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勝崔健,吊打羅大佑,請別再神化周杰倫裝X了

文|令狐伯光

說到華語樂壇一定避不開周杰倫,尤其是這幾年華語樂壇不行,懷舊黨和粉絲已經把周杰倫給捧到天上有地下無,我相信,大家經常在網路上看到各種拿周杰倫和國內外知名音樂人比較的問題,並且經常是周杰倫秒天秒地秒空氣。

這也包括同樣的臺灣音樂教父,羅大佑。

在國內音樂人而言,周杰倫也只是頂級那一層的中間水平。羅大佑這種頂峰上面的人,周杰倫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他頂多就伍佰,竇唯汪峰那個層次,陶喆和王力宏都不會比他差多少,當然整體影響力上弱半檔。

因為陶喆和王力宏一樣,也是真正有一定開創能力的人物,並沒有差到哪裡去。

這個對於整個華語樂壇有著承前啟後,有著鼻祖的開創性音樂人,還是香港許冠傑,內地崔健,臺灣羅大佑,周杰倫在音樂風格,商業屬性和巨大受眾上面,地們上面算是可以拉平了,但是在時代性上一直都輸了一檔,甚至不止一檔。

香港許冠傑,內地崔健,臺灣羅大佑?為何周杰倫不是“樂壇教父”

這個問題之前也寫過,大眾的評價經常和音樂從業者的評價經常背道而馳。

音樂性並不是說只有詠歎、歌劇和交響樂這些才具備高階性。 流行音樂本身兼具商業性和音樂性。 馮小剛人品什麼的我不評價,但他那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他說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電影。

觀眾審美的習慣層次和傾向決定了什麼電影是觀眾眼中的好電影。 流行音樂也是同樣道理。 但什麼是好的流行音樂,從業者和聽眾的評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聽眾更傾向於舒適區,我聽的爽那就是好東西。

但是業者和整個行業受到的影響,或者想聽到更多東西的一些人會對流行音樂有不一樣的理解。 交響樂可以提供的東西,流行音樂也許提供不了。但流行音樂能提供的東西,交響樂也未必能夠。

比如說《加州旅館》你讓交響樂這麼一折騰,那麼就沒有幾把吉他提供的那種迷離讓人起雞皮疙瘩的聆聽享受。

再比如你聽《VICTORY》,前奏一直在醞釀默默烘托,直到高亢入雲的女高音吟唱,聽的人雞皮疙瘩發麻。

可VICTROY是交響樂還是流行音樂? 這些都是音樂,目的都是提供一種音樂欣賞的感受。 那麼流行音樂既然也是音樂,就必須也提供可以讓人更舒服一些的東西,而不能只停留在口水歌等舒適區的東西的。

那麼兩岸三地的音樂教父羅大佑,許冠傑和崔健到底強在哪裡?

許冠傑是把粵語歌帶入香港流行樂壇,香港那嘎達也不太講時代深度,時代精神。

我們知道崔健和羅大佑有,但是很多人談到崔健和羅大佑,反駁的就說他們歌曲除了深度,不好聽之類的。崔健後期確實鑽到搖滾的牛角尖裡了,在人聲、旋律這塊已經完全沒有聽感的追求;羅大佑的後期的作品雖然有年代感加上嗓子不行,但是綜合聽感是沒得說的。

我自己特別喜歡雷鬼節奏型,包括ska,不過這審美是從聽Bob Marley和他幾個兒子開始的,一開始我還以為謝天笑是華語樂壇最早玩這個的,後來聽到張楚《螞蟻螞蟻》以為是他玩得早,直到當時聽了《之乎者也》這專,我才知道羅大佑才算是最早引進這曲風的。

(雖然這個日本人編的還把雷鬼的切分簡化了,沒有像樣的off beat,但是也夠有開創性)

如果只是音樂玩得早,只是有時代精神,羅大佑和崔健也不會成為教父。他們能成為音樂教父就是除了這些,對於華語音樂的創作上面,音樂風格的探索,建立和推動上定下了脈絡。

比如崔健的音樂還是要聽律動,他的審美偏好就是60S的老搖滾和爵士,以及西北地方民歌,但同時也很新潮,電子說唱放克雷鬼能用就用,從第三張《紅旗下的蛋》開始fujbsion,樂隊裡的薩克斯劉元,吉他手艾迪都是當時的大佬,元素融合剋制而兇猛。

那些覺得崔健歌詞大於音樂,時代性大於音樂性的,估計只聽了老崔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崔健最近的新專輯嘗試有突破也有失敗,旋律基本是捨棄了,不過一個60歲左右的老頭子仍然老當益壯,有一顆創新的心還是值得鼓勵的,羅大佑是相似的道理,這裡就不詳細分析了。

巔峰都是天王而不是“教父”?周杰倫和羅大相比,到底輸在哪兒

周杰倫的歌曲我也是從小聽到現在中年,青少年時他的live聽聲我都能大概知道是哪個演唱會,部分歌幾種版本的變調我都能哼哼。但這樣說吧,思想確實是不深刻,因為周杰倫是時代的產物,這就不是一個屬於深刻的時代。

說白了,就是真正深刻的作品不會也不允許有這樣的流傳度。

前期杰倫主打的是《范特西》牌,所以是一種幻想的形式,且不提。而後期吧可能心不在音樂上了。至於很多粉絲會說《止戰之殤》這種作品的主題也很深刻。

你總不能說一個作品講個愛情就和《霍亂》一樣深刻,講個家庭殺父案就和《卡拉馬佐夫兄弟》一樣,主題深刻並不代表作品深刻。真正深刻的作品像第三雙眼睛揭開了你看不見的世界另一面,像一把刀劃開了你一直偽裝著的外表肉體叩問著你的心靈,你甚至會不自覺地代入進去。

至少就像崔健《一塊紅布》裡的東西,且不說就那種愛與恨交織,迷茫與堅定混合的矛盾情感,周杰倫的作品是沒有的,農村包圍城市這種歌恐怕明星們都無法理解。流行音樂在社會最流行,卻從不涉及真實的社會。

音樂性,思想(內容),情感這三者崔健,羅大佑和周杰倫都有,不過周杰倫是內容,另外兩人是思想。

像崔健多了一個搖滾獨特的力量感,周杰倫多了個自己獨特的旋律性。

但我聽了21年崔健的新專輯,只能說有思想的人一直都在審視著自己和整個社會,而更年輕的周杰倫在資本的腐蝕下,作品唯一能說的就是幸好還有些音樂性。但是最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似乎這種音樂音樂性也慢慢淡去了。

不管周杰倫以前的音樂在商業上有多成功,但新專輯各種操作已然掉入資本的“銅臭”中。

上面好像又說了,所謂的時代性,時代精神並不是音樂牛x的唯一表現。就像時代性從來不是崔健,還有羅大佑成為華語樂壇教父的根本原因一樣。

推上神壇,又不斷開始質疑?周杰倫為何開始處於旋渦當中

先不說羅大佑,崔健歌曲承載的力量,他們兩人的作曲作詞編曲功力都是非常強的,作詞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散文詩法,用詞不華麗,但至情至性,有深度,能聽懂他的是少數,而且那時網路並沒有興起,所以一直都是小眾人群膜拜的物件。

同時就編曲這個層面也很強,羅大佑的歌曲編曲屬於黃霑《滄海一聲笑》那種。明明不復雜,但是幾件樂器,幾件配器便做到大音希聲的程度。

崔健的歌曲編曲上面要複雜一些,有興趣可以去看看92年崔健《假行僧》現場演唱會。

在那個時代崔健在現場就完成了各種樂器獨自表演和搭配,並且水平還不低。對於後來中國搖滾,各種中國樂隊可以說也是啟發性的。

周杰倫編曲和旋律一樣,最主要走流行路線,他的歌曲很符合當時青少年的喜好和心理狀態,而且那時網路正好興起,他的歌陪伴他們成長,現在也是構成網民群體的中堅力量。

但如果論先鋒,達明一派的劉義達都不一定比周杰倫差,伍佰在01年就為莫文蔚做出了《一朵金花》,周杰倫在陶喆嘗試性的《69樂章》失敗後,2011年竟然唱起了電音。

王力宏也是,人家伍佰在2001年就做了《一朵金花》那種專輯,差了數個檔次都不止。

周杰倫跟王力宏唱的電音連蔡依林專輯都可以說完勝,吳建豪2016年都能出《音樂不羈》這樣的專輯,方大同能出《西遊記》那樣高質量概念專輯,吳青峰solo都能出《太空人》那樣優秀專輯。

後來的周杰倫在唱啥?《告白氣球》跟《說好不哭》,今年的《最偉大的作品》更是笑話。

方大同比周杰倫在10年代強太多了,他跟王力宏是典型的需要靠引導的人。從2010年以後的專輯就能說明,沒有了那些編曲人跟前人引路就不知所謂。要不然很難解釋周杰倫2010年後專輯的水平。

勝崔健,吊打羅大佑,請別再神化周杰倫裝X了

不對,應該是《我很忙》以後的專輯水平。

方大同,吳青峰這些人為啥依舊能寫出不錯的專輯,方大同2005年出專輯,出道11年後寫出自己最佳概念專輯《西遊記》,周杰倫出道11年寫出了《驚歎號》《最偉大的作品》,笑話。

別比了,拿周杰倫和其它音樂人比較,是華語樂壇的“悲哀”

勝崔健,吊打羅大佑,請別再神化周杰倫裝X了

最後,他們都很有才華,只不過受眾群體和賽道不一樣,所以沒有可比性,你只能說格局、思想深度、影響力,那無疑羅大佑和崔健更勝一籌。

但任何一個流行度Top1的基本是融合性的人物,不侷限於單一曲風,而且會把最流行的曲風和自己獨特的曲風結合,例如邁克爾傑克遜和周杰倫,論某一個單一曲風,他們比不過前輩大佬,但論流行度就是一個大殺器,誰也比不過他們。

勝崔健,吊打羅大佑,請別再神化周杰倫裝X了

因為音樂元素多,畢竟人都是喜新厭舊的,所以周杰倫排行榜靠前是華語樂壇落寞的一個有力註腳,周杰倫就類似於相聲界的郭德綱,一個樂壇的看墳人,周杰倫熱度下降的時候,正好也是華語樂壇滑落到低谷的時候。

其實,歐美在MJ去世後,音樂不也是在重複嗎,甚至都有復古風Adele大火,也受到網路文化消解,也沒有中心化的人物了。

勝崔健,吊打羅大佑,請別再神化周杰倫裝X了

你們成天拿周杰倫比較這個,吊打那個,吹的是周杰倫嗎?

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除了懷舊還不是吹的當時流行還好的那個時代,現在流行不行罷了。拔高周杰倫秒天秒地秒空氣救不了華語樂壇,畢竟現在真正的好歌多的是,當然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