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全民熱議的《再見愛人2》,讓多少人學會了該“如何愛人”

最近,接連三條熱搜把一個女人罵成了全民焦點,詞條#張婉婷 讓人窒息#引發了大眾的廣泛好奇心。隨之,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再見愛人2》也成為了內娛熱議中心。被罵上熱搜的張婉婷究竟何許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又意味著什麼?當我們在謾罵、質疑、對壘、代入一檔節目和嘉賓時,我們的情緒只是來源於“窒息”的張婉婷嗎?還是某一時刻的我們的身邊人,抑或是我們自己?

接連追了4期節目,很多人似乎有了更多疑問和思考——《再見愛人2》真正想傳達的是什麼?究竟是一個情緒靶子?還是想為不同人群提供真實、有價值的婚戀問題解決方式?當我們在追看節目時,如果放下情緒宣洩的偏見,或許能收穫更多成長。

直視婚姻之殤

或許某個瞬間我們都曾是“令人窒息”的張婉婷

前兩期《再見愛人2》裡的張婉婷的確讓人“窒息”,隔著螢幕,都能理解為何胡彥斌、郭采潔等“催更團”成員要靠吸氧氣瓶“上工”。

在節目裡,張婉婷從不給老公宋寧峰話語權和麵子,把“我給你臉了吧”當對話日常。她甚至開著玩笑就能貶損宋寧峰的演技,說他是“拖油瓶”,更毫不考慮對方感受地說道“你這麼窮,你又不紅,你又沒本事”。張婉婷似乎一點也不掩飾她吵架的戰鬥力,掐著宋寧峰的脖子罵最難聽的話,然後輕描淡寫地說:“我只有這樣了我才舒服,我舒服了我們才能繼續這個婚姻。”反觀這段感情中的男方宋寧峰,忍讓、委屈、關愛、告白……

這樣的相處模式令人窒息,但冷靜下來反觀,張婉婷又並非孤例,現實中或許某個瞬間我們都曾是令人窒息的“張婉婷”。

曾經對愛情的美好憧憬,都消耗在了生活的柴米油鹽、車貸房貸、孩子奶粉錢興趣班、伴侶職業收入不穩定、緊張的婆媳關係等等日積月累的壓力中。

很多人以張婉婷為鏡子,以《再見愛人2》為鏡子,照見自我,警示自我,期待重新找到迷失在婚戀關係中的自我。節目中的“張婉婷”需要改變,節目外的“張婉婷”同樣需要改變,而這個發現和改變的過程,必然是長線的、需要經歷疼痛的。

正如節目中社會學博士沈奕斐說的:“不要把張婉婷當成指責身邊人的武器,要看到她們是在求救”。她們的行為言語可能過激,但所作所為的背後實際上隱藏了渴望得到愛和認可的求救訊號。“張婉婷”們真正需要的,是懂她們的人,是尊重。

探討自我成長、思考親密關係、剖析婚姻問題

隱藏在爭議背後的反思

不可否認,《再見愛人2》播出後,張婉婷和宋寧峰的相處模式引發了不小爭議,但爭議過後,由節目內容引發的關於自我成長的剖析、親密關係的思考、如何愛與被愛的探討,又在不同平臺被不同年齡、身份、偏好的受眾積極熱議和反思,構築了以“再見愛人”為核心的宏大思辨空間。

深諳兩性相處之道的情感博主們總結道:感情中無論男女,都該有適度的情緒表達。

在情感博主們看來,在這段感情中,張婉婷會將心中的不滿用偏激的方式全盤托出,不分場合地去糾正宋寧峰的言語行為,控訴他對自己的不理解,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希望他做出改變。反觀宋寧峰,作為一個男人,他也愛面子、要自尊,面對張婉婷的咄咄逼人,他選擇用沉默、委屈甚至默默流淚代替內心的想法,甚至被愛人說成“拖油瓶”時,他都還能笑呵呵地輕嘆一句“避而遠之”。久而久之,在一個表達欲過剩的人看來,他的沉默變成了冷漠;而在一個不願意表達的人眼中,她的直率也變成了偏激。

在以高知群體為主要受眾的某社交平臺上,《再見愛人2》則引發了對情感關係“站位”的熱議。越是高學歷、高收入的社會精英,越認同“平等共贏”的愛人關係,他們說最好的愛情,是彼此獨立又相互依賴。正如錢鍾書先生對妻子楊絳的評價,“她是我的妻子、情人、朋友。” 回顧他們的婚姻歷程,也會發現美好的愛情、婚姻生活總是那麼獨立、自信、平等,相濡以沫,扶持一生。

婚姻經營並非絕對的甲方乙方,沒有人能忍受畸形的“情感錯位”一輩子,越是親密的關係,就越需要平等與尊重,只有兩個人都感覺舒服,婚姻才能長久。

當然,更多年輕網友透過《再見愛人2》,看到了自己在感情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效自省,實現自我成長。嘉賓們的所作所為,實際上也是替觀眾們“試錯”的過程,在一步步試探、犯錯、反省和改正中,觀眾和嘉賓們共同實現了真正的成長。

正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一位《再見愛人2》的看客,也都有不同的視角和感受。觀看節目的同時,有人會不自覺地感同身受,有人則自我審視提前“避雷”,而在節目播出後,圍繞不同觀點,更多人會被激發出不同切面的深度反思,釋放更深遠的成長價值,或許這才正是節目的更深刻的意義所在。

全面迴歸真實

打造全民參與的“圓桌思辨會議”

最近一段時間,《再見愛人2》熱度不斷攀升,引發的眾多情感議題在各社交平臺不斷髮酵。豆瓣評分高達8。3分,四五星好評率佔到80%;抖音上,#再見愛人2相關話題的播放量早已破億;由此延展出的話題覆蓋了婚戀、娛樂、職場、社交、母嬰、女性、時尚、旅遊等各個賽道,還不斷有“自來水”參與到向身邊親朋好友安利節目的行列。為何《再見愛人2》能高口碑快速出圈?

首先,《再見愛人2》締造出了邀請全民自發“下場”參與的“圓桌思辨會議”,將從前觀眾在情感類節目中“聽你說”的傾聽者角色,升級為如今“我要說”的思辨者。

各大社交平臺上,人們的熱議焦點也從最初對節目內容的討論,逐漸延展到了更具心理學專業層面、更有深度和廣度的話題領域。網友們再不侷限於“圍觀”,而是樂於在這檔節目構建的“圓桌思辨會議”中分享、反思、昇華。《為什麼很多人說宋提供不了情緒價值?》《婉婷的潛意識模式分析》《經營婚姻的方式錯了,那愛還在嗎?》《我們總對陌生人保持體面,對愛人惡言相向》等由節目內容催生出的高質量思辨貼,更是覆蓋了抖音、小紅書、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等社交網路平臺,掀起了網友更高參與度和熱度的新一輪探討,為更多人提供社會層面的有效價值,《再見愛人2》已然成為了全網最熱的情感課題。

其次,節目中的三組嘉賓覆蓋30至60+人群,讓不同年齡、圈層、處於親密關係各個階段的人群,都能找到各自的現實折射鏡子。

從第一季至今,憑藉核心的真實,《再見愛人》構築出了最真實、生活態的場景,房車、行李箱、一餐一飯、一群被現實婚姻問題困住的人……節目將柴米油鹽、生老病死,甚至一地雞毛都展現在觀眾面前。

核心的真實最終成就了《再見愛人》身為紀實觀察類真人秀的破局可能。節目就像一面折射現實的鏡子,讓人們在生活、婚姻、事業、家庭中遇到的窘迫、困境無所遁形,很容易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宋寧峰被妻子無微不至照料的同時也需要直面她的暴躁情緒、盧歌在堅守藝術理想和賺錢養家之間糾結反思卻很難證明自己找到的就是對的答案、艾威多年精心照顧生病的妻子卻發覺最終還是有很多珍貴的東西被永遠消磨掉了……很多時候,透過《再見愛人2》的紀實化鏡頭語言,我們更能直視當下的困境,鼓起勇氣迎接未來的挑戰。

最後,在亟待關注全民心理健康的當下,《再見愛人2》以婚戀話題為切口,全面關照當下人們的情感、情緒,喚醒大眾直視自我情感的內驅力,與不佳情緒和解、在不同社會關係中實現自洽。《再見愛人2》傳遞溫暖,為我們提供了適當的心理療愈。

之於生活、婚姻,《再見愛人2》伸出了一記直擊問題核心的重錘,讓從前情感混沌的人們開始思考,在親密關係的磨礪中實現成長。而作為觀眾,我們不應是那枚砸向“張婉婷”的石頭,換個角度看,她可以是我們任何一個人的某一時刻、某一面,這也是節目帶給我們的思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