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1米高度——城市更新不妨多些“兒童視角”

堅持“1米高度”視角,以公益普惠為原則,在城市、街區、社群3個層級統籌推進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對公共服務設施、道路空間、公園綠地的適兒化改造,及校外活動場所、遊憩設施建設等作出具體規定。

隨著城鎮化率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孩子成長生活於城市之中。但高樓大廈之間,鄉野童趣日漸稀缺,面向兒童的設施配備、空間規劃、服務供給等都存在不少缺位或錯位——健身設施尺寸過大,階梯桌椅離地太高,沙坑滑梯離家太遠,路牌標識複雜難辨……此番明確城市建設和更新要有“1米高度”視角,形象歸納了兒童對城市公共空間的需求,更提醒著相關建設的任重道遠。

資料圖 攝影:謝宇航 圖文無關

城市發展講究“以人為本”,豐富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是重要一環。關乎孩子的議題,總是牽動千家萬戶的心,建設兒童友好空間,與“雙減”、鼓勵生育等政策有著相當的適配性。打造“1米高度”也能平視的世界,是補齊城市“裡子”的重要方面,更契合國家政策的推進方向。大至宏觀政策的制定,小到一桌一椅的配置,常思兒童之需,從空間設計、設施建設等方面,做好“適兒化”改造,最大限度豐富孩子們的活動半徑,才能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一座城市對兒童是否友好,既包括硬體設施的適配,更體現在人文環境上。不可否認,小朋友們在城市公共空間嬉戲打鬧,會帶來吵鬧聲,對公共秩序形成一些干擾。對此,除了呼喚相關方面設定更科學的分割槽、要求家長多教孩子規則之外,也需要形成理解包容的社會氛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與兒童的相處中拿出更多耐心和善意,同樣是兒童友好空間建設中不容忽視的“軟體”維度。

現如今,“兒童友好”理念漸入人心,許多人真切感到,公共場所中的母嬰室、第三衛生間數量已有所增多;社群公園、口袋公園經過適兒化改造,就近戶外活動的場所也沒那麼難找了。“使兒童們從善的最好方法,是使他們快樂”,營造承載幸福童年的成長空間,建設更有遠見和擔當的家園,讓我們共“童”努力。

(原標題:社會廣角 城市更新不妨多些“兒童視角”)

流程編輯:u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