紹,李秋蘭在當地的女子中可謂百裡挑一,樣貌長得極好,而且念過書,是當地的赤腳醫生,這在多數農村婦女都是文盲的那個年代很不常見。李秋蘭不但“硬體”好,性格也是極為難得的,她是一個溫和謙遜的人,在家裡面做事極為勤快,不但洗衣做飯樣樣精通,而且挑水擔柴這樣的事也都自己做。其他知青見了都連連稱讚,說陳本慧福氣不小,找了個賢惠聰明的妻子。

陳本慧面對這樣的誇獎,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心裡面唸叨的還是他的北京、他的大城市。婚後第二年,他再次參加了高考,又一次名落孫山。而他的女兒在這年出生了,身為人父的陳本慧感覺到了肩上的責任重大。在婚後的這兩年裡,李秋蘭看著自己的丈夫茶餘飯後都拿著書本在複習,心裡面感到非常不安。她害怕,害怕丈夫考上,從此就要離開自己。可是作為妻子,她又不能阻止她去追求自己的前途。

在這種忐忑的心態中,不知不覺過了兩年。女兒的到來,讓本來不安的李秋蘭得到了稍許的安慰,她勸說陳本慧:“如今孩子還小,萬一你考上了,我們該怎麼辦。”李秋蘭的一片期望得到的卻是一盆冷水,“這個窮山溝,我受夠了!”陳本慧的回答乾脆而冷漠。

那一刻,李秋蘭的心彷彿被底下數米的冰窖冰得失去了知覺。

她回想起自己打算和陳本慧結婚時,父母親對她的勸告:“他的心根本不在農村!”而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李秋蘭固執地認為她的“本慧哥”心裡只有她,甚至會為了她留在偏僻落後的小山村和她廝守一生。現實卻讓她越來越失望,如果至親骨肉都留不住這個男生,那還有什麼能留住他呢?

離開農村,拋棄家人

陳本慧繼續全力以赴地準備下一年的高考,他接著在1979年和1980年兩度參加,卻都沒有考上。然而在1980年這一年,他得到了一個讓自己喜出望外的訊息:插隊知青可以回城了。陳本慧激動地前往知青辦諮詢,得到的訊息卻是未婚的知青可以回城,在當地結婚了的知青還沒有明確的政策。

陳本慧邁著沉重的步伐把自己拖回了家。那天的夕陽格外落寞。

回到家後的陳本慧在屋裡把自己關了幾天,他躺在床上,用被子矇住臉,一聲不吭。李秋蘭看到丈夫這副模樣,心急如焚,卻又沒有任何的辦法。他跟陳本慧唯一的聯絡就是送飯,即便是吃飯,陳本慧也是保持著沉默,問他話,他總是不答。丈夫的離奇表現讓李秋蘭的心七上八下。

這樣過了幾天後,陳本慧終於開口了:“我要離婚,我要回城。”這短短的八個字,卻像一記重拳,狠狠地打在李秋蘭的心上。女兒已經兩歲,兒子剛出生不久,面對這樣一個沉重的負擔,她該如何面對呢?那天,李秋蘭苦苦哀求陳本慧,求他看在孩子的份上不要走,可是無論她怎麼勸說,怎麼聲嘶力竭,也動搖不了一個鐵石心腸的人。那天家裡的院子裡,迴盪著吵鬧聲和哭聲,讓人難忘。

陳本慧就這樣離開了李家坪,當他去知青辦辦理手續的時候,那工作人員用鄙夷的眼神撇了他兩眼。一個知青回到了北京,兩個孩子失去了父親,一個女人挑起了重擔。回到北京的陳本慧滿懷歡喜地回到家中,跟父母親說了自己的事,母親反手就是一巴掌。

老人家心是軟的,但陳本慧心意已決。他很快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並重新結婚。婚後第二年,生了一個女兒。平淡的日子過了十幾年。1998年,因為政策的原因,陳本慧和他的妻子雙雙下崗。無奈之下,妻子想到了擺攤,她買了一輛三輪車,買一些蔬菜水果之類的東西,勉強維持生活。但是陳本慧不樂意了,他覺得這樣做太沒面子,在分歧裡,和妻子的爭吵越來越激烈,最終以離婚收場。妻子帶著十幾歲的女兒再嫁,剩下陳本慧孤家寡人。

重返李家坪,遭到嘲諷

這一年,陳本慧已經46歲了,沒有存款,沒有技能,也沒有像樣的人脈。他就這樣平平淡淡地在北京過了十幾年,圓了他當初遠離偏遠鄉村的夢。在他回到北京後的歲月裡,他沒有跟李秋蘭一家聯絡過,也沒有關照過自己的兩個孩子,他只顧眼前的生活,享受著首都的歲月靜好。

倒是他的父母,對兩個外孫關照有加。早在他和李秋蘭離婚的那一年,他父母就前往李家坪,希望把孩子要過來撫養,無果後,塞給了李秋蘭一堆糧票、油票。其後,更是多次給李秋蘭寄錢,希望自己的兩個孫兒生活能過得好一些。

在她和第二任妻子離婚後,母親勸他跟李秋蘭聯絡。陳本慧買了去往陝北的車票,李秋蘭聽說他來了,當天就離開了李家坪,去了延安。現如今一雙兒女已經長大成人,女兒當了老師,兒子也在延安工作,辛辛苦苦半輩子的李秋蘭,總算熬出了頭。

陳本慧到了李家坪後,在李秋蘭家住了一晚,他本來想打聽兩個孩子的下落,卻被李秋蘭父母一頓怒斥:“我家娃娃死活跟你沒啥關係了!”鄉親們知道這個當年拋妻棄子的人來了,紛紛來看熱鬧,其中有些人跟陳本慧當年是認識的,上來就是一頓嘲諷,在譴責和笑話中,陳本慧灰頭土臉地離開了李家坪。

回到北京後,陳本慧在家呆了幾天,再也呆不住了,他去表哥的建材家居用品店做了一名搬運工人。兩年後,陳本慧開了一家中介公司,生意一直不溫不火。陳本慧一生結了兩次婚,離了兩次婚,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是晚年時卻沒有一個子女願意來看望他,他說自己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離開李家坪,丟下妻子和兒女。現在,即使他想對子女們做一些補償,他們也不會接受了。兒女提及此事直接就說:“我沒有爸爸。”

陳本慧的一生宛如一齣戲,劇情不見得多麼曲折,卻藏著深刻的悲情和哲理,如果沒有他早年做的那些荒唐事,又何來晚年的悲慘,他對李秋蘭一家不聞不問的那些年,她們是如何度過,又有誰知道?陳本慧晚景的淒涼,恰是對他自私、無情的最好懲罰,這就是所謂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