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父母與女兒翻臉變仇人,是因為5個字,可惜太多人不知道

1

父母與女兒的關係該如何定義?

作家龍應臺目送中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可以說,兒女與父母是世間最親密的關係,做父母的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給予孩子們最大的包容與關懷,也會給予最無私的幫助與支援。

當我們還沒有為人父母時,或許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或是無私奉獻,但是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就會明白父母心中的那份愛意,那是內心最純粹的關懷與愛。

尤其是一個人在外漂泊,經歷了世間的爾虞我詐之後,每每回到父母的身邊,哪怕閒聊幾句,也會感受到家的溫暖。

雖然,父母與女兒的關係很近,很多時候常常疏忽一些東西,讓彼此之間容易產生矛盾,時間越久還會翻臉成仇人。

說一個故事。

羅靜靜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從小就對她特別溺愛,可以說是隻要她想要的,做父母的都是儘量滿足。

父母對她的溺愛是有原因的。羅靜靜小時候摔了一跤,各種原因導致雖然治癒了,但是沒有恢復如初,導致她走路稍微有些瘸。之後,父母帶著她跑遍了很多醫院,依然於事無補。羅靜靜的爸媽內心愧疚,覺得是他們沒有看管好孩子,所以就想著多給孩子一些愛當作成長的彌補。

但是,羅靜靜雖然從小在一個“蜜罐”裡成長,但是並沒有像有些孩子一樣問題很多,她非常懂事,也很乖巧,基本上什麼事都聽父母的安排。

等她慢慢長大想要上大學時,自己想要去遠一點的城市,可是父母希望她離家近一些,雖然自己內心不樂意,但是卻聽從了父母的意見留在了本地。

大學期間,認識了同班同學李偉強,對方並沒有嫌棄她身體上的小疾,反而被她開朗、大方的性格吸引,兩個人一同學習、一同討論愛好,兩個年輕的人越來越近。

當兩個人確定了戀愛關係之後,羅靜靜決定將這件事告訴父母,但是沒想到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

2

父母反對的理由有兩個,第一個認為李偉強是外地人,如果兩個人結婚了女兒是遠嫁,以後想要見一面很難;第二個理由是感覺對方家庭條件一般,跟這樣的男人在一起生活壓力會很大,女兒從小沒有吃過苦,不能讓她未來嫁人之後受罪。

在父母的眼裡,希望女兒未來守在自己身邊就好了,而且還可以照料她;再者,家裡條件還可以,聽說將來居住的地方要拆遷了,還能在市區裡分上幾套房。總之,如果對方是上門女婿才可以考慮一下。

對於父母這樣的安排,羅靜靜內心十分不情願,她懷著忐忑的心情徵求李偉強的意見時,沒想到當即就拒絕了。

這段大學戀情,還沒等到畢業時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畢業之後,她在當地找了一份工作,工資不高,但是離家近,中午還能回家吃飯,平時也不會加班。

日子簡單又平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父母開始張羅著給羅靜靜找物件,經過一番挑選之後,相中了當地的一個名叫葛亮的小夥子。

葛亮家裡有哥哥、弟弟和妹妹,家庭條件一般,關鍵是對於羅靜靜父母提出的“上門女婿”也不反對,反而覺得這樣還能更好照顧他們一家人。

葛亮也沒什麼正式工作,今天送外賣,過段時間又送快遞。羅靜靜對他沒什麼感覺,但是父母覺得不錯,也沒有反對,兩個人就匆匆結婚了。

結婚之後,當初預想的拆遷分房一直沒有實現,羅靜靜一家只能和父母同住在一起。

但是,羅靜靜的母親有一個要求,就是讓他們兩個人晚上睡覺別關門。原因是,一家人在一起沒有必要,另外萬一有點事也能照應一下。

但是,這個理由卻遭到羅靜靜的反對。她覺得自己沒有個人隱私,但是看到母親非要堅持這樣去做,自己也就默認了。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兩個人結婚之後一直沒有孩子,羅靜靜的母親以為小兩口之間有問題。

於是,當兩個人晚上睡覺時經常能聽到外面的走路聲,她知道是母親故意來聽他們晚上的動靜,但越是這樣越適得其反。

羅靜靜父母懷疑葛亮身體有問題,逼著他去醫院檢查,結果也沒查出問題。然後不知道從哪裡聽到有偏方,專門拿回來讓葛亮喝,依舊沒有什麼作用,反而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導致他跟羅靜靜頻頻吵架。

之後,他就開始夜不歸宿,羅靜靜好不容易將他勸回來了,父母卻認為他不愛女兒,非逼著他們離婚。

兩個人真的離婚了,但是羅靜靜也開始記恨上父母了,她認為是父母毀了她的人生,毀了她一輩子。

她要離開這個家,永遠不回來了。

就這樣,羅靜靜去了一個陌生的城市,不管父母如何勸說都不回來,哪怕過年過節也不回來,只剩下老兩口暗自流淚,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兒女好,怎麼會換來如此的結果……

3

不管父母與兒女關係有多近,若彼此存在五個字:

都是為你好

,也會翻臉變仇人。

做父母的切忌永遠站在這個角度考慮問題,就像羅靜靜的父母一樣,表面是真的為孩子好,給予關心與照顧,但是卻替孩子做選擇,去控制孩子,甚至讓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

這真的不是愛,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用自己的抉擇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做父母的要明白一個道理,自己不可能一輩子庇護著孩子,他們終究要長大成人,要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愛她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過多幹預。

因為這樣只會增加她對父母的怨恨,這種恨是愛得越深,恨得越久,而且不會輕易消失,一旦存在,就會伴隨一輩子。

就像龍應臺的《目送》中說的那樣,父母與兒女都是漸行漸遠,到了下一個路口時會告訴你“不必追”。要給孩子更多的尊重與理解,可以給予支援但是不能永遠替他們做選擇,要不然只會讓彼此的關係劍拔弩張、越來越壞。(知和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