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提振信心,需要更多餘承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節點財經,作者|七公

“Mate 50如果沒賣好,日子將會非常艱難。”

“痛苦的時候,一個人在夜裡走到天快亮。”“我出生在農村,生活條件很差。”……

12月12日,在《遇見大咖》欄目裡,餘承東作為首期嘉賓登場,沒有放蕩不羈地語出驚人,也沒有舌燦蓮花地推介新品,“大嘴一哥”低調、感性地回憶了他帶領團隊,帶領華為手機崛起的經歷,並分享了自己這些年的心路歷程,談到動情處一度哽咽。

默默聽完,觀眾難免動容:原來外表凌厲的硬漢也有柔軟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大家又覺得有點顛覆日常:那個揹著嗩吶坐飛機,吹牛皮上癮的“餘大嘴”不再本色演出了?

可話說回來,在內卷、焦慮、病灶圍城的當下,除了產品,大家同樣需要一位會製造笑點、會搞氣氛,能提振市場情緒和企業家信心的“商業咖”。

10年“大嘴”史從手機到汽車

餘承東的“大嘴”史肇始於10年前,伴隨華為手機從貼牌、品牌,到大牌,一路升級打怪,到處洩洪。“1G看摩托羅拉,2G看諾基亞,3G看三星、蘋果,4G就要看華為。”“華為P9銷量肯定超過1000萬臺”“利用4~5年時間,在全球市場超過蘋果、三星,成為全球第一。”……

10年“大嘴”史

2012年-2020年,經過漫長追趕,華為手機一度在2020年4月超越蘋果和三星,登頂全球第一,並在國內600美元以上價位段的高階智慧手機市場,坐擁44。1%的份額,和蘋果兩分天下。當然,這些都是“大嘴”的璀璨舊事,沒必要層層剝洋蔥,但我們一直記得,是華為讓中國手機品牌真正揚眉吐氣了一把。

從手機到汽車

好在,2022年釋出的Mate 50,以北斗衛星通訊技術、超光變XMAGE影像系統、鴻蒙3。0系統等黑科技和多項效能增強消弭5G缺失的遺憾,首批備貨400萬臺即一搶而空。

當知道 Mate 50賣得好時,餘承東的興奮溢位螢幕:“我們又活過來了,我們又重新回來了。”

自華為被美國斷供晶片後,市場對於華為高階手機的逐漸退出就持悲觀態度,而宣傳的天花亂墜的國貨機,看似來勢洶洶,然則沒有一個能打。

Mate 50在餘承東的吆喝下大賣,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形象,給萎縮已久的手機行業注入一絲光亮,激勵同仁並驅們繼往開來,也讓消費者感受到在高階手機市場,我們還可以有所期待。

在他的“畫餅”式營銷下,前半程,面對技術、品牌的恐怖差距,華為手機不懈不怠,終封狼居胥;後半程,因外力衝擊飲恨烏江,逆境求反彈。

“開足馬力賣,明年爭取年銷超過30萬輛,30萬輛超過所有對手。”“第一年幹翻特斯拉,第二年把BBA的空間一把幹掉”“未來智慧座艙分為兩種,一種是鴻蒙,另一種是others”。……這麼狂的口氣,不用想一定是出自餘承東的嘴。

如今,缺芯少魂,重走“長征路”,餘承東肩上的責任更重,Mate 50 被他視為“生死之戰”。

談及問界M7,他信誓旦旦:“我用問界M5淘汰了家中的寶馬,又用M7淘汰了保時捷……有朋友說這個車有很大的缺點,就是價格太便宜了。”

談及車機系統,他把調子再拉高八度:“鴻蒙座艙是全球體驗最好的座艙,沒有之一,而有一些車廠用了我們的模組,用了我們的鴻蒙系統,但互動的人機介面、UI用了他們自己做的方案,我體驗了後很垃圾。”聽到這,估計射程範圍內的車企都有一種“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憤恨感!可在鏡子的背面,吹牛的餘承東也的確帶給行業一些啟示:“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2020年起,華為將業務重心轉向汽車,又給其“大嘴”分派了新任務、新使命。

像極當年為手機拉票的場景,餘承東的“大嘴”二次披掛上陣,狂攢流量的同時,謹慎地拿捏著分寸,避免吹的太過、太大可能引致“通貨膨脹”、適得其反。

我們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在一定程度上踐行了這個不成文的規律。2022年10月,國內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已達63%,同比增加2。1個百分點,首次真正意義上佔據細分車市半壁江山;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僅為3。9%,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不過,開闢汽車第二戰場後,餘承東也曾在與賽力斯合作的首款車“吃癟”,和北汽新能源合作的極狐阿爾法T“撲街”,但到問界這兒,吸取前車之鑑,靠著“大嘴”的堅韌不拔,竟短時間內大放異彩,成為華為科技力加持的見證。

公開資料顯示,問界於今年3月開啟交付,9個月累計銷量超6。6萬。10月份更是以12018輛的月銷量超過蔚來和理想,躋身造車新勢力,僅次於哪吒汽車。

圖源:問界官微

大致就是這個結果,看似不靠譜的“大嘴王”,他放過的“炮”差不多都有迴響,立下的Flag基本都飄揚著。為什麼要“吹牛”?

被吊打了幾十年的中國汽車產業,不應該只是掙扎、痛苦和煎熬,扮演被BBA踩在腳下的孬種,被自家人瞧不起Loser,更要有直面現實的勇氣,即便前路荊棘叢生,但仍然要激情澎湃,朝著“翻身做主人”的方向迸發。

事實證明,在每一輪經濟週期中,于山巔和谷底的沉浮間,最後活下來的一定是那些樂觀豁達、心態和行動都積極向上的企業家;消極的、氣餒的,很可能早早就被市場先生掃地出門了。

而在吹牛背後,餘承東的小算盤很誠實:“看起來我說話很不謙虛,其實是為了給團隊提要求,有個目標來牽引大家。”

最直白的解釋,吹牛不用打草稿,吹牛沒成本,吹牛還能節省大量公關費。這個道理,諸如羅永浩、馬斯克、餘承東等“大嘴王”都懂,但他們更懂得:越是面臨有挑戰的環境,越是要元氣滿滿,不僅僅是鼓舞自己,也是向行業和全社會傳遞正能量。

在軍紀嚴明、規行矩步的華為,為什麼能容下餘承東這張“大嘴”?2012年初,因為對手機板塊大動干戈,餘承東遭遇“倒餘”風波。關鍵時刻,任正非出來給他撐腰,多次在華為的公開場合表態:“誰要反對餘承東就是反對我”。而在其他方面,任正非亦對愛將維護有佳,“餘承東,有能力但太瘋狂,管理他我們要有點灰度。”

如果把這個再概括一下,就是心中有春天,前途就充滿陽光。

財報顯示,2021年,華為營收6368億元,同比下滑28。6%;淨利潤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主要系剝離榮耀和超聚變(生產X86伺服器的)帶來的資產處置收益。

華為需要低調的佈道者也需要高調的行事者

2022年上半年,華為營收3016億元,整體經營結果符合預期,但淨利潤率只有5%,說明生意越來越難做,錢越來越難賺。

華為需要低調的佈道者

進入下半年,任正非的“寒氣論”甚囂塵上:“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全球性通脹蔓延,原材料價格不斷上行,疊加內需不足,外需不振,寒氣早已滲入千行萬業的毛細血管。而華為在先進技術、製程被鎖死的背景下,入體的寒氣更加逼人。2022年三季度,全球智慧手機AP(應用處理器)市場,華為海思在的出貨份額降至幾乎為零。

也需要高調的行事者

喬布斯曾說:一家好的公司要學會“灌輸”——它必須竭盡所能傳遞它的價值和重要性,從包裝到營銷。餘承東承接衣缽,統管華為終端BG、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後,他高頻次、合時宜地為旗下產品發聲,全身心踐行著“不會吹牛的銷售一定不是好銷售”這句箴言。就以問界M7為例,要不是他言必稱“超百萬豪車”,噴不看好的人品位Low,最大缺點是太便宜了,該車能不能一出生就風華正茂、釋出會開完72小時訂單破6萬,恐怕就得打個問號。

再如Mate 50,餘承東“向上捅破天的新技術”一出,頓時不明覺厲,人氣燥動+品牌關注度提升+差異化賣點凸顯,顯然離“王座”又近了些。換句話說,“大嘴”的每句厥詞都是有緣由的,有導向的,對華為的意義是積極正向的,對銷量的貢獻是實打實的。

說到底,華為需要低調的佈道者,也需要高調的行事者,尤其是To C業務,曝光度絕對不能含糊。餘承東之於華為,看似假吹牛、外浮誇,實則真賣貨、內務實,不僅是公司最強“發聲筒”,也是其險境求生的“核武器”。

其中,被稱為“現金牛”的消費者業務,2021年營收2434億元,相比2020年下滑幅度達到49.6%。

消費者業務的下滑速度仍然比較快,從1357億元降到1013億元,降幅達25.3%。

時至今日,企業界的國產“大嘴”陣營裡,賈老闆遠渡重洋,羅永浩隱遁江湖,雷布斯和董小姐急追風口,顧不上“吹大法螺”,唯有餘承東還忙碌在一線。

時不待我,華為必須要先一步發動新盈利引擎。“酒香也怕巷子深”,後臺的堡壘交給程式設計師、設計師,前方的炮臺則由余承東的戰略性“大嘴”來攻克。

從這個角度來說,餘承東的“大嘴”本身就是能力的象徵,是現階段華為的“剛需”營銷資源;某個維度上,看懂了餘承東的“大嘴”,就是看懂了華為的艱辛和努力。

2022年,任正非的最新發聲是,“每個口都不要再講故事,要講實現”。為此,華為在2021年的基礎上,繼續拓展軍團數量,且每個軍團都進行宣誓,“多打糧食、貢獻利潤”是關鍵詞,揹負明確的KPI指標。

比如,成立於2021年10月的智慧光伏軍團在2022年的目標營收為200億元,利潤40億。一名接近華為企業業務的人士透露,成立軍團的目的是為了“活下去”。透過軍團的作戰模式,擴大收入,利潤的考核則由各地代表處承擔。

萬殊一轍,道理大同。往大了說,看懂了餘承東的“大嘴”,看懂了華為的跌宕人生,也就是看懂了中國高科技企業從弱小到變大、變強,再到被打壓,直至浴火重生、鳳凰涅槃,血肉裡的不屈意志和頑強拼勁。

相比兩年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直言的“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做好了短期內不考慮收入和盈利的打算,而這個週期預計8年左右”,下山摘桃子的日期大幅前移。

提振企業家信心需要更多的餘承東

據節點財經瞭解,通盤整合後,現今的華為車BU形成了三種業務模式:向廠商提供標準化零部件的傳統供應商模式;採用華為提供全棧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華為深度參與產品、整車設計,同時提供銷售網路渠道的智選車模式。目前,華為已在金康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之外,相繼與奇瑞汽車、江淮汽車等敲定智選車業務合作;並在北汽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長安阿維塔11、廣汽埃安身上打上HI印記;同時,向包括梅賽德斯-賓士、奧迪、寶馬以及保時捷在內的諸多頂級汽車製造商進行技術授權

理論上來講,這層層佈局,將大幅拓展華為車BU的收入來源渠道,助力其加速走向盈利,但考慮到實際情況,紅海競爭,生產端、銷售端的不確定性,目標達成不會太容易。

提振企業家信心

需要更多的餘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