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圍爐煮茶時,4個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一個比一個重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早起來,降溫了。

氣溫驟降十來度,一夜入冬。

清清冷冷之際,圍上炭爐,閒話家常是暖心的事。

今年冬天,圍爐煮茶可謂趕時髦的飲茶新體驗。

然而,網紅版的圍爐煮茶,本質上更接近露營熱的延續。

炭爐、烤架、茶點、木椅、烤食等元素相加,頗為具有吸引力。

再牽扯上“茶文化”的外衣,和朋友相聚,圍爐煮茶,社交樂趣多多。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圍爐取暖,頗為具備過冬的氛圍。

從網上看到這樣的觀點,“用炭爐煮茶,比普通的電陶爐加熱更有古樸意境,更有高階感。”

這樣的一踩一捧,顯然不可取。

冬天煮茶喝,炭爐煮茶和電陶爐加熱,沒有高低之分。

從客觀角度看,現代生活裡,用電加熱更高效實用。

反之,用炭爐加熱的侷限性不少。

《2》

一、圍爐煮茶,最好放在戶外。

在過去,還沒有建起這麼多高樓大廈前,舊時的民居生活裡,幾乎家家都有著一個小院。

閒暇時間,呼朋喚友坐在院前喝茶飲酒,閒話家常。

圍爐取暖,倒也方便。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但住進了高樓後,圍爐煮茶多有不便。

畢竟,室內環境下,不宜燃起明火。

哪怕將門窗開啟,確保了通風后,在室內圍爐煮茶,還得提前買好無煙木炭,以免得將牆面燻黑。

但是,即便移到戶外,圍爐煮茶也得面臨不少現實問題。

早些天,天氣還沒徹底降溫前,戶外煮茶倒也覺得可行。

但氣溫驟降,寒風呼嘯之時,待在戶外吹風受凍,體驗感並沒有那麼好。

哪怕圍著炭爐,從遙遠西北方向吹來的寒風,也能快速吹散四周的暖意。

再說,秋冬時節, 普遍乾燥少雨。

氣溫低,溼度低,平日若是沒有及時抹上保溼,面板還容易乾燥皸裂。

在這麼幹燥的天氣下,支起炭爐,圍爐煮茶之前,一定要遠離可燃物。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謹慎防火,才能享用愉悅的煮茶時光。

《3》

炭爐加熱,效率偏慢。

支起炭爐後,放上煮茶壺,稍微將茶壺烤熱後。

趁熱投入適當幹茶,注入清水開始加熱。

從冷水狀態,慢慢加熱到沸騰,起碼得半個小時。

具體用時長短,得根據煮茶的水量、炭爐溫度變化來決定。

但不論怎麼說,炭爐的加熱用時都比電陶爐慢多了。

邀朋友敘舊,客人落座之後,超過十來分鐘的時間,熱茶還沒煮好。

杯中空空如也,盼到望穿秋水,才能喝上一杯茶。

如果喝茶人數多,還少不了輪流排隊,耐心等待。

這場景,未免太尷尬。

相比之下,用電陶爐加熱更快速、高效、省事。

摁下加熱後,一旁還能顯示加熱時間。

壺中的湯水燒到滾沸後,部分電陶爐還能自動提醒,自動斷電。

哪怕是第一次嘗試煮茶的新茶友,也能完美駕馭。

反過來,如果是用炭爐加熱,對個人動手能力要求比較強。

何時添炭?要不要撥動炭火?該怎麼調整炭火溫度?

這一切,都得耐心琢磨,才能參透箇中細節。

《4》

炭爐煮茶,不是所有的煮茶壺都適合明火加熱。

今年的秋冬季,圍爐煮茶的話題度很高。

不過細看了一圈網上的曬圖,不知茶友們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細節?

圍爐煮茶時,很少看到玻璃煮茶壺的身影。

背後的原因,稍加思索,不難理解。

從風格佈置上看,圍爐煮茶,側重古香古色的古風意境。

而玻璃煮茶壺,風格略顯現代。

為了整體的風格統一,用上古樸的粗陶壺會更適合。

從煮茶體驗看,圍爐煮茶,用的是炭火加熱。

而玻璃煮茶壺,壺身通透。洗淨擦乾的玻璃壺,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還能發散出亮閃閃的光澤感。

煮茶時,哪怕耐高溫的玻璃煮茶壺,不懼炭火高溫加熱。

但壺底容易被炭灰燻黑,看起來髒兮兮的,有礙觀瞻,拍照起來不好看。

相對而言,選深色的粗陶壺,更適合炭爐加熱。

要是選了淺色的茶壺,拍照打卡時,壺底被燻黑了一大圈,十分影響顏值。

拍照曬圖分享的話,多有不便。

《5》

網紅版圍爐煮茶,“茶”的存在感不強。

今年悄然走紅的圍爐煮茶專案,更像是披著“茶文化”外衣的自助燒烤。

或者說,簡易版的戶外聚餐。

側重點,更偏向各式烤食。

前段時間,身邊有位朋友去體驗了圍爐煮茶。

到了地方後,不得不說,環境佈置很用心。

很適合年輕一代聚會閒談,拍照、打卡、曬朋友圈。

但接到選單後,定睛一看,上面關於各式吃食的介紹很詳細。

水果類,可以烤橘子、甘蔗、柿子。

主食類,可以烤地瓜、芋頭、南瓜。

糕點類,可以烤年糕、棉花糖。

堅果類,可以烤板栗、烤核桃、烤花生。

然而,關於茶的內容,卻寥寥無幾。

點一個圍爐煮茶套餐,翻到最後才看到樸實無華的四個大字——熱茶一壺。

至於具體茶名是什麼,都沒有詳細標註。

茶葉種類、產區、工藝、風味特色等,一概沒有介紹。

很像去酒樓吃飯時,店家附贈的佐餐茶水。

其用處,更多是為了解渴潤口。

吃鹹了喝點茶壓一壓,吃噎了用茶水順一順。

茶湯滋味好壞與否,並不是重點。

按照這種注重場景化佈置,輕視茶味核心的專案設計,很難吸引到真正的茶客。

本著玩一玩,體驗嚐鮮的心態,或許在一開始時,能吸引到不少客人。

但長此以往,新鮮感一過,很難換來回頭客。

按那位朋友說的一句大實話總結。

“真正愛喝茶的人,有誰願意花300塊就過來吃個烤地瓜?!”

《6》

網紅風格的圍爐煮茶,離不開眾多茶點的陪襯。

精緻的茶具、精巧的杯盞,再加上花花綠綠的各式茶點。

整齊有序擺放在一起,拍出來的照片很誘人。

不過,從專注品茶角度看,茶點本身不能“喧賓奪主”。

太甜、太鹹、太酸、太辣、太油膩,統統不妥。

喝茶以茶為主,茶點僅是陪襯。

如果在短時間內,吃掉了太多甜膩的烤食。

此時的喝茶,更像是解渴,很難喝準茶湯本身的細膩風味層次。

再說,長時間放在炭爐上,任茶水咕嚕咕嚕,不斷沸騰。

最終煮出來的茶湯,論清甜爽口香滑滋味,不如蓋碗沖泡來得好。

如果將網紅風的圍爐煮茶,視做應景社交,倒也無妨。

畢竟,冬天氣溫低,不論愛喝茶,還是不愛喝茶的人,都抗拒不了一口香甜軟糯的烤地瓜。

但回到休閒飲茶、品茶喝茶的角度本身。

同樣是拿出好幾百的預算,比起喝一壺略帶茶味的湯水。

根據日常喝茶喜好,選兩、三泡核心正巖好茶,豈不是更有價效比?!

更多關於煮茶的知識

煮茶時加陳皮更有味,銀壺銅壺煮茶口感好?這些煮茶誤區你還犯嗎

大開眼界,從風爐煮茶到電陶爐煮茶,煮好一壺茶,茶具該怎麼選?

煮茶時,幹茶和葉底分別怎麼煮,村姑陳出招了,這樣煮茶好喝百倍

白茶怎麼煮更好喝?村姑陳總結4大煮茶誤區,煮茶一點都不難

只有老白茶能煮茶喝?年份短的白茶不適合煮茶?這是真的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