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音樂劇迷看完電影《倒數時刻》,會為這些彩蛋落淚|揭秘

11月19日,改編自音樂劇創作人喬納森·拉森同名自傳性劇作。由史蒂文·萊文森編劇,安德魯·加菲爾德主演,林-曼努爾·米蘭達執導的個人首部音樂劇影片《倒數時刻》正式上線。對於喜愛音樂劇的觀眾來說,這部作品裡有許多致敬傳奇的梗等待著挖掘。

音樂劇影片《倒數時刻》劇照。

提到喬納森·拉森與《倒數時刻》,相信大多數人會對此感到些許陌生,而若提到他的另一部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吉屋出租》(RENT),曾在上世紀90年代,締造了全美百老匯音樂界的傳奇。可以說,《吉屋出租》深深影響了一代音樂劇人,其中就包括電影版《倒數時刻》的導演林-曼努爾·米蘭達,他曾在一篇自己撰寫的文章《與時間賽跑的追尋繆斯之旅》(Pursuing the Muse Against the Clock)向喬納森致敬。文中便提到,17歲生日那天,當米蘭達第一次看到《吉屋出租》,在很多方面顛覆了他對音樂劇的認知。也因《吉屋出租》,他在高中時期,便寫了一部獨幕音樂劇,由此開啟了自己的創作生涯。

電影《倒數時刻》導演林-曼努爾·米蘭達與主演安德魯·加菲爾德在影片放映會上。圖/IC PHOTO

成為音樂劇演員後,米蘭達曾參演了外百老匯版《倒數時刻》,同為年輕的演員與藝術家,是《倒數時刻》讓他一直擁有著繼續前行的力量。“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自畫像,這簡直是預演了我二十多歲時的情形……是喬納森一直沒放棄,咬牙堅持,鼓舞了一代劇作人跟隨他的腳步,而我也是其中一個。”借《倒數時刻》上線之際,新京報揭秘關於這部作品背後的音樂劇傳奇故事,以及影片中隱藏的亮點與彩蛋。

【影片背後的音樂劇故事】

1、真實還原1991年《倒數時刻》演出現場

影片《倒數時刻》的故事設定在1990年,主角為加菲爾德飾演的“喬尼”(Jon),一位年輕且雄心勃勃的音樂劇作曲家,一邊在紐約曼哈頓的下城區餐廳當服務員,一邊創作自己的音樂劇《傲慢》(《Superbia》)。在迎來30歲生日之際,他苦苦創作的作品也將迎來首演。首演雖然很成功,但作品並未得到追求經濟回報百老匯製作人的青睞。最終,喬尼在偶像史蒂芬·桑德海姆的激勵下,繼續回到音樂劇創作的道路上。

正如“喬尼”在影片開場《30/90》中,所唱到的“我收過的拒絕信數不勝數,來自業內的每一位製作人,劇院公司,唱片公司及電影製片廠……” 。現實中的喬納森,在1983到1990年之間,以喬治·奧威爾的名作《1984》為藍本改編創作了音樂劇《傲慢》,但遺憾的是,這部作品除1989年以搖滾音樂會形式演出過數場之外,從未被正式製作搬上過舞臺。為表達自己在創作《傲慢》過程中,所經歷的無人願意投資製作這部作品的挫敗與失望之感,他又於1991年完成自傳式搖滾音樂劇《倒數時刻》。影片中,導演米蘭達真實還原了喬納森在1991年現場演唱《30/90》時的演出狀態,在“加菲”傳神的表演加持下,更可稱之為電影開場的“神來之筆”。以此完成導演米蘭達與喬納森兩代音樂劇創作者,橫跨整整三十年的隔空對話。

電影《倒數時刻》開場,加菲爾德還原喬納森當年演出狀態。

2、離世五年後《倒數時刻》才真正被搬上舞臺

最初的《倒數時刻》實為一出獨角戲的表演設定,除一架鋼琴伴奏外,主演也只有喬納森本人。在歷經《30/90》《Boho Days》兩次更名之後,第一次試演結束,喬納森又對作品進行了部分修改,最終定名為《倒數時刻》,以表達他當時經歷等待與煎熬之後,期待爆發的心情。

與日後《吉屋出租》的轟動場面不同,《倒數時刻》在最初問世階段,只是會不時地在外百老匯和外外百老匯進行短暫演出。直到1996年喬納森去世後,他的好朋友利科克找到了曾獲普利策與託尼獎雙料最佳戲劇《求證》的編劇大衛·奧本,希望奧本能重新改編這部作品,並把它重新搬上舞臺。作為百老匯金牌編劇及製作人的奧本,將《倒數時刻》原來由一個人演的獨角戲改編成了有三位演員的音樂劇。2001年,經過改編後的《倒數時刻》在外百老匯首演。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林-曼努爾·米蘭達在製作《漢密爾頓》之前,曾短暫地出演過主角“喬尼”。

與當年喬納森一個人一架鋼琴完成這部現場版《倒數時刻》不同,在影片中,導演林-曼努爾·米蘭達替自己的偶像還原了其生前在作品中未能實現的演出情景。無論從開場《30/90》到《JOHNNY CAN’T DECIDE》《SWIMMING》等現場作品,均由“加菲”與另外兩位演員兼歌手約書亞·亨利,凡妮莎·哈金斯三人及現場樂隊合作完成,讓喬納森的作品在今天,有了更為完整地舞臺表現力。

電影《倒數時刻》中,“加菲”與另外兩位演員兼歌手約書亞·亨利、凡妮莎·哈金斯三人及現場樂隊合作完成了當年喬納森未能實現的演出場景。

3、創作了七年《吉屋出租》卻錯過了首演

當年《老友記》中,瑞秋在玩填字遊戲時曾問過錢德勒:“1996年,託尼獎得獎作品是什麼?”答案:“《吉屋出租》”。的確,與《傲慢》《倒數時刻》兩部作品相比,《吉屋出租》是真正讓喬納森·拉森走向音樂劇創作生涯巔峰的作品,但遺憾的是喬納森自己卻永遠沒能等到那一時刻的到來。

如今作為百老匯金牌製作人的傑弗裡·謝勒,已經與林-曼努爾·米蘭達合作了《身在高地》《漢密爾頓》等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當時年僅二十多歲的謝勒,也正是在《倒數時刻》演出中看到了喬納森和他的創作潛力。第二天,謝勒便寫信給他表示:“我要給你做部戲。”

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百老匯,主流作品往往都是《貓》《悲慘世界》《歌劇魅影》等在商業上大獲成功的流行音樂劇。對此,當時紐約戲劇界一直有批評與抱怨,呼籲美國的音樂劇院應有一種新鮮且具有現代性的作品出現,但似乎又沒有人清楚地知道這該如何做到。促使喬納森不停創作的隱形動力,便是他內心一直想要把搖滾樂重新帶回百老匯舞臺。

影片開始,為觀眾介紹了音樂劇《吉屋出租》。

其實還沒有與謝勒相識之前,從1989年開始,喬納森便已經開始著手將普契尼的經典歌劇《波西米亞人》改編成音樂劇《吉屋出租》,自己承擔了編劇和作曲的全部工作。正如影片《倒數時刻》裡“喬尼”所遇到的困境一般,在《吉屋出租》問世前的七年時間裡,為了生計,喬納森全是靠在餐廳打工堅持完成創作。儘管生活十分拮据,《吉屋出租》能夠在未來百老匯上演的願望支撐著他走過了那段艱難歲月。數年間,他不停創作與修改劇本,為這齣劇寫了上百首歌。最終呈現在舞臺上的,只是其中的四十四首歌曲。

1996年1月25日,一部用搖滾樂表現年輕人困惑與喜悅、痛苦與理想的作品《吉屋出租》在紐約的外百老匯劇院舉行首場試演。當天清晨,在最後一次著裝聯排結束後的數個小時之後,喬納森因馬凡氏綜合徵引起的主動脈剝離,悲劇性地在自己的公寓中去世,此時距離晚上試演開始,僅差十餘小時。

雖然喬納森的年齡永遠地停留在35歲,《吉屋出租》與觀眾見面的這一天,他的父母強忍悲痛,要求《吉屋出租》如期完成演出。第一次演出結束後,整整三十秒內,劇院全體觀眾鴉雀無聲,直到有觀眾起身打破沉寂說出:“謝謝你,喬納森·拉森!”由於演出太過轟動,同年4月21日,《吉屋出租》正式亮相百老匯,至2008年在百老匯永久謝幕,12年間共演出5124場,全球巡迴演出12000場。

【電影版致敬彩蛋與細節】

1、百老匯眾星雲集《Sunday》致敬“桑爺”

在影片《倒數時刻》中,“大場面”莫過於《Sunday》的演唱部分。“喬尼”與1988年託尼獎最佳音樂劇《歌劇魅影》男主角霍華德·麥克格林;1997年託尼獎最佳表演獎及2020年安東尼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查克·庫珀;曾獲奧斯卡獎、託尼獎,兩個格萊美獎和金球獎的喬爾·格雷;憑藉《哈迪斯城》摘下2017年託尼獎最佳男配角獎的安德烈·德·希爾茲 ;託尼獎歷史上首位最佳戲劇非洲裔女演員菲莉西亞·拉沙德;託尼獎七次提名、兩次獲獎的伯納黛特·彼得斯;曾獲得兩次託尼獎及艾美獎的美國女演員兼歌唱家畢比-諾維爾什等十三位百老匯“名角”,在喬尼打工的“月光餐廳”,共同完成當年喬納森為了致敬史蒂芬·桑德海姆而創作的作品《Sunday》。

影片《倒數時刻》中百老匯眾星雲集《Sunday》致敬“桑爺”。

在《Sunday》這首作品的尾聲,亞當·帕斯考、達芬妮·魯賓-維佳 、威爾森·傑梅因·賀雷迪亞等數位出演過不同版本《吉屋出租》演員的出現,令人感嘆導演林-曼努爾·米蘭達的用心,他本人則操著一口西班牙語,以“後廚”的身份閃現其間。

2、米蘭達埋下對“桑爺”的敬意

作為兩代音樂劇旗幟性人物,如果喬納森當年用《Sunday》作為音樂致敬了“桑爺”,那麼作為《倒數時刻》的導演林-曼努爾·米蘭達,則將這首歌最後一個鏡頭作出了法國新印象派(點彩派)創始人修拉,由無數點狀筆觸構成的畫作《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的效果,從視覺上完成了自己對“桑爺”的致敬。當然,影片中對“桑爺”的致敬比比皆是,他以修拉為靈感,創作的早期音樂劇代表作《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也出現在了“喬尼”家的電視機裡,《星期天與喬治同遊公園》講述了一位畫家犧牲個人生活專注於自己的藝術,顯然與影片《倒數時刻》表現的主題相對應。有趣的是這一版的女主角正是在《Sunday》部分出現過的伯納黛特·彼得斯。

《Sunday》歌曲最後一幕,由無數點狀筆觸構成畫作《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的效果。

喬納森從學生時期便深受桑德海姆音樂的影響,以通訊形式結識“桑爺”之後,更是受邀與其見面。桑德海姆對喬納森的作品極為賞識,並不斷鼓勵他堅持創作,還不停地給各種製作人寫信,推薦喬納森的作品和才華。在這部影片中,無論在音樂劇工作坊上,或是尾聲桑德海姆主動透過答錄機給“喬尼”留言,都表現了前輩對於晚輩的呵護與提攜。

3、喬納森的好友們

不瞭解音樂劇的觀眾,很輕易便會忽略掉畫面上的兩位食客,這兩位食客是詹姆斯·C·尼古拉與羅傑·巴特。

《倒數時刻》中的食客彩蛋。

尼古拉作為當年紐約外百老匯劇院的負責人,喬納森的《倒數時刻》與《吉屋出租》兩部作品的上演,都與他的支援與推動有很大的關係。羅傑·巴特1999年便獲得了託尼獎和紐約戲劇委員會獎,他最為中國觀眾熟悉的角色莫過於《絕望的主婦》中完美主婦布瑞的愛慕者藥劑師喬治·威廉姆斯。他與喬納森相識在“月光餐廳”,彼此是非常好的朋友。

4、導演的父親出鏡

當“喬尼”與“邁克爾”搬入新的公寓之後,這位站在門房的老人不是別人,正是林·曼努爾·米蘭達的父親——小路易斯·米蘭達。他之前在米蘭達的作品中出現過。

導演米蘭達的父親小路易斯·米蘭達。

5、寫作研討會上雲集了百老匯金牌創作人

與《Sunday》的百老匯“名角”彙集相比,在喬納森的寫作研討會場景中,裡面的觀眾全部是現實生活中百老匯的劇作家、詞作家、作曲家等,在此僅取一人作為代表——史蒂文·萊文森。他不僅是託尼獎最佳音樂劇作品《致埃文·漢森》等作品金牌編劇,同時也是影片《倒數時刻》的編劇。

現實生活中百老匯的名創作人走進了影片鏡頭裡。

6、史蒂芬·桑德海姆的真聲

雖然布萊德利·惠特福德在影片中扮演了音樂劇傳奇人物史蒂芬·桑德海姆,但影片中桑德海姆在答錄機上留言,導演米蘭達用了桑德海姆本人真實的聲音。這是等待觀眾去破解的彩蛋。

答錄機裡用了桑德海姆本人真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