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春節過年,非必要不燙頭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原文標題:《花上千元燙的頭,為何總翻車?》,作者:Elise,頭圖來自:《我能說》劇照

當小曼的媽媽在家裡高聲宣佈她週末要去燙頭時,小曼就知道,快要過年了。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人過年前講究“儀式感三部曲”——辦年貨、大掃除、去燙頭。

走在大街上,一眼看去總能發現幾個頭髮卷度特別飽滿的人,毫無疑問她們已經燙好了頭。

有網友說:“我媽我姨五姐妹一過年就燙頭,髮型都一樣。從後面看過去,好像五朵西蘭花坐在了沙發上。”

年輕人調侃歸調侃,在“過年燙頭”這件事上,媽媽們是認真的。

有人好奇,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髮廊,為何媽媽們燙出來的髮型總能保持高度一致,那就是“泰迪卷”——這種只因過年而存在的髮型,其火爆程度甚至能登上“過年專用髮型”排行榜榜一的位置。

在過年親戚見面寒暄時,媽媽們也三句不離新發型,她們很可能隨時向你丟擲靈魂拷問:“這個卷怎麼樣?有沒有很自然?是不是顯得髮量很多?有沒有顯得年輕一些?”

B站搜尋“燙髮翻車”截圖|圖源:B站截圖

人類的燙髮史並不太長

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燙髮的呢?

據說古埃及人最早嘗試燙髮,那時婦女們把頭髮卷在木棒上,再塗上含有大量硼砂的鹼性泥,在太陽下曬乾後洗掉泥,頭髮就會出現漂亮的渦卷。

19世紀初,一位德國發型師卡爾·內斯勒(Karl Nessler)開始實驗自己發明的燙髮方法。經過多次失敗後,他發明的螺旋加熱法終於成功了。這種方法需要先把顧客的頭髮卷在棍子的螺紋上,塗上糊膏,放置在熱氣管裡面,通電加熱,為了讓髮型固定,一般都加熱到100℃或是更高,直到熱氣把頭髮燻蒸好為止,這種燙髮技術被歸為“熱燙”。

1941年以後,英國的傑·斯皮克曼等在美國發明瞭化學燙髮,用襯紙把頭髮卷在木棒上,塗上硫化乙醇酸、石灰水等藥物,用熱毛巾捂上氧化,再使用有機還原劑,頭髮就能有一個柔和的弧度和彎曲,比之前的燙髮機要安全許多。此時,所謂的“冷燙”便面世了。在沒有高溫的情況下,利用有機還原劑分解二硫鍵,隨後再產生氧化作用。其後,燙髮領域又發展出包括電鉗燙、化學燙、負離子燙和生物燙等技術。

燙髮在歐洲流行不久,便於20世紀20年代初傳入上海。20世紀 30 年代初,電影業的興起,也為燙髮時尚在上海的迅速流行和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上海《玲瓏》(《玲瓏畫報?》)《時事新畫》等各類畫報上就刊登有不少燙髮女子的照片。

20世紀80年代,女性燙髮在上海漸漸形成高潮。一頭漂亮蓬鬆的捲髮,或大或小的飄逸波浪是突顯女性氣質和自信果敢的最佳方式。據說,當時去店裡燙頭髮可是一件大事。

而如今,燙頭已經成了人們裝扮自己的日常,甚至成為過年前的儀式之一。

沒有人可以笑著離開理髮店,除了羅文姬奶奶

比起媽媽們燙髮後的開心愉悅,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過年燙頭有如開盲盒,全憑運氣,運氣不好滿盤皆輸。

眾所周知,燙頭後“超級加輩”的黑魔法,就發生在理髮店內。

燙之前:“姑娘,你有物件了嗎?”

燙之後:“你姑娘有物件了嗎?”

儘管如此,也並不能影響過年前理髮店紅紅火火的生意。還有不少在等候的客人熟練地聊起在理髮店永恆的話題,那就是:“什麼髮型顯年輕?”對於這個問題,網路上有不少答案,但是謎底從未被真正揭開。

在網路上,更有不少博主和網友吐槽那些年被髮型師燙壞的頭髮,哭訴著自己和Tony老師的愛恨情仇。在豆瓣“燙頭失敗組”裡,無數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不管花多少錢,用多貴的藥水,選頭銜多高的理髮師,仍是說翻車就翻車。

其中,羊毛卷更是重災區。

各類網紅羊毛卷。|圖源:小紅書截圖

B站UP主拉宏桑,曾經分享自己的一次燙髮經歷——明明想要的是少年感,但是燙完後,成功變成少年他媽媽。連網友也忍不住問:“報警吧!是否需要法律援助?”

燙髮並非女生專利,男生也熱衷過年前去燙個精神小夥的髮型。UP主大超飛一會,也拿著一張捲毛小奶狗的照片,去找髮型師要求照著這個燙。花了3600元后,燙出來的效果,不能說是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不相關,只差一頂浴帽就可以直接變身包租婆。他說:“過年燙髮,明知很可能翻車,但依然不見棺材不掉淚。”

燙頭翻車後的拉宏桑。

“髮型師你睡得著嗎?我睡不著”“21歲女孩燙髮過年超級加輩變大姨”等話題接連登上熱搜,對髮型師的吐槽聲更是此起彼伏。各種血與淚的控訴,都在告訴大家,永遠不要相信網上那些“男生燙羊毛卷有多帥”或者“日系少年必備髮型”的美髮帖子。

你以為的盛世美顏,在髮型師一通鬼斧神工的操作下,都將成為“女裝大佬林永健”。

髮型師心裡苦:我是髮型師,不是魔法師

Tony的髮型工作室早在過年前三週就預約滿了。過年前的客戶和平時的客戶有很大不同,平時客戶主要是洗剪吹,過年前這批客戶都是燙染吹,並且以女性客戶為主。

因為燙髮的時間漫長且無聊,一坐就是四小時,有的客戶邊燙頭邊打起了影片通話,給小姐妹直播自己新發型的誕生。

Tony從事美髮行業已有8年,16歲出來當學徒的他如今已經成為了髮型總監。在他的眼裡,無論是羊毛卷、法式卷、人魚卷,還是錫紙燙、紋理燙、摩根燙,自己都已經駕輕就熟。但是他並不是那種對客戶言聽計從的髮型師。在他看來,很多人一味追求網紅同款髮型,其實也是容易導致髮型翻車的原因之一。

Tony說:“不少小姑娘拿著小紅書上的髮型模板說我要做這個髮型,大部分都會被我拒絕。網上的圖片雖然好看,但是大部分是除了燙染後,最終透過髮型師吹出來的效果,甚至有些是後期修圖P出來的,現實中很難達到這種效果。而透過風筒吹出來的造型是一次性的,睡一覺或者洗一次頭,就無法再自己復原,除非再來找髮型師做造型。”

“圖片雖然好看,但是大部分是除了燙染後,最終透過髮型師吹出來的效果,甚至有些是後期修圖P出來的。”|圖源:影片截圖

因此,讓髮型師感到頭疼的是,即使現場能給客戶做出一模一樣的髮型,客戶回家洗了個頭,髮型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Tony自己的做法是先降低客戶不切實際的完美預期。

他說:“我往往一開始就告訴她這個圖片是吹出來的造型,和實際生活中自己打理的髮型是有差距的。這和明星上臺前去打理造型一樣,並不代表這個造型是永久保持的。大部分客戶聽了我的解釋後都能夠表示理解。”

在Tony看來,不同的髮質適合的燙髮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燙髮絕非拿著一張照片去找髮型師就能完美復刻出來,畢竟髮型師不是魔法師。

Tony說:“還有部分燙頭翻車的原因,在於卷燙得太多、太小導致顯老。也有些客人燙頭髮過分追求持久度,從而可以不用頻繁地去燙頭,那麼理髮師為了讓他燙髮保持更久的時間,就只能選擇偏小的槓子捲髮、增加藥水的作用時間,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卷度保持更久的時間,但同時卻犧牲掉了美感。”

他的建議是,如果髮質細軟,髮量又少,就不適合法式卷、韓式大卷或者一些自然的大卷、大彎型別的髮型。不僅燙不出效果,而且會讓髮量顯得更少,把你的缺點都暴露出來,就會顯得“很醜”。這種髮質更適合中小卷的型別,比如港風捲發、羊毛卷、拉美卷等。如果髮質粗硬,髮量又多,最好不要選擇小卷型別的髮型,比如羊毛卷、爆炸頭、黑人燙、拉美卷等。燙完會讓髮量顯得更多,然而過於蓬鬆的髮型,反而顯得老氣橫秋。

週末跟著媽媽一起去燙頭的小曼說:“本想燙個法式羊毛卷,沒想到成了法式蔫壞卷,怎麼看都像我媽同款‘步驚雲’。看背影,沒人能發現我們是兩母女,反而像兩姐妹。”

不出意外,小曼今年燙的頭又翻車了。事實證明,成為“步驚雲”是每一個燙頭人最終的歸宿。

但是她說:“明年過年應該還是會去燙頭。畢竟,人生還是需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生活方式研究院(ID:neweeklylifestyle),作者:Elise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絡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影片號!