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衚衕裡開小課堂、公園有專屬活動區,探訪北京的“兒童友好”空間

兒童友好是指為兒童成長髮展提供適宜的條件、環境和服務,切實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什麼樣的城市才是兒童友好城市?什麼樣的專案對兒童才是友好的?

2021年,北京市東城區率先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今年6月,東城區婦兒工委辦公室和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釋出《東城區兒童友好地圖1。0版》,覆蓋校外實踐基地、公園綠地、醫院、社群兒童活動陣地等68個點位,旨在促進兒童更便利地享有各項服務。

地圖將點位分為四大型別,分別是校外實踐基地、醫療健康空間、兒童之家和休閒遊憩空間。記者實地探訪,從具體專案中“解碼”兒童友好城市這一概念。

現場1

親子閱讀、文化體驗,書店打造兒童專屬“書海”

在王府井書店三層,各種彩色書籍讓人一看就能看出這是專屬兒童的書海。弧形的書架自下而上向外延伸,柔和的燈光落在淺黃色、綠色的木質書架上,環境靜謐又溫暖。

這是由東城區婦聯與王府井書店共同打造的集親子閱讀、文化體驗、互動交流於一體的兒童公益閱讀友好空間。今年1月,東城區婦聯與王府井書店達成合作,“東城區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王府井兒童之家·童閱學堂”落地王府井書店。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家長在輕聲給孩子讀繪本,也有孩子在自主閱讀。“我們上個禮拜也來了,孩子在這兒能看書、玩積木,整體氛圍很好。”一位家長說。

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平時來此閱讀的孩子比較多,有時也會舉辦一些有趣的活動。“繪本區經常舉辦講繪本的活動,大概在11月,還舉辦了一場和敦煌文化有關的活動。每場活動參加人數都在50人左右。”她指著繪本區說,“舉辦活動時,那裡的隔簾會放下,裡面人會多些。”

記者從東城區婦聯瞭解到,2022年寒假期間,東城區婦聯在這裡開展了“兒童友好 冬奧童行”“送法到家”等11場活動,豐富兒童寒假生活,營造全面兒童友好氛圍。親子閱讀基地設立以來,已舉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實踐活動近30場,30餘名家教專家、家庭領讀人等志願者參與活動,惠及兒童近千人次。

■現場2

一年開展兒童活動百餘場,衚衕裡有處“三點半課堂”

東城區美術館后街40號,是一座總建築面積達5411平方米的四合院,這裡是“美后肆時”市民文化中心。在磚紅色的大門後,是青磚鋪成的廣場,透過榫卯技藝的穿插、拼接與入口連線形成半敞開式的公共文化空間。

據瞭解,該中心有美劇場、美展館、美閱館等21處不同的功能空間,可為各年齡段人群提供閱讀、藝術、文創、園藝、美食、健身等主題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特色文化體驗,僅去年,東城區就在此開展兒童類活動152場,今年,東城區婦聯還在這裡成立了“家庭成長中心”,定期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傳活動。

“我們有大量為少年兒童提供的服務內容,其中很多都是免費的。比如小朋友的四合院讀書會、非遺課程、親子課程等,都在持續開展。”該中心負責人介紹,“雙減”政策落地後,中心開設“三點半課堂”,孩子們放學後可以在這裡參加手工製作、閱讀、書法繪畫等活動。“周邊地區的小朋友可能缺乏一個比較寬闊的活動場所,這裡給孩子提供了一個釋放天性的空間。”

該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瞭解到周邊有些小朋友的父母都在防疫一線,“美后肆時”聯絡所屬街道,為孩子們開展假期賦能活動營,組織了超輕黏土、非遺手作、觀影、朗誦、書畫等活動,並輔助孩子們完成假期作業。

今年8月,中心還開展了“與愛‘童’行 守護童真暑期”主題活動,22名務工子女在這裡學習黏土手工製作、觀看中軸線紀錄片、閱讀繪本等。提起這次活動的緣起,這位負責人很是感慨,“我們周邊有一家菜市場,一些商戶的孩子趁暑假來北京和父母團聚,然而父母很難抽出時間關注和陪伴他們。孩子們來北京一趟不容易,我們想把北京的文化送到他們身邊。活動中,我們整個團隊也深受觸動,內心感到很溫暖。”

■現場3

公園地面使用軟製材料,活動設施面向不同年齡段兒童

作為休閒遊憩空間,亮馬河公園(東城段)設立的兒童活動區顯得童趣十足。在這裡,“森林休閒水岸”段是專門為兒童打造的活動區域,建設過程中,公園在保留大樹的基礎上適當擴充套件活動空間,讓周邊增加地形圍合,形成足夠大的活動空間。活動區周邊還設定了座椅,家長們能夠坐下來休息。

走進這處兒童活動區,由紅、黃、藍色塊組成的彩色地面,配合著微微起伏的地形和異形遊樂設施,顯得童趣十足。兒童活動場、林下棧道、滑梯、互動科普設施、各種攀爬裝置等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提供德、智、體、美的遊樂空間。此外,這裡的地面採用的是舒適環保的軟製材料,為孩子們追逐、玩耍提供了安全保障。

除了提供活動場所,公園內還有以“北京鳥類文化”為主題的展示設施,透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和融入環境的景觀小品,向孩子們及周邊百姓宣傳講解北京鳥文化科普知識。

此外,作為東城區兒童友好公園試點,龍潭中湖公園定位為服務親子家庭與運動愛好者的“活力潮運動”特色公園。園內設有濱水活動館、科普館、童趣天地、智慧體育場、摩天輪廣場、環湖跑道等基礎設施,透過開展親自然、富活力的親子家庭體驗內容,滿足大眾休憩、健身、娛樂、科普教育等需求。

據介紹,東城區近年來在龍潭公園、柳蔭公園等9所區屬公園持續開展“樂享自然 快樂成長”系列互動體驗活動,以自然遊戲、自然筆記、自然觀察等形式,為少年兒童講好公園裡的自然課,4萬餘人次參與。

以長安街、中軸線串聯資源,開展老城區適兒化改造

除了王府井書店和“美后肆時”市民文化中心這樣的校外實踐基地、以亮馬河公園為代表的休閒遊憩空間,“暖空間”兒童之家、為兒童提供全週期保健服務的東城區婦幼保健院等專案或試點,都受到了家長和孩子的歡迎。

“東城區兒童工作起點高、基礎好、示範性強,作為首都核心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公共服務功能健全,社會治理基礎紮實。”東城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聯合調研課題組負責人邱紅說。

談及建立兒童友好城市的理念,東城區婦聯相關負責人指出,東城區實行的是“結合老城保護與更新、結合基層社會治理、結合特色陣地建設”的“三結合”建立模式,以長安街和中軸線串聯兒童友好精華資源,透過植入藍綠空間和公共空間,活化二環老城凸字城廓,打造六大兒童友好功能片區,嵌入兒童友好服務網路,形成一街一品一特色。

針對空間資源緊張的實際問題,東城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共生院建設、背街小巷整治等城市更新行動,因地制宜開展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為老城區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樣板。

該負責人表示,未來,東城區將結合兒童友好地圖推廣使用,開展兒童友好探訪路、手繪兒童友好地圖等線上線下活動。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