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奔跑吧:內娛之痛,容不下baby的“奸詐”,只允許吃虧是福

《奔跑吧·共同富裕篇》第六期節目上線,baby(楊穎)再次成為爭議的焦點,甚至連人品都遭到了質疑。

節目效果需要baby的“奸詐”

根據遊戲規則,身為隊長的baby有權分配每一輪的得分,結果其先後給了楊迪、唐曉天0分,由此被指奸詐。眾所周知,《奔跑吧》是一檔引進節目,原版為韓國綜藝《Running Man》。在《Running Man》中經常會出現選擇“分享”或“獨佔”的遊戲模式,劉在石和李光洙可謂把“背叛”演繹到了極致,與此同時觀眾也看得非常過癮,繼而大呼精彩!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到了內娛之後,同類型的節目效果會上綱上線到人品層面呢?

平心而論,綜藝節目有劇本已經是路人皆知了,說白了就是形式鬆散的影視作品。既然是影視作品,那麼每個人皆有人設,例如早期的“跑男”,鄭愷和baby便是CP。實際上在“跑男”之外,兩人分別有著各自的感情生活,節目中的CP就是一種表演即節目效果。CP類節目效果是為了滿足熱衷於磕糖的觀眾,baby在本期節目中的“奸詐”則迎合了喜歡看權謀劇的觀眾,一言以蔽之,節目需要罷了。

如果為了節目需要而演出來的“奸詐”,也要被歸咎於為人差,未免過於武斷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但在內娛仍有不少人執著於“憤青”。比方是在《甄嬛傳》中飾演安陵容的陶昕然,不僅自己要承受網路暴力的攻擊,甚至連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也未能免於詛咒。

這正是內娛之痛,有的人入戲太深,為了發洩個人的情緒,便對他人口出惡言;有的人由於不喜歡某人,隨便尋了一個理由,繼而肆意施加人身攻擊……

無關痛癢的溢美之詞

當然了,其中少不了“飯圈文化”的推波助瀾,或許有人會疑惑了,“飯圈文化”是從韓國傳入的舶來品,為什麼韓娛對於綜藝節目更具寬容度呢?

道理很簡單,內娛畢竟身處國內,而國內的人際交往特徵之一便是客套,說白了就是話只講好聽的,必要的時候要表現出吃虧是福。沒錯了,李晨在節目中的表現恰恰是如此,每輪都給自己低分數,人們往往稱這種選擇為高情商。尤其在娛樂圈,大家對此似乎是習以為常了,但這種高情商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更不用來衡量一個人的品行。

前兩天看到網友總結於正對羅雲熙、李昀銳、趙嘉敏以及範世琦的評價,依次為禮貌、很帥、朋友介紹的、挺好的,標準的客套話,潛臺詞可以理解為不瞭解、不想評價、不便評價。除非以上四人跟於正有比較激烈的矛盾,否則即便後者知道了一些“黑料”,也不會輕易抖摟出來的,因為損人不利己。

再比如汪小菲和大S的風波,透過汪小菲曬出的料來看,兩人早在大S再婚時已然交惡了。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汪小菲都處於一種隱忍不發的狀態,直到大S把汪小菲告上了法庭,並將訊息透露給了臺灣的媒體,汪小菲才開始反擊的。理由同上,家醜不可外揚,汪小菲主動向媒體訴苦的話,一樣是損人不利己,網友必然會嘲笑其甘當冤大頭。

說一千道一萬,在公開場合說一些無關痛癢的溢美之詞,壓根兒與人品扯不上關係,何況是帶有表演性質的綜藝節目。有一句話叫“好話說盡,壞事做絕”,看看吳亦凡便知,曾經也被標榜過優質偶像,實際上卻是作奸犯科之徒。

結語

baby此次成為眾矢之的,本質上依舊是粉絲互撕的一種表現形式,加上一部分人的人戲不分,從而構成了內娛之痛的鬧劇!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