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神舟十五號29日發射,真正意義的空間站來了!專家:6人同時在軌,也不會有人沒床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神舟十五號瞄準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組成,費俊龍擔任指令長。

11月28日,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神舟十五號乘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有些機櫃神舟十四乘組來不及弄好最終的狀態,神舟十五要在整個的空間站再安裝15個科學實驗的機櫃,進行6次貨物由內到外的轉移,完成大量實驗任務,這對於提高我們空間站的科研能力非常重要”。

據悉,本次神舟十五號依舊是執行183天左右的航天任務。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計劃於明年5月返回東風著陸場。

↑從左至右:張陸、費俊龍、鄧清明  圖片來源:CCTV+

三艙三船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空飛行器”

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按照計劃,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埠,也就是現在空間站組合體唯一一個空著的對介面。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焦維新教授表示,我國目前的空間互動對接技術已經掌握得非常好了。“從神舟八號開始就演練空間互動對接,包括自動互動對接,手工互動對接。在神舟十三號飛船的時候就演練側面互動對接,神舟十四號飛船也是採用側面互動對接,應當說都比較成熟了,沒有什麼新的技術障礙。”焦維新說。

據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之後,中國空間站將形成“三艙三船”構型,也就是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同時在軌的、總重超過100噸的空間站組合體。

對此,楊宇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空間站的組合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連線過程,整個連線是整體一體化、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把兩個或者多個航天器連線在一起。“對接機構只是一個必要條件,中間還包括可再生式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導航與指導控制系統,電源管理系統的熱控系統,通訊測控通訊系統和資料處理分發儲存這些系統,都要實行一體化。”

↑27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進行了最後一次全區合練和全系統氣密性檢查 圖據視覺中國

關於由一艙兩船,到一艙三船,到兩艙兩船,再到兩艙三船,最終到三艙三船的執行模式,楊宇光表示,整個的過程是一個從小到大,從少到多的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未來我們空間站進行擴充套件之前,基本構型就是現在形成的一個最大構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空飛行器了,標誌著我們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成熟。”楊宇光說。

在軌輪換

“面對面進行任務交接更可靠”

據悉,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個乘組都將在軌飛行6個月,將首次實現乘組在軌輪換,實現不間斷有人駐留。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軌駐留5-10天。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在軌輪換後,在軌駐留6個月。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計劃於明年5月返回東風著陸場。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計劃於一周內完成在軌輪換任務,返回東風著陸場。

楊宇光介紹,從上個世紀80年代人類的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開始,乘組在軌進行任務輪換的慣例就已經形成。此次進行在軌輪換,是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需要。

“從必要性的角度來看,中國空間站很多實驗是跨乘組週期的,一個乘組例行在軌駐留的半年時間裡不一定能做完。另一方面,空間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巨大的空間飛行器,管理非常複雜精細,甚至涉及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兩個乘組面對面進行在軌的實驗任務和管理任務交接更加可靠,能夠保證安全性和正確性。”楊宇光說。

焦維新則表示,實驗有什麼特點,取得了什麼成果,應該注意什麼問題,面對面現場交接溝通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維護空間站的正常執行。

“但從充分性的角度考慮,肯定還有很多技術挑戰需要解決。”楊宇光說,整個空間站的執行是要靠可再生式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3個人和6個人顯然負荷是不一樣大的。

據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介紹,首次實施乘組在軌輪換,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在軌資源的最佳化保障,二是工作計劃管理與協調。在生活方面,在軌配置了兩套廚房裝置,可同時進行進餐準備,根據空間大小選擇一起進餐或分場所進餐,兩乘組可分享食品;此外,兩個艙段配置了兩個衛生區、六個睡眠區,均可獨立使用。

楊宇光認為這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提供了最大的支撐,“像俄羅斯在國際空間站的核心艙只有兩個睡眠區,如果三個人想同時睡覺的話,另一個人就得找個地方湊合。而我們在問天實驗艙還有三個航天員的睡眠區,這就保證即使6人在軌,也不會有人沒床睡了。”

↑11月1日,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後,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埠 圖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承前啟後

“今後任務是全力做好科學實驗”

楊宇光表示,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11月3日,夢天實驗艙完成轉位,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形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合體。楊宇光表示,夢天實驗艙轉位成功,神舟十四號乘組進駐夢天實驗艙,空間站的基本構型——T字型構型就已經完成了。從外觀看,空間站基本建成,但是內部有很多紛繁複雜的工作要做。

“有些機櫃神舟十四乘組來不及弄好最終的狀態,神舟十五要在整個的空間站再安裝15個科學實驗的機櫃,進行6次貨物由內到外的轉移。從神舟十五到神舟十六的交接,就是一個在運營階段的正常交接過程了。”楊宇光說。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此次任務是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為:驗證空間站支援乘組輪換能力,實現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輪換;開展空間站艙內外裝置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裝置安裝與除錯,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進行空間站日常維護維修;驗證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常態化執行模式。

在焦維新看來,神舟十五號的飛行任務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標誌著空間站建設階段已經完美收官,進入了空間站工作的新階段。“今後的任務是全力做好科學實驗,工作的重點就是開展多學科的科學實驗。怎麼能夠更好地提高科學實驗的水平,更快地出現更多的科學成果,這是我們以後追求的目標。”焦維新表示,未來的航天隊伍結構角色也會發生變化,增加不同的角色。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 王辰元 記者 吳陽 實習生 黃藝南 程禕晨

編輯 餘冬梅 何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